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母親簡稱母,或稱媽媽、娘,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的女性的稱呼。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09 | 精選書摘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職涯被迫中斷成為全職主婦,丈夫卻說「妳只需要陪孩子玩就好,還真爽呢」

咲子的年薪終於不再遜色於丈夫,但總共花了11年的時間才來到此階段,這一切全憑著她不願放棄,有工作就做的拚戰心態所賜。咲子在百感交集的複雜心境下迎來人生的轉捩點,不過此時丈夫依然不知輕重地表示「恭喜呀∼」「唉喲,她啊∼在工作方面總是比我更有表現咧。」—混蛋,盡是胡亂扯!

2023/02/05 | 精選轉載

沒打理好外表的媽媽就是邋遢、不夠愛自己?聽到這我感到大為震驚

幾個月前看一位親職教養專家直播時,呼籲媽媽們「不要當黃臉婆,要好好打扮自己、愛自己,若從外在就不尊重自己,別人就會開始踐踏妳」。並拿另一位網紅媽媽證明,即使生了6個孩子,仍可把自己打扮美美的,為何妳不好好打點自己、在乎自己呢?聽到這,我感到大為震驚。

2023/01/21 | 高紹沖

還沒準備好說再見:在母親走後百日的今天,我收到了最後的禮物

母親驟逝對家人的衝擊極大,連守護陪伴媽媽的機會也沒給,但對媽媽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多少長輩纏綿病榻,折磨身心。或許也能說,沒想到母親可以信守承諾至此,媽媽總是這樣,竟連一丁點都不捨得牽累子女,可是媽,我還沒準備好說再見啊。

2023/01/07 | 李秉芳

24歲女在網咖產子後涉犯「殺嬰罪」,檢方訊後以「殺人罪」羈押,婦團:遺憾未試圖求助

這名女子因為長期無業,經濟狀況差,曾出賣帳戶違反《洗錢防治法》被捕。前年就曾生下過一個孩子,因為當時無法扶養,只能將孩子送人;這次二度產子,生父不詳。勵馨基金會表示,出養孩子確實有一定程序,但若能及早求助會有更多選擇,而社會對「未婚媽媽懷孕」的眼光也應改變。

2022/11/20 | 精選書摘

《成為讓別人快樂的人》:我身為人母,絕對要做的只有三件事

「雖然有些理論說『無論如何都要誇獎孩子』,但這實在很奇怪耶。在家裡或許能夠這麼做,但我認為總有一天得把孩子還給社會。」還給社會!確實她養育我和弟弟時也是這麼說的。我還曾經為此心想:「真是個冷漠的媽媽!」但也是因為這樣,其實我並沒有什麼她會由於「你們是我的孩子」而特別寵我們的記憶。

2022/09/18 | 精選書摘

《如果走散了,我還有你給的勇氣》:當自己的主人,我們的名字不叫「媽媽」

一直以來見過不少以犧牲為名以奉獻為愛的媽媽,那種強大的情緒勒索只讓身旁周遭的人都喘不過氣來,我常跟米蟲說:「我沒有為妳犧牲過什麼,雖然我做的決定會把妳考慮進去,但我所做的一切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我想成為一個這樣的媽媽』,如此而已。」

2022/09/04 | 《思想坦克》

非六都媽媽的逆襲:「母職」也有城鄉差距?在非都會區更應該重視「育兒者喘息服務」

超人媽媽也會累,我提倡應該要更重視「育兒者喘息服務」。尤其在非都會區,喘息服務的相關準備嚴重落後。因此除了生的出來,更重要的而且經常被忽略的是還得要養的起、顧得好。

2022/05/09 | 方格子vocus

媽媽,在女王之上的頭銜:母親節為什麼訂在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各位好友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的父親節是訂定在固定日期的「8月8日」,可是母親節卻被訂在「5月份的第2個星期日」呢?

2022/05/05 | 李秉芳

懷孕不能染燙髮、泡溫泉?范雲批「孕婦手冊」造成媽媽恐慌,要求衛福部改版

婦產科醫師表示,事實上,日本溫泉法早有修訂可以泡溫泉;美國婦產科醫學也申明孕婦可以染燙頭髮;孕期重量訓練只要姿勢正確,對孕婦健康更是有利無害。

2022/04/08 | 好眠師姜珮

「分離焦慮」一歲來到高峰,如何不傷害寶寶的安全感,好好「練習分離」?

如果把我們育兒的時間軸拉長來看,會發現育兒本身就是一場分離。我們可以這樣說,練習分離是成功教養的一部分,孩子最終需要獨立且離開父母,展開自己的人生。

2022/03/24 | 好眠師姜珮

你問我「習慣當媽媽了嗎?」抱著孩子的我感到幸福,卻不太快樂

當我們往前走時,就不要再回頭惋惜那些失去的,不然會困在裡頭,看不到眼前的寶物。我其實也會跟這位眠友一樣,偶爾懷念過去的日子,看過去的照片、聽過去愛的音樂、回味一下青春無敵。有時候想著從前,就像上輩子一樣遙遠。

2022/03/03 | TNL 編輯

俄羅斯士兵被俘,烏克蘭向憂心忡忡的媽媽們喊話:來基輔一趟,兒子就還給你

俄羅斯展開入侵行動以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等官員即一再強調俄國士兵死傷人數,往往對俄國陣亡士兵和他們家鄉的親人表達同情之意。烏方多半形容他們是被誤導而受徵召的年輕士兵,裝備不完善,且是被騙來打普亭的這場仗。

2021/12/24 | Hello Việt Nam

「等你們長大我就帶你們到越南去看看」,但我都出社會了卻還沒去過媽媽的家鄉

念小學時,每隔一陣子,就會收到一些邀請函,上面總是寫著,「……敬邀新住民及其子女……,」現在想想,當時其實很討厭拿到邀請函,因為班上只會有幾個人拿到,像是特別不一樣的一群。

2021/08/22 | 貓心(龔佑霖)

《火神的眼淚》:把自己逼得很緊的徐子伶,如何修復與母親之間的依附困境?

看完台劇《火神的眼淚》,徐子伶最讓我有感觸。她的家庭背景跟我很像,她是一個從媽媽身上感覺不到愛的人。並不是她媽媽不愛她,或是我的媽媽不愛我,但是她媽媽與我媽媽都不懂得如何把愛傳到子女心中。

2021/07/17 | 賽琪心理師(Psyche)

Netflix美劇《性/生活》:嫁給高富帥老公後外遇,孤獨人妻到底在想什麼?

《性/生活》(Sex/Life)女主角比莉是剛生完第二胎的媽媽。產後的媽媽和嬰兒在兩人世界裡憂鬱和孤立,沒有人和她說話。當她只能和嬰兒說話或自信自語時,她想起了和前男友的「濃烈連結」,正好跟她孤獨而靜寂的育兒世界形成強烈對比。

2021/05/11 | 劉威良

缺乏生兒育女的友善環境,讓我拒絕在台灣當個母親

個人在德國醫院剖腹生產之後,醫護人員馬上把新生兒送到清醒的我眼前,讓我看到新生兒的臉頰一、兩秒,之後馬上處理新生兒,再過個幾分鐘他們把新生兒放到我臥床的臉頰邊,讓我感受自己嬰孩在身邊,不久我安然睡去。

2021/05/10 | 精選轉載

與媽媽走過的日子

當年手執籐條、目光凌厲的媽媽如今扶着手杖、白髮蒼蒼,許多往事已變得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