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選舉專區
媒體素養(英語:Media Literacy)是指在各種環境中以適合自己的目的和需求的方式取用(access)、分析(analyze)、評估(evaluate)及製造(create)媒體資訊的能力,又稱為「媒體識讀」、「媒介素養」。 --來自 維基百科
學校不再只是老師由上而下的對話場域,藉由長期將公民議題帶入校園推動師生思考的台灣放伴教育協會推動下,師生開始有了平等對話的機會,放伴夥伴更察覺:「有了第三方角色加入,學生真的敢說出真心話了。」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陳宜倩表示,明星學校學生說出歧視的言論,民眾常指責教育沒做好,但其實這些話語,在許多政治人物身上也曾發生過。學子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即使每學期都有上相關課程,也難敵日常社會的影響。陳宜倩說,當政治人物說錯話,道個歉就沒事了,又怎能要求學生對這些議題具備高敏感度且不犯錯。
有多個諷刺性網站模仿正規媒體網站,提供看起來像是正常新聞的內容,其實卻是捏造的故事,經常讓讀者感到困惑。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波爾森(Shannon Poulsen)研究幽默和假新聞之間的關連,她說:「諷刺文比我們以為的更容易造成誤導。」「由於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信以為真,我想要說,這是值得注意而且嚴重的假新聞態樣。」
我們手上的每一個點擊,都決定了我們下一秒看到的是知識或垃圾。你對數位假訊息感到失望嗎?「Cofacts真的假的」希望與每個在LINE聊天群組中感到絕望的數位原民站在一起,透過共編共好的回應資料,澄清真相,並讓大家知道面對闢謠網傳謠言的自己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