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

孝或孝道或孝悌在儒家、中國佛教和道教的倫理觀念中,是尊重父母、長輩和祖先的美德。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21 | 高紹沖

還沒準備好說再見:在母親走後百日的今天,我收到了最後的禮物

母親驟逝對家人的衝擊極大,連守護陪伴媽媽的機會也沒給,但對媽媽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多少長輩纏綿病榻,折磨身心。或許也能說,沒想到母親可以信守承諾至此,媽媽總是這樣,竟連一丁點都不捨得牽累子女,可是媽,我還沒準備好說再見啊。

2023/01/14 | 讀者投書

李安說「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但「孝」的本質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想到「孝順」,可能就想到對父母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父母說東,明知方向錯誤,也得拖著兩隻不甘願的腳往東?跟隨這個邏輯再往前走一步,就推導出那句屁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嗎?對不起,還真不是!那是誰說的?

2022/08/14 | BBC News 中文

「窩巢族」想搬了:為什麼新加坡年輕人不願意再與父母同住一個屋簷下?

新加坡的租房文化以前主要局限於外籍人士,近年來已經在當地居民中扎根。儘管租金不斷上漲,但從2015年到2020年,新加坡35歲以下獨自生活或遠離父母的單身居民數量增加了一倍多。

2022/07/26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不想讓父母失望」的孝順台灣人,高齡社會下的成人親子衝突如何解?

從數據分析,採用逃避(自我導向策略)或隱忍(自我犧牲策略),對親子關係、個人幸福都沒有明顯幫助。只有正視衝突,將其視為溝通契機,並採取共享式策略因應,才能夠創造雙贏局面。

2021/06/1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作者四絃:我想用小說處理現實無法解決的問題

或許在現實社會裡,我們依舊找不出兩全其美的解答,但誠如四絃所言,寫作的意義在於「我要以小說處理現實無法解決的問題。」文字能脫離、登出世界,跳脫早已偏離的常軌,而鋒利筆尖仿若慢動作鏡頭,在字裡行間剖析、釐清內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2019/10/28 | 精選書摘

《中國小小兵》:中國老師最不喜歡的,就是在孩子面前丟臉

我幾乎認不出眼前這個努力挑戰任務的小生物,是之前那個會鬧脾氣、丟食物、缺了一角牙齒的小男孩。中國文化強化了老師至上的觀念,但老師為了達到目的,真的就能不擇手段嗎?

2019/10/20 | 85010

未來老公是「媽寶」?你婚前最好三思而後行

假如真的遇到「媽寶」,雙方婚前應該先協調好共識,例如是否搬出去住、未來生活如何配合調整等等,記住女生嫁去男生家絕對不是一個附屬品,更不是傭人,沒有什麼家事叫做「理所當然」是女生來做。

2019/10/19 | 精選書摘

《比句點更悲傷》:拜那個刻名字的木頭,會比我們真心想念他有用嗎?

只見那個先生一直道歉,但是道歉的同時卻向我走了過來,一隻手勾著我的肩膀,然後跟我說故事,「你知道嗎?」我心想完了,一個很長的故事開頭都是:「你知道嗎?」而我只知道我的泡麵快泡爛了。

2019/06/28 | 精選書摘

馬傑偉:從母親身上看自己

想不到這兩年,我從母親身上領悟到人生老去的一些道理,也從她的偏執看到自己的影子。

2019/05/08 | 精選書摘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孝順的六種境界,重點在於「忘記」

莊子說:「相吁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忘記自己的社會角色,也是期待更親密地融合善與惡、是與非、物與我。在莊子看來,萬物之間沒有什麼嚴格的分別,這種齊物的智慧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怎樣的啟迪呢?

2019/04/03 | 住加男人-CanMen

移民前後腦交戰──雙親

華人社會百行孝為先,離開雙親外闖未致於不孝,不過周日茶敍、佳節團圓連環缺席,情況就如感情關係中的Long D最難維繫。移民希望為下一代多個選擇,卻犧牲與雙親相聚,「手掌又係肉,手背又係肉」。

2019/02/0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人是否有義務孝順父母?

如果你認為人不該「盲目孝順」,那或許就有理由想想看,孝順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是因為血緣?是為了要還「父母債」?是感恩的一種表現?還是因為你覺得這樣做很重要?

2019/02/0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人是否有義務孝順父母?

如果你認為人不該「盲目孝順」,那或許就有理由想想看,孝順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是因為血緣?是為了要還「父母債」?是感恩的一種表現?還是因為你覺得這樣做很重要?

2019/01/27 | 50+(Fifty Plus)

如何做個不麻煩的老人?料理教母梁瓊白:多看少說,懂得放手

梁瓊白表示,她有些朋友抱怨媳婦、女婿不孝,「但仔細想想,他們為何要平白無故的孝順你?你撫養過他們嗎?他們若孝順,是因為家教、品德好。」所以,要把女婿、媳婦當客人,好好招呼,他們才會對你的孩子好。

2018/12/09 | 大人學

【大人學】用這八個字,來掙脫「我是為你好」的枷鎖

以我的偏見而言,要跟父母關係圓融,起點其實就是8個字:經濟獨立、搬出家裡。只要你能做到這兩點,其實誰也沒辦法真的干涉你。孝順不是乖乖聽話,直到一家人同歸於盡;你若能活出更好的未來,讓父母能因為你而看到另一個世界,這也是一種孝順的形式。

2018/12/09 | 大人學

【大人學】用這八個字,來掙脫「我是為你好」的枷鎖

以我的偏見而言,要跟父母關係圓融,起點其實就是8個字:經濟獨立、搬出家裡。只要你能做到這兩點,其實誰也沒辦法真的干涉你。孝順不是乖乖聽話,直到一家人同歸於盡;你若能活出更好的未來,讓父母能因為你而看到另一個世界,這也是一種孝順的形式。

2018/11/04 | 精選書摘

儒家智慧:孔子對孝道的細膩見解,卻被追隨者認為是「絕對服從」

孔子絕對想不到帝王的孝道與百姓的孝道有任何不同。然而,從漢代以降,他的哲學已經被用來正當化帝王的絕對統治權,其方法就與耶穌的教誨被扭曲如出一轍,以便將合法賦予羅馬皇帝以及之後的梵蒂岡教廷。

2018/08/17 | 精選書摘

《形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莊子與儒學傳統中的踐孝工夫

莊子重視心神靈魂的同時,行文間絲毫不見鄙薄忠君、孝親之意。換言之,儒家所重君臣父子,莊子也同樣重視;只是強調對於心神靈魂的愛養,不該亞於對君親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