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孤兒院

育幼院(英語:Orphanage),或稱孤兒院。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0/22 | BBC News 中文

韓美混血黑人的美國夢:一出生就成為社會棄兒,八歲時他做出改變人生軌跡的決定

米爾頓所在韓國村子的孩子們會唱一首關於紅蘋果、香蕉、火車和猴子的兒歌。「我記得他們在對我唱得最響亮的那段,就是關於黑猴子的紅屁股那段。這就定了調。」他說。米爾頓說,作為黑人的兒子,在60和70年代的韓國,他不被當成韓國人看待。還因為他父親不是韓國人,他無權獲得出生證明。

2021/10/23 | Louis Lo

【圖輯】塔利班奪權後阿富汗孤兒院金援枯竭,孩子們一週吃不到一次肉和水果

自從塔利班奪取阿富汗控制權,孤兒院數百萬美元的援助突然枯竭。讓孤兒院問題更加嚴重的是,為了避免擠兌,每週從銀行取款不得超過200美元,獲得的資金不足以養活孩子和工作人員。

2018/12/30 | 精選書摘

《社企是門好生意?》:「貧窮旅遊」與「孤兒院公益旅行」爭議

在貧窮旅遊將貧窮議題轉變為一種觀光商品以吸引遊客的同時,也會面臨到這種邏輯上的矛盾:如果要持續吸引遊客,就要維持貧窮的樣貌。但問題在於,貧窮難道不是一種需要被改變或改善的現象嗎?

2018/10/20 | 精選書摘

郝景芳《去遠方》小說選摘:從孤兒躍升為年輕富翁,這樣的路不是誰都有機會走

讀完郝景芳的《孤獨深處》,更要讀她兼具幻想色彩與人文溫度的全新作品集《去遠方》;15則中、短篇小說引領我們看見世界的盡頭,再從世界的盡頭回家。

2018/08/28 | 周慧儀

路透社報導工作坊筆記:為何在馬國,我們很難有效避免遺孤陷入「無國籍」風險?

路透社基金會報導工作坊中,各國記者共同討論世界各國孤兒的現況,激發了許多後續的思考。尤其在參考緬甸、泰國、柬埔寨案例後,反觀馬來西亞的法律,我們該如何讓被遺棄孤兒,脫離無國籍的風險?

2017/12/12 | 精選書摘

一胎化讓「跨國收養」充滿道德價值:外界認為這些女孩是父母主動遺棄的

自中國政府於一九九二年開放孤兒院加入跨國收養後,收養案例開始暴增。到二〇〇五年的顛峰期時,美國人每年收養將近八千名中國嬰兒。 即使現在可收養的嬰兒數量已大幅減少,中國依然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收養兒童來源國。

2016/12/29 | 世界微光

15年後,那些小孩怎麼了?跟著台灣第一屆外交替代役連加恩,重返布吉納法索

台灣第一屆外交替代役男連加恩,在布吉納法索醫療團服務期間,發起了「垃圾換舊衣」活動、挖深井,還蓋了間孤兒院,並為了孤兒院自願延役一年。15年過去了,最初連加恩在布吉納法索的那個起點,現在如何了呢?

2016/03/17 | Pink

離開孤兒院才是開始

一個多月前,兩位去完非洲肯亞當志工的朋友找我聊天,表示希望了解更多在離開孤兒院後如何可繼續支持的方法。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在離開孤兒院後,很想為當地人「做點事情」的「心」。

2016/03/17 | Pink

離開孤兒院才是開始

一個多月前,兩位去完非洲肯亞當志工的朋友找我聊天,表示希望了解更多在離開孤兒院後如何可繼續支持的方法。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在離開孤兒院後,很想為當地人「做點事情」的「心」。

2015/10/06 | Pink

請不要去孤兒院派糖(續)

請不要再以「從上以下」的角度去其他國家做「義工」了,大家都是平等的,各取所需,誰都沒有施,誰都沒有受。

2015/10/06 | Pink

請不要去孤兒院派糖(續)

請不要再以「從上以下」的角度去其他國家做「義工」了,大家都是平等的,各取所需,誰都沒有施,誰都沒有受。

2015/09/30 | Pink

請不要再去孤兒院派糖

其實尼泊爾受災的主要是山區,加德滿都已經回復正常。而人們最愛的登山活動,除了珠峰大本營和Langtang當時受影響外,其他主要景區,如Annapurna山的所有行山線均完全沒有受災,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去旅遊。

2015/09/30 | Pink

請不要再去孤兒院派糖

其實尼泊爾受災的主要是山區,加德滿都已經回復正常。而人們最愛的登山活動,除了珠峰大本營和Langtang當時受影響外,其他主要景區,如Annapurna山的所有行山線均完全沒有受災,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