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ㄗㄡ)邑,祖先為宋國貴族,即殷商遺族後代,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學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離開魯國後週遊列國十四年,最終魯哀公將其迎回魯國,賜封國老,稱「尼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2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哲學短文:中國哲學是哲學還是漢學?

中國哲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到了當代仍處於一種徘徊在漢學與哲學之間的狀況。中國哲學不是研究孔孟老莊那些經典嗎?怎可能是新興的?當然,中國哲學的研究對象很大部分都是過去的著作。如果「中國哲學」指的是這些經典的話,中國哲學當然存在已久。但如果「中國哲學」指的是一門學科的話,那這門學科的歷史便短得多了。

2023/01/14 | 讀者投書

李安說「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但「孝」的本質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想到「孝順」,可能就想到對父母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父母說東,明知方向錯誤,也得拖著兩隻不甘願的腳往東?跟隨這個邏輯再往前走一步,就推導出那句屁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嗎?對不起,還真不是!那是誰說的?

2022/12/29 | 方格子vocus

論憤怒的正確打開方式:孔子、韓非、蒲松齡感到憤怒情緒時如何抒發?

憤怒生氣,代表你感到自身、或是所在乎的人事物被侵犯了,所以你必須為柔軟的心裝上盔甲,挺身捍衛自己。這不正是我們活著最好的證明嗎?然而,要怎麼好好釋放這樣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古人如孔子、韓非、蒲松齡等人就透過書寫好好洩憤,也教會了我們什麼是「憤怒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2/12/25 | 精選書摘

《厭世讀論語》:除了用「OK,好」取代髒話之外,孔子教你如何避免與主管衝突

70個人生疑難,70則有所本的孔子話語,讓我們從不同視角去觀察這些問題。不論你認同或反對孔子的說法,都能藉此省思自身的想法、原則和因應之道,或許就更能了解自己要如何立足於現世,決定自己要活成什麼樣子。

2022/06/17 | 王薀老師

春秋以來最偉大的政治思想家子產:敬鬼神而不迷信,甚至還幫鬼神安排歸宿

曾經有人請問子產,某某死去後會變鬼嗎?子產便回答他這是肯定的。子產這樣子回答,主要是因為他所推動的對亡者和鬼神的祭祀,是完全要存在於天道中傳統的禮制,這對亡者和鬼神而言,才是尊重。 

2022/05/11 | 精選書摘

《想像「聲辯才博」》:孔子所謂的「君子不器」,就是不拘泥或堅持工具性的理性或知識

孔子講的「不器」,基本上是從道德的立場來講的,認為人生命的根本意義乃在於參與創造一個道德完整的世界(或社會),思考這一類的問題的人應該是社會的領導者,而其他的人從事專業的工作,其目的是解決我們生存的衣食住行或柴米油鹽的日常需要。這一類的知識不是君子需要追求的。

2022/02/27 | 精選書摘

《被消失的中國史1》:墨子利用天地鬼神作為恐嚇當時掌權者們的手段工具,成效十分卓著

墨家以嚴密的組織和紀律,號召民眾互助互愛,一時之間,門徒甚多,與孔門弟子的師生傳承互相輝映,在春秋戰國之際,成為兩大最為興盛的學派,號稱「顯學」。

2022/02/20 | 魯汶的袋熊先生

儒家思想的價值與困境(下):上天擲骰子決定你的出身公平嗎?儒家認為是公平的

儒家裡的「直」並不是「正直」的意思, 而是「直來直往」。你焚書坑儒,我堅壁清野;你禮尚往來,我才平易近人。身份可以不對等,待遇可以不對等,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必須對等。但仔細深想,這真的公平嗎?

2022/02/19 | 魯汶的袋熊先生

儒家思想的價值與困境(上):「明等級」三個字,是理解儒學的關鍵

在戰場上為什麼士兵要聽軍官的?因為軍官除了是一種階級,它同時代表著更大的責任。而所謂的「禮」,就是一套繁瑣的規則,其實很像軍階和臂章,藉由區隔出不同的社會階層來明確每一個階層的分工。因為在農業社會裡,和諧就意味著穩定和繁榮。

2021/12/12 | 王薀老師

劉邦一介草寇開歷史先河祭孔,當然是張良這一班賢臣予以獻策

當時張良等這班大臣不斷地鼓吹劉邦建國立國要首重教育,天下文化的潮流非得要以儒家思想為主,而孔學的教主便是孔子,因此,絕對不能輕視或不尊重孔子以下的讀書人,並且主張推廣儒學,認為這會給劉邦帶來極大的影響力量。

2021/12/04 | 逗點文創結社 comma BOOKS

《閱讀夏LaLa》Ep. 48:「德不孤,必有鄰」,KOL孔子的社群經營哲學

陳夏民指證歷歷,根據《史記》所載,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稱為七十二賢人,另外尚有十位傑出弟子,號孔門四科十哲:在德行方面出眾是子淵、子騫、伯牛、仲弓等;語言方面出類拔萃的有子我、子貢等。

2021/11/27 | 逗點文創結社 comma BOOKS

《閱讀夏LaLa》Ep. 46:為愛聽演唱會也喜歡讀詩的文青孔子,推薦兩本精彩詩集

如果孔子來到現代,陳夏民腦洞大開地想像,要送給孔子什麼樣的詩集呢?可是一本好像不太夠,再加上孔子喜歡的《詩經》其實就是不同時代和地方裡民間詩歌的集錦,因此《貳零貳零台灣詩選》(二魚文化)應該是適合贈給孔子的貼心選物吧。

2021/11/21 | 逗點文創結社 comma BOOKS

《閱讀夏LaLa》Ep. 4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同世代如何相互理解?

陳夏民自認孔子的這句話影響他甚多,因為想要讓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做的事情,去享受那些注目,可是自己卻不一定有能力可以去理解別人的努力,靜下心來思考,就會發現這會是讓人過得很辛苦的貪心與執念啊。

2021/10/09 | 精選轉載

【專訪】林遠澤談《儒家的後習俗責任倫理學》:蘇格拉底與孔子跨時空的道德對話

從民國初年「打倒孔家店」以來,儒家一直被視為落後思想,如「禮教吃人」、「儒家重視階級,違反民主自由」、「儒家是專制、君權、父權的幫兇」等。這個學說現在還有參考價值嗎?它又能跟西方哲學產生哪些對話?

2021/08/29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傳奇之人》作者肯尼斯強森:他遇到馬克吐溫、他遇到甘地,我想讓他遇見孔子,但時間不對

《傳奇之人》是這名神祕男子威爾的故事,也是人類文明在二十個世紀當中發展的故事;單純以故事來看,威爾的經歷充滿神奇趣味,而倘若熟悉各種歷史典故,這個故事就處處都是驚喜。

2021/08/24 | 魯汶的袋熊先生

「中國夢」的受害者必然有台灣,如何運用中華文化反制是一門藝術

中國夢的擴張,受害者名單當中必然也會有台灣。除了加強國防實力、穩定經濟、積極與美方互動、爭取國際認同之外,怎麼從文化上做到反制,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合理的運用中華文化的精萃,也是一件需要去學習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