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8/01 | 賴明君

日本厚生勞動省報告:無論男女,都有2成自覺「總是或經常」感到孤獨

從年齡層來看,「總是感到孤獨」比例最高的,分別是30至39歲的男性(10.4%),以及20至29歲的女性(11.2%)。而獨居的單身世代的人口比例逐漸上升,從1990年的23.1%,上升至2020年的38%。

2023/07/08 | 精選書摘

《那18張傳票》:他是唯一會花時間跟我講話的人,我當然知道他在騙我,但又怎麼樣?

眼前的情況,對案件來說是很大的傷害。都已經提告了,還跟被告人買同款商品,不就等同自認了自己沒被騙嗎?但除了對案件的影響,我更想知道的是陳爸這樣做的理由。我看著陳爸的雙眼,沒有一絲被騙的懊惱,但眼神卻千絲萬縷,充滿著無奈。我心裡警鈴大作,陳爸其實知道業務員是騙子,但他在隱瞞什麼?

2023/02/04 | 方格子vocus

排除家人和伴侶,你的通訊錄裡有沒有至少三個緊急狀況時可以聯絡的朋友?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倘若自己沒有分清楚關係中的主要和次要,就很容易陷入「時間都花在不對的人身上」。這就像感情上的渣男渣女、「時間管理大師」,最後會因為誰都想要,而失去那些真心對待自己的人。

2022/10/01 | 謝達文

《台北女子圖鑑》說出北漂的疏離感?從數據來看,「林怡珊」們的痛苦來源未必是台北

在人們的主觀感受上,不論是把台北描繪成疏離生冷的水泥叢林,還是描繪成自在翱翔的寬廣天空,或許都有些言過其實,或者是拿少數人的經驗以偏概全。在現實上,是否住在台北帶來的差異,其實並不明顯。

2021/04/03 | nippon.com 繁體字

許多日本人深信「一切盡在不言中」,導致出現全世界最孤獨的歐吉桑

疫情開啟了以保持社交距離為前提的「新日常」,人們開始思考人與人之間應該存在怎樣的人際關係。日本中老年男性由於其獨特的溝通文化與價值觀,被「歐吉桑孤獨研究家」岡本純子認為是「全世界最孤獨」的一群人。岡本警示,在疫情時代,歐吉桑們可能會越來越孤獨。

2020/12/25 | 精選書摘

《療癒孤寂》:早年缺乏愛與關懷,會讓人時常質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沒有感受過被喜愛、被接納及被重視的孩子,那些愛與關懷的情感缺失,會漸漸侵蝕他內在的自尊及自我存在的價值感。這種巨大破洞,會時時反映出對自己的懷疑和否定,甚至不斷出現疑惑:「我值得存在嗎?我值得被愛嗎?」

2020/12/25 | 精選書摘

《療癒孤寂》:實驗結果震撼世人,心理學家哈洛在「恆河猴實驗」發現了什麼?

冷漠無感情的父母,有很大的可能是他們在早年的生命經驗中,也是有一段冷漠而無情的不安全依戀關係。他們沒有經驗過當一個得到被妥善照顧及足夠關愛的孩子,以至於他日成為父母時,自然也不認為另一個孩子需要怎樣的照顧及陪伴。

2020/08/27 | 精選書摘

《歐文.亞隆的心理治療文學》:海明威自殺的原因之一,正是對死亡的恐懼

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夠承認我們存在之中的孤立處境,並堅決面對孤立,我們將能夠懷著愛面對別人。反之,如果我們在寂寞的深淵前被恐懼征服,我們將無法朝向他人伸出手。

2020/08/09 | 精選書摘

《致無法拒絕長大的我們》:有些月經,來得跟性別一點關係都沒有

在國中、高中、大學、出社會,感覺自己好像變形蟲,想在群體能夠與大家有一樣的頻率與形狀,「做自己」這種灑脫的回答,每每出現在網路文章、書籍或是朋友的口中,看似豁達,有時卻顯得不負責任,並不是每次「做自己」的經驗都能帶來好的效應。

2020/07/09 | 精選書摘

《關係物化》:去人性化、剝奪他人價值的心態,為關係帶來毀滅性傷害

冠俊告訴嘉瑩,有很多人想跟他在一起都被他拒絕,因此嘉瑩應該要為兩人交往感到榮幸,更要心懷感恩。貶低嘉瑩讓冠俊有種說不出的優越感。長期被冠俊羞辱的嘉瑩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也不敢對外求援......

2020/05/22 | 精選轉載

纏綿,只因我們都寂寞——淺談成人漫畫家幾花丹色

孤獨是一種值得自豪的態度,但寂寞是一場不請自來的絕症。無論是幾花丹色筆下的人物,還是現實中的你和我,都無可避免要面對這個問題。

2019/11/09 | BabyHome

孩子訴苦「同學都不理我」,爸媽請不要說這四句話

試著想像一個關於你我生命中都曾出現過的畫面,當孩子回家說:在學校,同學都不理我。我們習慣的反應是什麼呢?

2019/07/23 | 精選轉載

不被群體的主流接受嗎?那就選擇當一個「自在的局外人」

當一個人縱使費盡心思,也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同,縱使奉承獻媚,也時常被大多數人排擠的時候,設法讓自己成為一個「自在的局外人」,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方式。

2019/05/12 | 精選書摘

《你和我之間》:為什麼稱「職場同事」,而非「職場朋友」?

職場並不是交朋友的地方,而是工作的場合。亦即,職場是懂得負責任的成年人們,以工作為媒介而聚在一起,共同處理好某些事情的公共空間,上班族各自扮演好自己擔任的角色,然後獲得工作酬勞,並且透過工作來自我實現。

2019/05/12 | 精選書摘

《你和我之間》:什麼都講「效率」的年代,誰會對經營人際關係感興趣呢?

人們為了獲得某人的心,往往會先嘗試個一兩次,如果不能如願,就會立即放棄。然後說這樣反而更好,否則即便一時虜獲某人的心,但正所謂人心難測,誰知道什麼時候對方又會改變心意,何必白費功夫呢?

2018/10/10 | 照護線上

常失眠加久坐?傷腦7個壞習慣,你中了幾多?

想要保護腦力,請記得改正把甜食當療癒、不吃早餐、常失眠、常暴露噪音、常覺得孤單、久坐不動、抽菸等習慣。早一點改變,對健康就多一份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