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嬰兒

嬰兒是指剛出生的兒童,是人類一生的第一階段。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6 | 王昱晴

北韓生育率持續降,金正恩哭著說:「打造更好的育嬰與教育,是我們與媽媽的共同任務」

北韓睽違11年,於上週日(3日)舉辦全國媽媽大會。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一邊流淚、拿起白手帕擦拭眼淚,一邊向在場數千名媽媽呼籲「多多生孩子」,希望藉此阻止北韓持續下滑的生育率。此舉被認為是金正恩首次正式公開證實北韓低生育率的問題。

2023/11/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湖北健橋醫院院長爆販嬰醜聞被捕,與人販往來仲介橫跨十多省

買證者只需提供個資付人民幣9萬6000元(約新台幣42萬6000元),院方即比照「正常」生產流程,辦妥建檔、產檢、住院、分娩、出院等文件。「生產」兩天出院後,客戶就可以帶著「買來的孩子」採集足跟血,再辦理出生證明,全部過程約莫7天即可搞定。

2023/07/26 | TNL 編輯

高雄女嬰送托摔死案逆轉:女兒遺體發現毒物殘留且生父吸毒,當時遭私刑的保母不起訴

雕博對於今天案情發生逆轉,許多網友群起撻伐後,則在臉書上反嗆保母,他表示「我抽k跟在你家出意外到底有啥任何關聯?」而雕博所涉過失致死、使未成年施用毒品罪,正由檢方另行偵辦。

2023/07/18 | 吳象元

為何他們在異鄉偷偷埋葬死嬰?從日本越南移工涉嫌遺棄嬰兒屍體一案談起

阮隆泰將嬰兒屍體埋葬後,他用石頭在安葬位置做了標記,並雙手合十想著:「睡在這裡,一起和爸爸媽媽回去越南吧!」事發後有同事建議應撥打119叫救護車,阮隆泰的妻子也隨後被送往醫院。當醫生得知嬰兒已被埋葬,便請警察陪同回到埋葬位置,而阮隆泰就因涉嫌將嬰兒屍體遺棄而被逮捕。

2023/06/26 | 張博丞

民意普遍支持公共區域設置「無孩童區」,韓國的「身份歧視」恐造就生育率持續探底

龍慧仁回憶:「當我們試圖進入一家咖啡廳時,我們被拒絕進入,因為那是禁止兒童進入的區域,我無助地流下了眼淚,感覺社會似乎不願意接受我。」一名在科技公司擔任程序員的職業婦女,也在生完孩童後自殺,並留下了遺書,表示:「難道職業婦女是罪人嗎? 」除了無孩童區,韓國還有無大叔區、無YouTuber區、無說唱歌手區,這背後反映著韓國強烈的個人空間觀念。

2023/02/24 | 好眠師姜珮

連假來臨,父母如臨大敵:幼兒假期睡得好不好,跟這兩個原因有關

長假期意昧著吵雜的環境、有段距離的車程/飛行,或者是餐聚、對寶寶來說比較刺激的人潮或活動。關心小孩睡眠的家庭,可能會有「寶寶該怎麼睡」、「睡不好怎麼辦」的擔心。我們在討論外在環境(假期)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都會有個體差異。所以,我想先從兩個比較少人討論的切入點著手,大概幫寶寶們分個類。

2023/02/11 | 方格子vocus

「自然產 vs. 剖腹產」到底該如何選擇?生產流程、優缺點一次看

自然產跟剖腹產哪個比較好,這是每位媽咪都會考慮到的問題,會害怕自然產的劇痛、擔心剖腹產會留疤,到底該如何選擇,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分享自然產與剖腹產的流程及優缺點,讓各位了解這兩種生產方式的差異,生產前先預習一下就不會那麼緊張。

2023/02/02 | TNL 編輯

板橋托嬰中心蓋被悶死9月大女嬰,檢察官以「過失致死」起訴

胡女在哄睡女嬰之際,先疏忽將棉被覆蓋在女嬰的口鼻上,且眾人竟都未發現,導致女嬰頭部完全遭棉被覆蓋,造成呼吸性中毒死亡。檢方調查後認為沒有故意傷害或凌虐女嬰的行為,發現女嬰狀況不對後也緊急叫救護車。

2023/01/15 | 《科學人》粉絲團

研究:親子共讀如何能夠刺激幼兒大腦預測力?

大腦預測力如此重要,能否在大腦最具可塑性的人生早期階段透過家庭活動加以提升?報章雜誌常提及,家庭活動中的親子共讀有助於孩子大腦發展,然而少有科學實證檢驗此說法。我們團隊以一歲幼兒為研究對象,探討親子共讀與大腦預測力的關係。

2023/01/07 | 李秉芳

24歲女在網咖產子後涉犯「殺嬰罪」,檢方訊後以「殺人罪」羈押,婦團:遺憾未試圖求助

這名女子因為長期無業,經濟狀況差,曾出賣帳戶違反《洗錢防治法》被捕。前年就曾生下過一個孩子,因為當時無法扶養,只能將孩子送人;這次二度產子,生父不詳。勵馨基金會表示,出養孩子確實有一定程序,但若能及早求助會有更多選擇,而社會對「未婚媽媽懷孕」的眼光也應改變。

2022/11/03 | 好眠師姜珮

嬰兒白天睡一下下就醒來怎麼辦?三招應對寶寶「短小睡」

很多人以為小睡少一點,夜晚才能睡得好。這個論點只有成立在整體睡眠都不錯,或是天生好睡的孩子身上。當孩子已經累積了長期的睡眠債,白天睡不好,只是讓夜晚雪上加霜。究竟短小睡是如何形成?還有到底睡多短才叫「短小睡」?

2022/10/10 | 好食課

矽膠和塑膠有什麼不同?用它來裝嬰兒副食品會不會有塑化劑?

塑膠製品不耐熱,除了單體結構在高溫不穩定外,塑化劑也會因此而釋出,所以大部分的塑膠都沒辦法耐熱,最高的聚丙烯塑膠(PP)僅耐熱至140度。但矽膠截然不同,有十足的耐熱度,具有高溫烹調的好處。

2022/09/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研究:胎兒表情透露對味道喜好,紅蘿蔔呈「笑臉」、羽衣甘藍偏向「哭臉」

英格蘭東北部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研究人員帶領的科學家團隊,利用4D超音波技術掃描100名孕婦,發現暴露在紅蘿蔔味道下的胎兒有「笑臉」反應,暴露在羽衣甘藍味道下的胎兒則偏向「哭臉」反應。這是首次有直接證據證明,嬰兒出生前就會對不同氣味和口味有不同反應。

2022/09/22 | Hello醫師

原因不明,難以控制和預防的「異位性皮膚炎」,發病時有哪些症狀?是否能治癒?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機轉有多重因素,無法以單一因素來解釋,但目前多數研究皆將主要致病原因歸咎於免疫功能異常,而其成因則包括遺傳、環境或其他因素。

2022/08/26 | 精選書摘

《先別急著挑戰人性》:恐懼,讓悲劇不斷延續——極不人道的「小艾伯特心理實驗」

華生冒出一個極為大膽的想法:用嬰兒做實驗。在華生看來,嬰兒沒有受到經驗的汙染,也沒有受到文化與教育的影響。如果嬰兒本來完全不害怕可愛的小白兔或絨毛玩具,但經過實驗操作後,卻開始害怕它們,那就可以充分說明,嬰兒的恐懼是由人為操作造成的。

2022/06/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電影《嬰兒轉運站》再掀棄嬰議題,韓國「嬰兒保護艙」是遺棄還是祝福?

韓國國會2012年修正收養特別法後,規定孩子親生父母必須以自己名義為孩子辦理出生登記,申請放棄養育且獲家庭法院許可後才能將孩子送養,讓許多不願被發現生產事實的未婚父母選擇遺棄親生骨肉,嬰兒保護艙利用件數也因此增加。

2022/06/25 | BBC News 中文

美國嬰兒配方奶短缺四個月,父母被迫求助黑市卻遭政府禁止

美國嬰兒配方奶粉短缺目前已進入第4個月,它動搖了人們對美國食品安全當局的信心,並暴露出監管不力以及政府僵硬規定等問題,分析人士說,這讓該行業容易陷入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