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1/11/24 | 華樂絲學術英文

學術期刊投稿前,該如何撰寫給期刊編輯的諮詢信?

投稿前的諮詢可以讓您確定該期刊是否適合您的學術論文。雖然將您的原稿同時投遞至多本期刊有違倫理,但是投稿前諮詢信則沒有這類限制。

2020/04/28 | 方格子vocus

免費且新鮮的開放取用(OA)期刊,讓學術知識不再是高貴奢侈品

OA的確可以協助學者獲得研究資源、教學素材與提供新的發表著作平台,但OA不須經過同儕評閱的特性,阻礙學者對OA維持足夠且願意持續使用的信任。

2019/04/30 | 陳紹慶

「顯著」的問題:p值是判斷研究成敗的過時指標嗎?

我們相信以妥善的統計規劃完成的研究,不論研究報告有沒有出現p值,有沒有表達顯著與否,都能讓讀者掌握研究結論的確定與不確定訊息。

2019/03/31 | 李瑞中

缺乏「學術品味」,這才是掠奪性期刊與研討會的問題根源

「掠奪性期刊與研討會」這個現象行之有數十年,論者都期待政府管制,但只要有需求,類似的現象就會持續下去。真正化解需求的方式,是要提升整個學術社群的「知識品味」。

2019/01/02 | 華樂絲學術英文

為什麼我的論文稿件,被期刊編輯連續3次拒絕?

學術期刊是不斷進行學術談話的社群,且這些談話可能是長久且熱烈的。不幸的是,許多學者在投稿期刊時似乎忘記了這個常識。許多期刊的投稿可能是以下這種狀況:嗨,雖然您還不認識我,但請聽聽這個令人興奮但完全無關的事情。我還沒花時間去了解您們以前討論過的,但我假設您們無論如何都十分渴望知道我所想要講的。

2018/11/13 | Kayue

歐洲多國推動「開放獲取」的計劃 為何引起過千科學家聯署反對?

歐洲多個國家推行「S計劃」,希望在2020年起資助的研究均以「開放獲取」模式發表論文,讓所有人可免費閱讀。但有科學家質疑計劃過分進取,反而會傷害學術自由。

2018/11/08 | Kayue

兩大慈善基金會聯加入「S計劃」 推動研究成果免費公開

兩大資助研究的私人基金會宣布,將參與推動「開放獲取」的計劃,所資助的研究論文在發表時須免費公開,讓任何人也可以閱讀。

2018/11/01 | Kayue

大型「被撤論文資料庫」上線,對科學界有何啟示?

著名的《撤稿監察》整理記錄製作出「被撤論文資料庫」,協助科學家搜尋被期刊撤回的論文,並了解撤稿理由,相信有助科學自我修正。

2018/10/08 | Kayue

一場學術惡作劇引起的爭議

三人策劃了一場學術惡作劇,「創作」論文投稿至一些人文學科期刊,更獲得刊登。然而他們自揭這場惡作劇後,其動機以至如何詮釋結果均有爭議。

2018/08/30 | Kayue

頂尖期刊上的社科實驗結果也未必可靠,但這不是壞消息

一項計劃選取了21項在《自然》及《科學》上發表的社會科學研究,並嘗試重複當中的實驗結果,卻發現有8個結果無法複製,而專家似乎能準確判斷哪些結果可複製。

2018/05/16 | 林兆彬

《黑色止血鉗》與Impact factor——追逐排名的醫療世界

「戲中的醫生跟香港的學者一樣,被迫追趕指標,參與國際學術遊戲,導致一切都變質了。」

2018/05/16 | 林兆彬

《黑色止血鉗》與Impact factor——追逐排名的醫療世界

「戲中的醫生跟香港的學者一樣,被迫追趕指標,參與國際學術遊戲,導致一切都變質了。」

2018/01/24 | 林澤民

p值的陷阱:為何頂級方法論期刊決定禁用p值?

近十多年來,學術界有很多文章討論傳統統計檢定方法、尤其是p值統計檢定的問題,甚至有位很有名的統計學者寫了篇〈科學的統計學危機〉,說是危機一點都不言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