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死

孤獨死(日語:孤独死)是指獨居者在自家過世後,由於鮮于與外界和家人互動,經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的事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9 | 新加坡紅螞蟻

新加坡「孤獨死」近四個月達11宗,反應著高速的經濟發展或家庭關係崩潰

2023年僅僅過了三分之一,新加坡報章卻接二連三刊登數則「孤獨死」的新聞。他們還不一定在家中離世,任何一個生活場所,包括工作場所都可能是悄然死去的場景。社會發展快速的疏離了人際的關係,再加上小家庭化、少子化和老齡化的衝擊,這其實讓孤獨死變得難以避免。

2021/12/26 | nippon.com 繁體字

日本遺物整理師:利用微型模型重現「孤獨死」現場,讓世人認清死亡離我們並不遙遠

孤獨死,指的是在無人看護的情況下孤零零死於自己家中,死後數日才被人發現的狀態。在整理遺物的工作中觀察過許多孤獨死現場的作者,希望製作微型模型將這種現實狀況展現給世人。

2021/04/03 | 伊佳奇

獨居老人 vs. 極端氣候挑戰(下):善用科技照護,減少孤獨死與酷暑寒冬造成的生命傷害

科技照護已成為高齡化國家的重要趨勢,使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學習等結合到照護領域,以減少照護壓力與負荷,運用科技在尊重獨居老人隱私前提下,掌握極端氣候影響他們居住環境,避免與降低對其健康與生命的傷害。

2021/03/27 | 精選書摘

《我是遺物整理師》:請問是否可以協助清理在家中死去的「貓咪們」?

籠子裡每個隔間都黏著不同的貓毛。灰色的毛是被稱為俄羅斯藍貓的品種貓、奶油色的是暹羅貓、亮褐色有白色條紋的是美國短毛貓……平時身為愛貓人,在這種慘淡的狀況下,只看到毛色就能區分品種,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2021/03/27 | 伊佳奇

獨居老人 vs. 極端氣候挑戰(上):節儉不再是美德,代價是酷暑與寒冬帶來的生命威脅

日本大部分長者的中暑出事地點,並不是在戶外,反而是在家中。日本媒體報導有關長者中暑死亡的新聞,也常常會提及,這位長者在家中有沒有冷氣機,又或事發時有沒有開冷氣。

2021/02/24 | 潘柏翰

日本新設「孤獨事務大臣」盼降低自殺率,如何從「一人樣」文化找到需要幫助的人?

對日本政府來說的難題之一就會是,如何定義並辨認出,哪些狀態底下的人們正在與令人感到不安的孤獨奮鬥,因此需要幫忙,而不是單純地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2020/08/27 | 新公民議會

從吳朋奉到羅霈穎之死,談「孤獨死」的社會危機

雖然政府的長照政策有社會支持的部分,但對於像是吳朋奉、羅霈穎這類並非長期照顧的族群來說,卻是無法觸及的,而許多人在工商業社會之下少了一般鄰里間緊密接觸,縱使住在同一棟大樓,卻連隔壁住了誰都不知道。

2019/11/29 | 鄭仲嵐

逐漸步入「少子高齡化」的台灣,終得面對日本盛行的「孤獨死」危機

目前台灣政府也在研擬一連串措施防止人口老化加速外,另一方面,在未來的這段期間,台灣勢必會出現如同日本般「孤獨死」的危機,加強社會關懷勢必要做。

2019/08/14 | 精選書摘

《大和細節魂》:公益性質的共享房屋與共享墳墓,正在日本發酵

到底是什麼讓日本人變得愈來愈「想得開」,熱衷於和非親非故的人死後同穴呢?一言概之,是生活,是生活讓人們接受了變化,學會了妥協。

2018/08/01 | 銀髮心理科普知識推廣

從《小偷家族》反思:怎麼樣的養老制度才合情合理?

真實生活中,親子關係確實是一個最具約束力的關係,但面對高齡化的挑戰,我們真的需要重新思考這樣關係的重要性。如果孩子都不孩子、父親都不父親了,為什麼還要被這樣的關係勒索呢?還不如好好經營一些新的關係,反而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有幫助的。

2018/07/02 | 精選書摘

《孤獨管理》:超高齡日本的孤獨死、暴走老人與單身寄生族

二○一五年,日本大約發生四萬起孤獨死案例,然而十年後,日本每年孤獨死的案例預計會從四萬增加到十萬。除了大量的「孤獨死」外,日本還有「單身寄生族」和屢上社會新聞的「暴走老人」議題。

2018/06/27 | 精選書摘

《孤獨管理》:超高齡日本的孤獨死、暴走老人與單身寄生族

二○一五年,日本大約發生四萬起孤獨死案例,然而十年後,日本每年孤獨死的案例預計會從四萬增加到十萬。除了大量的「孤獨死」外,日本還有「單身寄生族」和屢上社會新聞的「暴走老人」議題。

2018/05/07 | 陳慶德

銀髮凋零之路(下):絕望壽終,長達17年之久的韓國「病院身世」

大多因與配偶離婚感情問題,或是臨時被公司資遣經濟危機,甚至是因個人健康不佳,不想麻煩家人等許多因素導致而成的,而這些50多歲年齡層是潛在孤獨死的最大受害者。

2018/05/07 | 陳慶德

銀髮凋零之路(上):無社緣、無血緣、無地緣的日本「無緣死」

生育率低,再加上醫學發達,韓國人的壽命相對拉長。然而,人的壽命增長真的快樂嗎?抑或只有正面、樂觀向度呢?

2017/03/09 | 精選書摘

很多人覺得「孤獨死」很寂寞,但其實就算不給父母送終也無所謂

孩子們之所以想見父母最後一面,與其說是為了將死之人,不如說是孩子想替自己的心情劃下一個分水嶺。我認為,在父母斷氣的瞬間隨侍在側,並沒有那麼重要。若想孝順父母,應該趁父母活著的時候。

2017/03/07 | 精選書摘

很多人覺得「孤獨死」很寂寞,但其實就算不給父母送終也無所謂

孩子們之所以想見父母最後一面,與其說是為了將死之人,不如說是孩子想替自己的心情劃下一個分水嶺。我認為,在父母斷氣的瞬間隨侍在側,並沒有那麼重要。若想孝順父母,應該趁父母活著的時候。

2017/02/27 | 珮姬

死亡清掃:整理生命的意義與活著的動力

生命其實很脆弱,也意料之外地短暫。或許我們都有義務讓每天過得精彩一點,行有餘力地互相扶持,那麼自己的存在也能藉著某些意念上的傳承,在死後持續散發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