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學生

學生是在受到國家或當地政府認可之教育機構(如學校、學院)學習或進修者,並且該學習或進修者之學籍登記於該教育機構中,同時受到該教育機構認可之教導者(如老師、教授)指導。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30 | 方格子vocus

「雙語教育」只是一個耍噱頭的教育政策,對提升學生學力之功效微乎其微

台灣教育政策的最大問題,就是不去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反而在製造問題,將資源放在錯誤的地方,然後將帥無能累死三軍。舉例來說,許多年前,我看到朋友約小學三年級的小孩,在做老師給的造詞練習,看到他所寫的內容,我真的十分傻眼......

2023/06/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疫後學貸補助約54.6萬人受惠,7月10日開放查詢資格

學貸補助的原則為「免提出申請」,由政府主動勾稽審查補助資格,符合補助資格者,將由承貸銀行自7月起直接扣抵貸款人向承貸銀行貸款的額度,不會直接核發現金。

2023/06/07 | 關鍵特務

「Material Science for Good」啟蒙青年行動家的第一步,就從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獎學金活動開始!

所謂青年行動家,其所具備的不僅只限於改變社會的口號或空想,而是能將個人的力量付諸實現,李長榮教育基金會獎學金活動號招青年學子發揮創意能量,將夢想進一步化為行動方案。

TNL+ 2023/05/26 | 柳金財

中共加強吸納台生赴陸讀大學,培育「中華國族認同感」瓦解台獨分離主義

基本上,無論台灣或中國大陸政府皆重視青年工作,誰能提供青年未來發展舞台及滿足其需求、關注其利益,即能取得青年的認同與支持。從政黨取得政權角度來說,贏得青年的認同,就是最有利取得執政之路的墊腳石。

TNL+ 2023/04/16 | 陳慶德

韓國新型「聰明水」詐騙:將毒品偽裝提神飲料,學生遭騙再恐嚇取財

不肖人士所兜售的飲品,除了上面貼有造假的知名品牌製藥廠商商標貼紙外,還摻雜冰毒,飲用的學生短期間雖可產生極高效率學習成果,但事後卻出現頭暈與嘔吐等症狀。利用學生無知,銷售不良有毒飲品,已是天理難容,更讓人髮指的是,這些打著販售「聰明水」的人士,還恐嚇受害者家長,告知其孩童吸毒。若沒有給足一定的封口費,就要報警,讓他的小孩身敗名裂。

TNL+ 2023/04/09 | TNL國際編譯

拜登欲修法保障跨性別學生參與校園體育競賽,為何支持與反對方都不看好?

因美國境內多個由共和黨領導的州,已通過或提出禁止跨性別運動員參加校園運動的法案,這也使得拜登現在提出的規定修正若成功生效,將有機會強化1972年開始實施的Title IX,同時在促進性別平等教育上發揮積極且有力的作用。

2023/04/01 | 讀者投書

就算學生求援,也只會換來學校用更多「輔導」來持續教師霸凌

作為一位家長,對小孩在校遭遇教師霸凌深感不捨,對因霸凌而輕生深感痛心。然作為一位教師,身處教育第一線,長期觀察、經手校園霸凌實務,對此案件實感漠然,因為此事在此類學生身上,實屬必然。此必然也影響到教育部統計失真之問題。

2023/03/23 | 讀者投書

從《黑暗榮耀》看校園霸凌:如果孩子間的弱肉強食不可避免,我們該如何設立防護手段?

看完《黑暗榮耀》之後,相信很多觀眾內心都有很多問題要問,其中一個核心的問題是,為什麼會有校園霸淩?孩子不是都很天真浪漫無邪嗎?如果孩子間弱肉強食的現象不可避免,我們又要設立怎麼樣的防護手段來防止可能𧗠生的校園霸凌?我認為有家長、學校及學生自己三方面來做。

2023/03/08 | 德國之聲

伊朗女學生大規模神秘中毒事件,全國遍布攝影機卻找不到兇手?

幾個月以來,伊朗各地已經有1000多名女學生遭到毒氣襲擊。儘管該國安裝了密集的監控攝影網路,但是伊朗當局仍然表示,無法查清這一系列襲擊事件的背後主使是誰。

2023/03/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小鎮女教師遭學生刺死,親友在〈愛〉中以舞蹈道別網友淚崩

法國2月22日發生52歲女教師拉賽爾(Agnes Lasalle)遭到一名16歲男學生刺殺的事件。拉賽爾的葬禮與追悼會3日於比亞里茲(Biarritz)聖尤吉尼教堂舉行,這位西班牙文老師的靈柩與照片放在教堂前廣場上,接受民眾致意哀悼。然而當現場放起美國音樂家納金高歌曲〈愛〉(LOVE)時,卻出現了令人淚崩的一幕。

2023/01/08 | 讀者投書

後悔當老師:如何幫助台灣教師克服「倦怠」(burnout)?

台師大在今(2022)年7月公布相關研究數據,台灣國中教師「後悔」當教師的比例高於日本、美澳等國,絕大多數老師更曾思考過從事他行會不會比較好。老師也是人,也有身心俱疲的時刻。面對教師「倦怠」(burnout)的挑戰,關鍵在協助教師找到意義,這是提升教師教學效能與教育熱情的重要方式。

2022/12/27 | 方格子vocus

不默而生——學生倡議二三事

我在高中三年級時有幸參與新課綱的社會倡議活動,期間親身體會學生角色的發聲過程,並觀察到社會對學生視角的態度,因此想藉這篇文章分享自身經驗與反思,希望能為未來高中生——或是各階段的學生們——的社會參與行動提供一些幫助。而我認為,找到有效的發聲管道,是學生倡議行動中最重要但也最困難的部分。

2022/11/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各地警力封鎖「白紙運動」:大學提前放寒假送學生回老家,示威者使用交友軟體聯繫避開審查

中國多地掀起「白紙運動」後,市區地鐵站出口、街道明顯可見警察人力配置力度大幅提升,見警率激增。不滿北京當局防疫封控政策的中國民眾,正在利用交友軟體及在境內遭到封鎖的社群媒體平台來傳遞抗議言論和策略,藉此避開審查,儼然與警方玩一場高科技版貓捉老鼠遊戲。

2022/11/10 | TNL 編輯

鄭州繼富士康後,黃河科技學院傳疫情失控,學生突破校方攔阻集體衝出校園

之所以造成學生集體逃離,是因為前段時間校內有人感染,造成了病情傳播,據稱有一、兩百管核酸異常,消息在學校傳開後,人心惶惶。在看到有人離校返家後,很多學生跟著逃離。不過就算學生逃離學校,返鄉也是難上加難。有學生反映,到了鄭州火車站後,這些黃科學院的學生全部被扣留,即便是有抗原證明也不行。

2022/10/30 | 方格子vocus

成為實習教師之後,我對於「老師」這個角色的四個體悟

我發現,雖然老師必須為學生的學習負責,但學習是個緩慢且長久的歷程,一兩次的小失誤並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損害,只要大方承認,並且在後續願意不斷調整就可以了。老師也是人,怎麼可能都不會犯錯呢?況且,如果我們連自己的錯誤都無法包容,又要怎麼說服學生:「你在我的課堂上是可以犯錯的,因為學習的過程本來就會犯錯」呢?

2022/08/20 | 大家健康

孩子放暑假手機滑不停、講也講不聽,家長可用這四招協助降低手機依賴

畢竟我們無法離開數位環境,本篇研究結果提供我們正向可行的方式,不用完全放棄手機,只要減少使用,就可以提升生活滿意度。

2022/07/05 | 關鍵特務

百年汽車製造商憑什麼談環境永續?奧迪環境基金會與學生團隊跨界對談,共同為環境努力

作為百年汽車製造商,尤其是像奧迪這樣的大型領導企業,對環境的影響想必是不可忽視。既然如此,奧迪能怎麼做?又能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達成永續?

2022/06/14 | 藍妮蒨

中國「雙減政策」打擊補教業:昔日產業龍頭「新東方」轉型改做「中英語直播帶貨」

為了讓平台活躍起來,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曾親力親為在直播賣貨,也讓曾在課堂上講課的新東方老師搖身一變成為帶貨主播,一邊上課傳講知識,一邊介紹產品,如此新的直播呈現方式,很快就吸引了觀眾和消費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