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媒體亂象

台灣媒體亂象主要指台灣於1980年代解嚴後,由於商業媒體(特指新聞媒體)利用暴力、血腥、煽情、炒作與捏造新聞等違反媒體倫理手段增加收視率或報刊發行量之現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0/11/09 | 洪銘謙

從台灣媒體瘋傳的泰國「鄭信王詛咒」,一探謠言背後的虛實

「九世傳說」是一個由歷史事件改編的民間傳說,透過鄭信王晚年遭身旁者政變,拉瑪一世平定叛亂後處決鄭信王作為開端,衍伸出一系列具有宗教特色的謠傳,伴隨著泰國當地時事的動盪而再度被提出。

2019/02/12 | 精選轉載

【插畫】媒體的功能是斷章取義嗎?

從當時服貿的抗議到這次的罷工事件,媒體曲解採訪內容的狀況層出不窮,就有罷工期間桃園機場的旅客表示,自己在受訪時明確表達支持罷工行動,但電視新聞播出的時候,自己卻被塑造成反對罷工的形象。

2017/09/01 | 蟲蟲

【插畫】世大運結束後的新聞

有人說世大運賽事舉辦期間的12天,是台灣新聞最正面報導的12天了,賽事結束後還能繼續保持高水準嗎?

2016/11/26 | 精選影片

【影片】媒體越來越墮落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新聞,反而是資訊太多?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成了許多人嘲諷新聞媒體素質低落的口頭禪,但新聞之所以越來越爛,真的只有記者應該負責嗎?

2016/11/26 | 影音精選轉載

【影片】媒體越來越墮落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新聞,反而是資訊太多?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成了許多人嘲諷新聞媒體素質低落的口頭禪,但新聞之所以越來越爛,真的只有記者應該負責嗎?

2016/08/16 | 精選書摘

自以為是的道德魔人、抗壓性低愛遷怒他人,反應過度的「暴走社會」怎麼了?

例如情緒反應較強的人會因為「我不想看到討厭的場面」、「要是想起找工作的事我會心情不好」的想法,而表達出情緒化的、拒絕的姿態。這一型的人會如此,主要是因為抗壓性和精神恢復力較低。換句話說,他們克服逆境的能力較弱。

2016/08/16 | 精選書摘

自以為是的道德魔人、抗壓性低愛遷怒他人,反應過度的「暴走社會」怎麼了?

例如情緒反應較強的人會因為「我不想看到討厭的場面」、「要是想起找工作的事我會心情不好」的想法,而表達出情緒化的、拒絕的姿態。這一型的人會如此,主要是因為抗壓性和精神恢復力較低。換句話說,他們克服逆境的能力較弱。

2016/06/22 | queerology

閱聽人該如何看「拿錢」這件事?媒體在信用和生存間的兩難

訴諸道德或是風骨,並沒有辦法讓媒體生存,如果希望好的媒體能存續,「如何讓媒體既有錢拿,又不會落入拿人手軟的困境」,是閱聽人需要一起思考的事。

2016/04/02 | 蟲蟲

【插畫】別讓自己成為不良媒體消費受害者的幫兇

記下你心裡在這次事件中表現合格的媒體,除了多給他們支持,也別忘了提醒自己:「別去點閱那些令人不悅的新聞,因為你的每一次選擇,都在打造明天的台灣社會。」

2016/04/02 | 蟲蟲

【插畫】別讓自己成為不良媒體消費受害者的幫兇

記下你心裡在這次事件中表現合格的媒體,除了多給他們支持,也別忘了提醒自己:「別去點閱那些令人不悅的新聞,因為你的每一次選擇,都在打造明天的台灣社會。」

2016/02/09 | 讀者投書

台灣媒體如何推動國民的「弱智化」:關心強震有必要塞滿重複和無急迫性的報導嗎?

我想,有空報導鏡子破掉,我更想知道在就在我們受苦的時候,世界上還有哪裡正發生了什麼事情?兩岸情勢有沒有新的發展?新舊政府的交接會不會有弊端?食安交通與內政,連續幾天的媒體監督都可以放假了嗎?

2015/11/05 | 蟲蟲

【插畫】只為了點閱率而撰寫新聞的媒體,真的沒問題嗎?

當主流媒體嗜血又濫情,每天大量重複毫無意義的內容,你會隨著他們起舞、乖乖等待被餵食,還是自己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