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學習是獲得新的理解、知識、行為、技能、價值觀、態度和偏好的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9/07/01 | BabyHome

「字好醜,重寫!」:「橡皮擦父母」請注意!小心擦出強迫症

有時候我們為了孩子好,卻沒有考慮孩子是否接收到正確的訊息,又或者孩子是否理解我們給的資訊。一旦孩子理解錯誤,就會造成錯誤的行為,甚至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

2019/06/28 | 精選書摘

《終極慢活》:長者就不懂新東西?每個人碰上不熟悉的科技時都需要學習

沒人會因為青少年不懂使用昔日科技產品,而擔憂整個世代的認知能力出了問題。然而,如果有一個超過50歲的人弄不懂某種科技產品,就會因為年齡被鄙視。

2019/05/31 | 廣編企劃

女力與努力:耕耘12年,就是要讓女性諾貝爾獎科學家來自台灣

自2007年起,台灣萊雅與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置台灣第一個、也是唯一表揚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的獎項「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藉由樹立成功典範,鼓勵女性勇於投入科學志向。

2019/05/28 | 蔡國淦醫生

六歲小孩的另類學習課

在這幾個星期,弟弟分別體驗了執紙皮、探訪露宿者、夜行探索、玩具再生製作和街頭推銷,我曾經懷疑,一個剛好六歲的小朋友會否明白這些活動的意義?

2019/05/07 | 住加男人-CanMen

移民前後腦交戰──兒女(一)

成年人中,也常見辦公室裡脆弱的他和她,因為工作趕不上進度而偷泣甚至崩潰,為何會認為孩子可以像成年人接受這種學界KPI而不瘋癲?為人父母,豈會不懂,何以明知不可為而為?

2019/04/09 | 英語島

孩子學拼字犯了錯,英國老師不糾正反而大聲稱讚

沒有課本的英國小學,有種以天地萬物為師的感覺──老師們針對課綱自由發揮,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拿來當教材或是勞作材料,利用周遭相關的資源,例如圖書館,博物館,教堂和清真寺等,把文字知識更進一步的落實在生活裡。

2019/04/08 | 英語島

孩子學拼字犯了錯,英國老師不糾正反而大聲稱讚

沒有課本的英國小學,有種以天地萬物為師的感覺──老師們針對課綱自由發揮,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拿來當教材或是勞作材料,利用周遭相關的資源,例如圖書館,博物館,教堂和清真寺等,把文字知識更進一步的落實在生活裡。

2019/02/08 | 劉威良

德國學校的重要教材︰桌上遊戲

德國的桌遊就是教育的器材,它的教育價值視為與書本同等重要,遊玩者除了享受到遊玩的樂趣外,更從中桌遊遊戲中改善偏頗的性格,學到人生的大道理。

2019/02/06 | 讀者投書

面對「30歲的焦慮」,你該怎樣調整心態?

30歲的你也正在面臨莫名的焦慮嗎?試著照著文中的建議調整心態再出發,你會發現,自己也能走出一片天!

2019/02/04 | 讀者投書

改變心態:你不是不行,只是還沒學會罷了

你也有想做卻遲遲不敢行動的時候嗎?一直無法前進的原因也許不是外在因素,而是我們心裡那一個關卡過不去,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外在因素,何不從自身心態開始做起?

2019/02/03 | 讀者投書

面對「30歲的焦慮」,你該有怎樣的心態調整?

30歲的你也正在面臨莫名的焦慮嗎?試著照著文中的建議調整心態再出發,你會發現,自己也能走出一片天!

2019/02/02 | 精選書摘

為什麼學生對電玩「組合技」倒背如流,卻記不住一個簡單公式?

每位教師都曾有以下經驗:你自以為課上得精采絕倫、深入淺出,你舉例生動、設計問題讓學生去解,中心思想清楚明確,但是隔天學生除了你講的一個笑話和你岔題聊到的自家事之外,什麼都不記得......那麼,為什麼學生有些事記得,有些事卻記不得?

2019/02/01 | 精選書摘

為什麼學生對電玩「組合技」倒背如流,卻記不住一個簡單公式?

每位教師都曾有以下經驗:你自以為課上得精采絕倫、深入淺出,你舉例生動、設計問題讓學生去解,中心思想清楚明確,但是隔天學生除了你講的一個笑話和你岔題聊到的自家事之外,什麼都不記得......那麼,為什麼學生有些事記得,有些事卻記不得?

2019/01/31 | 精選書摘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從記憶中提取資訊,是極有效的學習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在腦中使勁掙扎的好處。事實上,專心致志地努力對付學習內容似乎會促進神經迴路的一種轉變,有助於提升專業知識或技能。

2018/12/13 | 廣編企劃

玩遊戲,人生工作愈有趣:社會新人的職涯7力

身處華人世界裡,當談到工作與生活如何取得平衡時,我們常見到引用西方生活哲學「努力工作,盡情玩樂」;但這段話並不是將工作與玩樂截然劃分,而是強調「盡情」,用「盡情」的態度面對無所不在的學習。

2018/10/12 | 史丹福

學校不應該教「沒有用的」數學課題?

在美麗的定理面前,也許我們都應該更加謙卑地欣賞自然的神奇,而不是自大地斷言這門學問是「沒有用的」,是「不需要學的」。

2018/10/11 | 史丹福

學校不應該教「無用的」數學課題?

在美麗的定理面前,也許我們都應該更加謙卑地欣賞自然的神奇,而不是自大地斷言這門學問是「沒有用的」,是「不需要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