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英語:Existentialism,德語:Existentialismus),又可翻譯為實存主義、我存主義,指的是一種生命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並且以「我」為中心去探索、追求、解決和優化其生命一切的哲學思想,在哲學的分類上屬於非理性主義的一支。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9/02/24 | 精選書摘

《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只有哲學能夠抵抗哲學,亦敵亦友的海德格與雅斯培

漢娜鄂蘭這位同時曾是兩人學生的思想家接著說,在那林中路上,你無法與海德格的哲學爭執(Polemisieren),「要抵抗哲學,只有哲學才能夠,而我沒有自己的哲學。」雅斯培經受得起海德格的批判,能夠抵抗海德格的哲學,其實正因為他有自己的哲學。

2019/01/27 | 精選書摘

《世界是這樣思考的》:西方社會突顯個人,不代表注定要被「原子化」

有趣的是,「原子式的個體」(atomic individual)的隱喻越來越流行,人們甚至開始擔心西方的個人主義會不會太激進了。大家也都會談到「原子化的」社會,每個人都彼此隔絕,生活在私人的泡沫裡。但是只要我們以柏拉圖的觀點去思考自我,基本上就會把它原子化。

2019/01/09 | 精選書摘

歐文亞隆《短期團體心理治療》:「此時此地」的理論基礎與兩大階段

促成此時此地與闡明過程這兩者是彼此共生的:要使此時此地團體具有治療作用,這兩者必須共存。在這兩個階段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依照團體需要,治療師可強調任何一方。

2019/01/04 | TNL特稿

焦點院線《大象席地而坐》:抱著希望是傻子才會做的事情

在胡波過世以後,他的教父貝拉塔爾懇請眾人買票進戲院觀看這部作品。影片用寓言開場的方式可能也讓人想起《鯨魚馬戲團》開頭那段關於太陽系的故事。兩人的影片風格背後都有著社會背景的來由。

2018/11/30 | 精選書摘

日本文豪的厭世人生指南:你眷慕介於夢想與幻想間的戀情,這真是要不得

無論你對人生抱持高貴或瑣碎(甚或猥瑣)的煩惱,不妨讓深澤七郎的思想撞擊你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他或許會罵人「真是令人無言,想法是多麼膚淺!」,但答案絕對超越道德與常識。

2018/09/30 | 精選書摘

《愛書人的神奇旅行》:《地下室手記》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是什麼促使男人報復、辱罵女性、與其他男性對戰,然後變得滿腔怒火與挫折?杜斯妥也夫斯基之前,少有作家膽敢一窺人心黑暗齷齪的角落,認真探討(通常是男性)心理的不愉快層面。

2018/06/29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自己的作者──略談沙特的「存在先於本質」

對沙特而言,一個人是甚麼、擁有甚麼本質、要成為哪一種人、以甚麼身份生活,完全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2018/05/17 | 精選書摘

叔本華穿越聊哲學:虛榮使人健談,驕傲卻讓人沉默

叔本華銳利的眼神、嚴厲的口吻,或許就是來自他的思想。訴說該重視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態度,他簡直就像一名武士。

2018/05/17 | 精選書摘

與沙特聊存在主義:感到羞恥時,就是認可他人眼中的我

「不論我們多麼接近他人,也無法踏進他人的領域,無法感受他人的意識。......我們活在我們的自由。不管我們到哪裡,我們都只能活在自己的自由。我們無法逃離自己的自由。」

2018/05/16 | 精選書摘

叔本華穿越聊哲學:虛榮使人健談,驕傲卻讓人沉默

叔本華銳利的眼神、嚴厲的口吻,或許就是來自他的思想。訴說該重視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態度,他簡直就像一名武士。

2018/05/16 | 精選書摘

與沙特聊存在主義:感到羞恥時,就是認可他人眼中的我

「不論我們多麼接近他人,也無法踏進他人的領域,無法感受他人的意識。......我們活在我們的自由。不管我們到哪裡,我們都只能活在自己的自由。我們無法逃離自己的自由。」

2017/10/14 | 精選書摘

齊克果《致死之病》:絕望是自我摧殘,雖然想要摧殘自己卻做不到

如果一個人心裡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他就不可能絕望;而如果絕望會摧殘他的自我,那麼就根本不會有絕望。

2017/10/13 | 精選書摘

人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絕望:齊克果晚期思想巔峰之作《致死之病》

齊克果在《致死之病》中所分析、呈現的,人於生存所經歷的普遍實境,恰恰呈顯腦科學研究以及一般的心理學無法予以適當解決之範疇,也成為人之所以為人必須面對的困境。

2017/10/13 | 精選書摘

齊克果《致死之病》:絕望是一種自我摧殘,雖然它想要摧殘自己卻做不到

如果一個人心裡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他就不可能絕望;而如果絕望會摧殘他的自我,那麼就根本不會有絕望。

2017/09/18 | 精選書摘

卡繆《反抗者》:虛無主義和極權革命,是造成這時代如此醜陋的原因

讓我們謹記,在「我反抗,故我們存在」、在形而上反抗的「我們是孤獨的」之上,與純歷史論搏鬥的反抗又加上一句:與其以殺戮和死亡肖想生產出不是我們的存在,應該做的是活著以及讓人活著,以便創造出我們的存在。

2017/09/18 | 精選書摘

卡繆《反抗者》導讀 :從荒謬到反抗,清醒地認識生命的無意義

反抗者在拒絕荒謬的同時,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著意義,不是因為自由所以要反抗,而是透過反抗,才能擺脫奴役而帶來真正的自由;不是由於希望才要反抗,而是透過反抗,才能在絕望中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