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3 |
【專訪】《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作者四絃:我想用小說處理現實無法解決的問題
或許在現實社會裡,我們依舊找不出兩全其美的解答,但誠如四絃所言,寫作的意義在於「我要以小說處理現實無法解決的問題。」文字能脫離、登出世界,跳脫早已偏離的常軌,而鋒利筆尖仿若慢動作鏡頭,在字裡行間剖析、釐清內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2019/10/28 |
《中國小小兵》:中國老師最不喜歡的,就是在孩子面前丟臉
我幾乎認不出眼前這個努力挑戰任務的小生物,是之前那個會鬧脾氣、丟食物、缺了一角牙齒的小男孩。中國文化強化了老師至上的觀念,但老師為了達到目的,真的就能不擇手段嗎?
2019/05/08 |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孝順的六種境界,重點在於「忘記」
莊子說:「相吁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忘記自己的社會角色,也是期待更親密地融合善與惡、是與非、物與我。在莊子看來,萬物之間沒有什麼嚴格的分別,這種齊物的智慧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怎樣的啟迪呢?
2019/02/07 |
朱家安:人是否有義務孝順父母?
如果你認為人不該「盲目孝順」,那或許就有理由想想看,孝順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是因為血緣?是為了要還「父母債」?是感恩的一種表現?還是因為你覺得這樣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