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7/06 | 《思想坦克》

投入1%的高教經費翻轉公私校比例,結構性改善大學階級與性別系統性歧視

投入GDP1%的高教經費來翻轉公私校比例為七比三,或至少各佔50%,我們才有可能結構性的改善整體高教發展落後於OECD國家,以及國內大學生階級與性別系統性歧視的窘境。

2023/06/22 | 李芯

柯文哲批補貼私校學費、高中職學費全免「政策買票」,民進黨發言人:政治口水不會讓國家進步

柯文哲批評:「最廉價、最偷懶的公共政策,就是齊頭大撒幣」,強調民進黨是為了選舉動用國家資源政策買票。柯文哲表示,台灣面對少子化衝擊,國家應輔導私校退場、使教育資源活化,消弭學用落差、提高學生適才適所比例。

2023/06/22 | 詹湘淇

【圖表】用數據比較公私立大學學雜費,理農學院差距最大,文法學院差距最小

副總統賴清德近期提出私立大學學費2.5萬補助政策,行政院長陳建仁也加碼高中職學費全免、學貸延長等配套方案。依據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資訊,私立一般大學每學期學雜費平均為4萬9615元,公立一般大學平均為2萬5503元,兩者每學期的差額為2萬4112元。

2023/06/20 | 李芯

賴清德喊補助私校學生至少2.5萬學費,教育部估47.3萬學生受益

現行私校學費一年大約是11萬、公立約為6萬,差距大約5萬元,賴清德表示,從明年會開始編預算縮短差距,政府至少補助五成以上、越高越好,「也就是2萬5000元以上」。

2022/11/21 | 德國之聲

美國國際學生數量回升,為何中國留學生銳減?

本週的一項權威報告顯示:2021 / 22學年,在美國留學的國際學生總數比上一學年明顯回升,同時中國留學生人數銳減。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美國官員表示,這並非簽證發放的原因,「中國學生的簽證申請程序,不比世界其他地方更難、更複雜」,「美國歡迎中國留學生」。

TNL+ 2022/10/03 | 劉威良

高虹安如果在德國求學將鬱鬱寡歡,因為她除了炫耀排名,其他什麼也沒有

一般德國人念大學,大學的品質其實都差不了太多,大家反而在乎是念什麼科系,離家多遠的地點位置與大學城的房租、生活費用,以及是否具有能力可完成學業,根本沒有什麼排名,如果有也是學術著作在學術圈的排名,不是用哪個學校就可以膚淺地涵蓋一切最好。

TNL+ 2022/08/27 | TNL國際編譯

拜登宣布減免百萬人學貸1萬美元,歐巴馬時代財政官員批「加劇通膨、提油救火」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宣布,將為人民減免1萬美元的聯邦學貸以減輕國人債務負擔。此舉引發經濟學者與反對派的質疑,認為學貸減免將加劇通貨膨脹;而學貸權益相關單位也表示此政策的幫助對弱勢者的助益不大。

2022/07/14 | TNL 編輯

教育部通過世新、中原、實踐調漲學費最高1.25%,「大學自治 vs. 學雜費審議」矛盾難解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私立大學收取學雜費是大學自治的一環,私立學校「低學費、低補貼」的雙重束縛已經劣化教學品質,國家對私校學雜費應採最低度的監督,以保障大學自治。

2022/06/21 | 精選轉載

「台大不是給鄉下人念的」?階級翻轉本來就不容易,人生困難是需要靠「根性」去克服的

階級翻轉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有時候從地下室翻到三樓就已經感到空氣變新鮮,如果還要看著天生住在七樓的人怨嘆這輩子翻不到摩天樓,心理未免也太累了,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情,並且好好照顧自己。

2022/05/04 | 陳禹蓁

家長薪水減少、學費又上漲,印度私校400萬學生在疫情與通膨下被迫轉公校

疫情通膨重夾擊,印度私下爆出轉學潮。金融顧問汗(Waqar Khan)的收入自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少了五分之一,當私校的學費上漲了10%,汗只好將小兒子轉到公立學校。

2021/09/25 | NEX 媒體實驗室

留美碩士經驗分享:到美國讀研究所總共要花多少錢?

前往美國進修念碩士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其中最讓人躊躇不前的因素,無非是那高昂的支出。如何在出發前估算總支出呢?作者曾在賓州匹茲堡念一年半的碩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估算自己的花費,也提供一些省錢方法。

2021/04/30 | nippon.com 繁體字

談日本教育的「格差社會」:收入多寡影響孩子教育也是無可奈何?

過去,日本人普遍認為所有兒童接受平等教育才是理想的狀態。然而近年來據調查,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家長收入高低影響兒童受教育機會是合理的、無可奈何的。高學歷為何會「遺傳」?本文將嘗試剖析其背景原因並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

2020/12/21 | 讀者投書

台灣財政逐年惡化,但從銀行到大學,都在浪費許多投資營利的好機會

我國工商界常建言新加坡低稅我國應效法,但是卻無人力主政府應大舉投資,令人費解,例如低稅的新加坡、社福神話的北歐,背後都有強大的投資和主權基金基礎,國人只羨慕他們,卻不促請政府努力投資,令人費解。

2019/08/27 | TNL特稿

發展離岸風電並非新鮮事,3年前我們曾有機會製造「台灣牌」風機

台灣的離岸風電政策從2007年至今,在亞洲達成不少創舉,也繳過不少學費,目前雖已提出了比日韓還要明確的發展目標,但仍須在技術、產能、人才三面向上持續精進,才能避免被超越。

2019/05/21 | 劉彥甫

黃背心運動全球擴散,召喚50年前「六八運動」精神

六八運動源自於歐美自戰後爆發嬰兒潮:人數大幅成長的青年與勞工,面臨種種僵局。隨美國反戰運動與越戰的對峙,年輕人始認為學運是改革社會的方法之一。

2019/05/21 | 劉彥甫

黃背心運動全球擴散,重新召喚50年前的「六八運動」精神

六八運動源自於歐美自戰後爆發嬰兒潮,人數大幅成長的青年與勞工,面臨著教育制度僵化、畢業即失業、約聘雇勞工大幅增加、勞資關係不協調等僵局。隨著美國反戰運動與越戰的雙方對峙,年輕人開始認為學運是改革社會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