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嬰兒潮

嬰兒潮(baby boom),指的是在某一時期及特定地區,出生率大幅度提昇的現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2/12/19 | 劉威良

「容忍居留」的德國大膽引進將近4%人口的移民,八年後見成效,這就是最大的贏家

最近筆者就遇到一位阿富汗年輕難民,今年25歲,過去是文盲,經過語言學習及職業培訓,現在可是月入2000歐元起跳的修車技工,這讓我為他感到驕傲。看著他抬頭挺胸地用流利德語暢談生活與專業領域,深深覺得如此快速成為社會生產力的難民實例,確確實實地改善了德國的人口結構。

2022/11/15 | 德國之聲

日本引以為傲的醫療保險制度,正因人口高齡化面臨崩壞危機

日本人為之自豪的醫保系統正面臨挑戰:繳納醫保費用的年輕人群正在縮減,唯一的解決方案似乎是提高保費,但是日本公眾對此難以接受。

2021/10/17 | TNL 編輯

中國第二波戰後嬰兒潮明年起步入老年,高齡化危機全面衝擊經濟與社會

中國人口高齡化問題恐將顯著擴大。有學者表示,中國第2波戰後嬰兒潮約在1962至1975年間形成,以此計算,這波嬰兒潮明年起就將步入老年,為人口高齡化帶來第2道衝擊波。

2018/12/02 | TNL特稿

「一張票、一世情」:地方派系之島與嬰兒潮世代的「人情政治」

2018大選以民進黨大敗告終,各種檢討紛紛出籠,像地方派系被認為是關鍵因素之一。而公投的結果,更可以說是嬰兒潮世代與青年世代間的直球對決。公民運動面臨了人情政治的強烈反撲,這次選舉的失敗也點出了青年世代和進步社群的迷思:太注重價值的傳達,而忽略了人與人實際接觸的界面。

2018/10/22 | 周雪君

香港MPF充足度評分全球排尾三

今年是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公布的第十年,首次納入香港,在34個評估的地區中,香港排22位,當中充足性評分全球排尾三。

2018/05/17 | 精選書摘

旁觀者效應:38人眼睜睜看著鄰居被殺

吉諾維斯凶殺案發生於甘迺迪總統被刺案的幾個月後,似乎是某種社會啟示錄的訊號,全美各地城市的犯罪事件激增,似乎無人能夠阻止這種趨勢。

2018/05/16 | 精選書摘

旁觀者效應:這38人眼睜睜看著鄰居被殺

吉諾維斯凶殺案發生於甘迺迪總統被刺案的幾個月後,似乎是某種社會啟示錄的訊號,全美各地城市的犯罪事件激增,似乎無人能夠阻止這種趨勢。

2018/04/28 | Leo Chang

台灣的世代衝突:挑戰「中國國民黨教」就是破壞秩序?

台灣的千禧世代普遍充滿挫折感,這些人在教育過程中被教導要獨立思考,進入社會後又被戰後嬰兒潮灌輸當小螺絲釘的概念,明明每個人可以是獨當一面的電腦程式,卻只能被當成工業思維下機器的一小部分。

2017/09/05 | TIME

年輕一代美國人並不如你想像的「進步」

跟上個世代在年輕時所接受的全國性調查相比,i世代比較支持墮胎權、同志婚姻、大麻合法化,比較不支持死刑,這些通常被認為是自由主義理念。但他們對於諸如槍枝管制、健保法案和政府環境法規的支持度也比較低,而這些通常被認為是保守主義的想法。

2017/09/05 | TIME

年輕一代美國人並不如你想像的「進步」

跟上個世代在年輕時所接受的全國性調查相比,i世代比較支持墮胎權、同志婚姻、大麻合法化,比較不支持死刑,這些通常被認為是自由主義理念。但他們對於諸如槍枝管制、健保法案和政府環境法規的支持度也比較低,而這些通常被認為是保守主義的想法。

2015/11/03 | 華爾街日報

一胎化解禁之後,中國仍難現嬰兒潮的五大原因

為了修復人口比例失衡問題,中國上周宣布將全面放開二胎,結束了實施了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

2015/11/03 | 華爾街日報

一胎化解禁之後,中國仍難現嬰兒潮的五大原因

為了修復人口比例失衡問題,中國上周宣布將全面放開二胎,結束了實施了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