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學習

學習是獲得新的理解、知識、行為、技能、價值觀、態度和偏好的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18 | 方格子vocus

當終身學習已成為標配,你為什麼而學呢?

我們大多數人至少出社會前,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都經歷了至少近20年的學習歷程。然而,在出社會後,往往才是學習為什麼學見真章的開始。當AI已經可以學得比我們還快、更有架構,更能旁徵博引時,我們又該如何學呢?

2023/07/20 | 香港文學生活館

《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序:作為老師與作為學生的Roger

這本書收錄了Roger多年來寫過的文章,內容龐雜得誇張︰有哲學、文化研究、藝術評論、也有他個人求學與教學的逸事紀錄。當中有很多篇我早已讀過,現在連同新的文章重讀一遍,有幾篇印象特別深。

2023/07/18 | 方格子vocus

職場上的溫水煮青蛙,其實時間沒有想像中的多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已經追不上年紀的時候其實就來不及了,就像溫水煮青蛙,發你發現到水越來越熱的時候,已經沒辦法降溫,你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煮熟——所以不用終身學習,其實是一個錯覺。

2023/07/11 | Lo's Psychology

被AI控制?ChatGPT等生成式AI對心理學教育、學習的影響

在沒有學習動機和有學習動機的兩批學生中,ChatGPT的出現,會加大他們在知識及思維發展上的鴻溝。愛學習的人會因為AI變得更好、而不愛學習的人卻會因為AI而變得更不愛學習,正正式式地被AI控制。

2023/07/03 | 方格子vocus

為什麼在職場上,懶惰的人活得更好?

真正想要偷懶的人,都是很有前瞻性的人,知道要學習些什麼事情才能增加工作的效率。不是就埋著頭苦幹,想要用增加上班時間,來換取老闆的信任。

2023/04/09 | 方格子vocus

為什麼台灣人學了十幾年英文,出了社會才發現無法學以致用?

出了社會的你有沒有疑惑過,自己在校學的英文到底用在哪了?你還記得多少單字?為何在學校學了數不清多少年頭的英文,畢業後卻對於考英文證照無法充滿信心?這說明學校的英文教育和出社會是脫節的。我們為什麼花了學費去學義務教育的英文,還要另外花大錢上補習班,想辦法考取真正對我們未來有用處的證照?

2023/03/19 | BBC News 中文

解碼「夢的語言」:做了多語並用的夢,對我清醒時學外語有幫助嗎?

如果你會說不止一種語言,也可能會有類似的經歷,它們在你的睡眠中攪合在一起。我自己的夢裡經常用英語 ——那是我在倫敦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還有我童年時的語言德語。但是,我們的大腦如何、以及為什麼,會想產生這類多種語言並用的夢呢?它們對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的語言技能會產生影響嗎?

2023/02/27 | 精選書摘

神老師《誰的青春不叛逆》:青春期的孩子讓人抓狂,父母不妨適時地裝聾作啞

青春期的兒子們說話常常帶刺、尖酸刻薄,我身為一個小學老師,聽了真的很痛苦。有一次我問哥哥:「為什麼講話必須這樣?」他說:「事實就是這樣呀!我有講錯嗎?他就是錯了,我不能講嗎?」天呀!弟弟犯了一點小錯,他為什麼需要這麼生氣?事情有這麼嚴重?有時我真的不懂,明明前一秒他們還很開心的聊天,後一秒好像就快打起來了?

2023/01/25 | 方格子vocus

《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為什麼一位選手明明可以獲勝,卻會故意打放水球呢?

你有想過好的回饋能幫助學生成長嗎?除了回饋學習內容外,讚美也是需要練習的,杜維克研究指出:「當讚美時將一切成功歸功於天賦特質跟才能,這在學生成功時無傷大雅,但學生無可避免的會遭遇挫折,如果他相信他的成功是因為個人特質,那同樣的個人特質,他也必須要對失敗負責,但人們會習慣維護自尊避免感覺像是個失敗者,因此這樣的學生會更傾向避免接受挑戰來維護自尊。」這種狀況,就像是學生在運動場上就是打「放水球」。試想,為什麼一位選手,明明可以獲勝,卻會故意打放水球呢?

2022/12/04 | 方格子vocus

學手語的華語老師:聾人的世界靜默無聲,卻也生機蓬勃、熱鬧非凡

總結這段時間學習手語的經驗,我想說:學手語真的非常有趣!透過學手語而接觸與認識聾人文化,我才發現許多聽人世界理所當然的生活模式與思考方式,在聾人世界完全是不一樣的。這種種的差異,小到鬧鐘、門鈴與上課鐘聲,大到社會公共設施與資訊傳播,都是一種聽人與聾人之間的文化差異與衝突。

TNL+ 2022/10/25 | 殷琦

讀書這麼多年,我們真的懂得讀書嗎?(下):何謂「第二大腦」、「卡片盒記憶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建立第二大腦,當然要有好的工具與個人系統。多得現時科技進步,我們幾乎不用分毫成本就能開始建立這個第二大腦。

2022/10/19 | 音音有代誌

【專訪】青藝盟盟主余浩瑋:用「戲劇教育」陪伴叛逆青少年尋找生命的出路

聊到翹課、逃學,余浩瑋直言,課堂時間對於許多孩子們來說,只是一段「不知道為什麼要坐在這邊」的時光,而正因為覺得沒有意義,他們才轉而選擇做別的事情。當升學成為「必須」、大學成為「標配」,學生在成堆的教科書與考試中,學不到究竟該如何「與自己相處」,無法深入了解自己、理解並處理心中的情緒,進而衍生了許多問題。

TNL+ 2022/10/01 | 殷琦

讀書這麼多年,我們真的懂得讀書嗎?(上):我們是如何學習的?

可能有很多人有疑問,我已經有螢光筆、有劃線甚至會自己做筆記,這樣還不夠嗎?

2022/08/26 | 精選書摘

《知識複利》:一直深陷低效益學習陷阱,別說專家,你只能成為「資深菜鳥」

如果我們一直深陷低效益學習陷阱中,想要在某個領域成長為專家就會十分困難,也因此才會有所謂的「資深菜鳥」一說。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把以往「每次都重新學習、重新整理」的慣性加以改變,開始善用之前每次的學習,將它們做為基石,疊加我們對於這個領域的知識。

2022/08/22 | 大人學

【大人學】媽媽都說錢要花在刀口上,那傳說中的「刀口」在哪裡呢?

資產與存貨思維的概念就是,現在花一筆錢換回來的商品或服務,能不能在未來為你帶來更多的好處;這個好處不一定是金錢,只要能為人生在任何方面加分都很值得。不過具體來說,到底把錢花在哪些地方,才能讓人生變得更美好呢?以下,我們分四個類別來思考看看。

2022/04/19 | 方格子vocus

老師剖析學生心理:為什麼孩子在大考前幾天總會突然一直在混時間?

我相信全天下的父母,肯定都把最好的部份給了孩子,全天下的父母,也肯定每天為了孩子的發展與學習傷透腦筋,全天下的父母,更肯定都會因為孩子的成就,而滿心歡喜,或因孩子的挫折失敗,而感到自責不已。這篇文章的目的,其實只是單純希望能夠幫助全天下的父母,能有效地讓自己與孩子越來越好。

2022/04/03 | 精選書摘

《轉動內心的聚光燈,照亮人生更多可能》:日本小孩竟然不怕蟑螂!有的孩子甚至說能看到牠覺得十分感動

本書以貫穿全書的聚光燈意象比喻人們的「注意力」,並說明轉念的重點在於「擴大」燈光照射的區域,而非畫地自限。此外還輔以心理學、科學研究的說明,並搭配圖表及自我練習,除了加深閱讀印象,也能現學現用。

2022/04/03 | 方格子vocus

不考試要怎麼知道學生有沒有學會?蒙特梭利學校如何讓孩子「自主學習」?

我認為教育本來就是長時間的累積,比起短時間的學習成效,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到我這個年紀時,身上還剩下什麼?那些才是教育的價值,是比起總有一天會忘記的知識,更能用上一輩子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