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婦女

女性,是指雌性的人類。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穩步提升,學者憂是以「不婚不生」為代價

辛炳隆分析兩大關鍵,一是年輕世代價值觀改變「為什麼一定要結婚」,二是職場對於兼顧家務的職業婦女,確實沒那麼友善,因此隨著女性經濟自主性提高、不願因為婚育而退離職場,愈來愈多人乾脆不婚不育,並續留職場,才穩住女性勞參率。

2023/09/27 | 精選書摘

《從列女傳到婦女史》:中國古代對慈母表揚不絕,為何《明史》對「母儀」的記載歸零?

值得注意的是,母親形象在《明史・列女傳》中極度地稀少,唯一比較相關的傳記是〈洗馬畈婦〉一傳。史載:「蘄水洗馬畈某氏,為賊所執,不從。賊刃其腹,一手抱嬰兒,一手捧腹,使氣不即盡以待夫。夫至,付兒,放手而斃。」在如此短短四十多字的傳記中,描寫一位堅守貞操且護子直待夫至才咽氣的母親,流露出慈母之愛,但是她之所以入傳的主因,似乎還是緣於其「烈婦」形象。

2023/09/13 | 人權觀察

「麵包、工作、自由」:阿富汗女性反抗塔利班兩週年,甘冒生命危險繼續奮鬥下去

對於阿富汗女性的認知,不是美國2001年入侵阿富汗以後被西方拯救的對象,就是塔利班2021年掌政以來的犧牲者。抗議塔利班的女性教導我們的重要一課,就是在前述二元認知之間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抵抗空間——存在於日常生活、柴米油鹽之中——絕非只有逆來順受。

2023/07/06 | 洪瑩霏

塔利班下令關閉全國美容院,聯合國報告:阿富汗發生大規模、系統性的女性迫害

聯合國近期一項針對阿富汗女權的研究報告指出,阿富汗系統性、大規模地侵犯女性權益,使婦女和女童無法行使其權利,國際應進一步制定相關規範標準,解決阿富汗面臨的人道主義危機。

TNL+ 2023/06/09 | TNL國際編譯

波蘭女性控告政府墮胎法侵犯人權,歐洲人權法院以「證據不足」駁回

波蘭憲法法庭裁決宣布,波蘭女性若想要墮胎,只有在經歷強暴、亂倫或母親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外,其他的原因一概不予接受,這樣的裁決結果,也讓波蘭成為擁有最嚴格墮胎法的歐盟國家;但這並不代表符合條件的女性,就一定有辦法可以墮胎。

TNL+ 2023/06/06 | TNL國際編譯

再婚20次也不罕見,茅利塔尼亞女性將「離婚」視為大肆慶祝的派對時間

多數茅利塔尼亞男性認為離婚的婦女更加成熟,清楚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各式困難及挑戰,同時茅利塔尼亞男性也相信,未曾有過婚姻的女性普遍過於自戀且高估自身的價值,這導致女方家屬經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而這些要求甚至會反噬到女方家人身上,例如準備過於昂貴的嫁妝。

2023/05/27 | 張博丞

【國際新聞圖輯】英國警方成為殺害青少年的頭號嫌疑犯、紐西蘭綿羊人口比首次降至5:1

西班牙皇家馬德里球員維尼修斯,於5月21日的比賽中遭遇種族歧視,被對手球迷辱罵「猴子」。由於維尼修斯是巴西國腳,因此事件引發巴西群情激憤,除了巴西政府親自向西班牙關切此事之外,5月23日,大批巴西民眾也聚集在西班牙駐巴西領事館前,為維尼修斯抗議。里約熱內盧的救世基督像也熄燈以示聲援。

2023/05/26 | 勵馨基金會

家事法庭上沒有輸贏的攻防戰,父母的角力成為孩子最痛的難題

「無論是家暴法庭或是家事法庭,開庭都是一個很撕裂的過程。」勵馨基金會新北分事務所法院服務資深社工盧芷儀說,雙方在關係很差的情況下爭取權利,隨之而來的是更加激化的攻防與傷害,讓原本就受傷的關係更難處理。

TNL+ 2023/03/31 | 劉威良

在保守教會勢力龐大的德國,「墮胎合法化」何時能實現?

讓人訝異的是,德國到去年為止法律都還規定,即是合法墮胎醫師,也不能告知將接受墮胎的婦女手術或方法是如何進行的,因為這樣的行為會被視為廣告,而墮胎廣告是違法的行為,會處以重罰。

2023/03/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南2綠議員質疑李中岑攜幼女開會,民進黨中央致歉檢討,2議員道歉退出黨團

台南市議會23日進行墊付款案審查,李中岑帶著幼女進入議事廳,李宗翰要求清點在場人數並進行表決,周嘉韋曾發言說,「李中岑要算2票嗎?」,李宗翰也說,「助理不可以進議會」,引發李中岑不滿,認為2人歧視女性。

2023/03/24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奇蹟般的《世界人權宣言》,如何改變二戰後殘破的國際秩序?

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的誕生,是出於確保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整個人類造成的史無前例的的恐怖悲劇不再重演的美好願景。就在2023年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宣言距發表已滿75週年之際,《瑞士資訊》聚焦於《世界人權宣言》是如何孕育而生的,以及在當今這個時代其是否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TNL+ 2022/08/23 | TNL國際編譯

開羅地鐵首位女性駕駛上路:有乘客臉上寫著「女人駕駛列車並不安全」

就算埃及女性獲得正式工作,其平均時薪卻低於同職務的男性34%,且在父權社會結構下,諸多女性應徵者在求職前,就已認定自己不太可能享有合適的工作條件,甚至因擔心競爭力不如男性,而不願申請原本欲嘗試的職位。

2022/07/18 | nippon.com 繁體字

被遺忘在街頭的群體:從女性街友談日本家庭內「隱性貧困」問題

在這場看不到盡頭的疫情中,向生活窮困者免費發放食物的地方有越來越多的女性排隊。其中還有人因雇傭關係終止等原因失業而無法支付房租,面臨失去住所的危機。京都大學研究所副教授丸山裡美曾對女性街友進行過長期的田野調查,我們請她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談談難以看清真相的女性「隱性貧困」問題。

2022/05/13 | 讀者投書

緬甸政變後的女性現況:從高掛筒裙對抗軍隊,到衝突下流離失所的婦女

長期武裝衝突中,多數男性或留守境內家園,或遭拘禁,抑或是受戰火波及而離世,長輩及孩子由婦女帶離衝突區,因此流離者多為老幼婦孺。若丈夫在世,能見妻子持續往返兩地,搬運物資回家支援;萬一丈夫不幸離世,婦女則一肩擔起對子女及雙方父母的照顧。

2022/03/08 | VoiceTube看影片學英語

國際婦女節為什麼是3月8日?世界各國如何慶祝與推廣?

台灣人都知道3月8日是婦女節,但你知道這個節日不但是全球性的,還擁有悠久的歷史嗎?故事要從1857年的歐洲紡織工廠女工開始說起⋯⋯

2022/02/28 | 德國之聲

徐州八孩母親事件,讓外界見識到「人人有責,導致人人無責」的拐賣鬧劇

中國「鐵鍊女事件」持續延燒,官方調查組稱要「全面徹查」,並於2月23日再次通報。與此同時,中國似乎正收緊輿論,對該話題進行審查。鐵鍊女事件引發的輿論熱度能持續下去嗎?在中國維護婦女權益、找真相,還有多少空間?

2022/02/17 | 黎蝸藤

徐州八孩母親身份撲朔迷離,反而讓中國社會的表裡不一越來越清晰

在那個具體的村落村民和基層統治機器,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但依舊熟視無睹。而且經歷24年,官員幹部都恐怕換了好幾輪,卻依然如故。這顯然不是個別人的原因。這種公共輿論和基層實踐中的巨大差異,令人深思。

2021/12/03 |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

疫情終究會有平靜的一天,但對拉美女性來說,終結性別暴力似乎遙遙無期

COVID-19衍生出失業、輟學、健康等諸多問題,但對女性而言,最大的危機不是失去生計,而是長時間留在家裡所遭遇的性別暴力,尤其在拉美各國政府實施隔離期間,性別暴力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