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

學生運動,簡稱學運,亦稱學潮 ,是以學生為主要成員的社會運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6/08 | 躺平青年

「六四」除了呼喚自由,更需要努力擺脫中共的「成功學」敘事

如果毛澤東能活到1989年,當他看到一群不聽話的8、9點鐘的太陽,會不會惱羞成怒,然後像后羿一樣把太陽射下來?他的繼承人們後來確實這樣做了,射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屢試不爽。1989年6月4日學運被鎮壓後,它毫無意外地像古代宮廷政變一樣掃蕩政敵、排除異己、發動社會大清洗,然後開啟新政、廣布恩德。

TNL+ 2023/02/01 | 郭曜軒

近代緬甸建國歷程:緬甸國父翁山將軍竟曾住過花蓮玉里?為什麼緬甸僧侶會上街抗議?

近代,法師與大學生的身影始終屹立於緬甸的社運現場。從1988年,人民為抗議奈溫政府改變幣制,引發的8888民主化運動,到2007 年的番紅花革命,他們一同面對殖民、冷戰,甚至是現今的軍事政府。佛寺教育制度與仰光大學成為形塑緬甸民族意識與認同的重要基地,見證新舊世代的知識份子,即便訴求不同,仍無法阻擋人民追求改革、自由與獨立的渴望。

2022/04/13 | 讀者投書

日治時代天才畫家陳植棋:學運青年轉攻美術,為鄉土台灣島殉情

1931年返台的陳植棋,身體逐漸衰弱,於4月13日肋膜併發腦膜炎驟逝,得年25歲。陳植棋的創作生涯雖只有短短7年,卻留下百幅熱情大膽、劃時代的創作,對鄉土臺灣深刻觀察,揚名日本入選帝展,並如先導者般引領著畫壇。

2021/05/05 | 多維TW

「天然獨」的七年之癢:太陽花世代是否真是鐵板一塊?

文化影響不一定跟政治或國族認同有正相關,也不代表年輕世代不會一邊滑著抖音,一邊主張「台獨」,但至少在兩岸的交流與觀感上,不會像如上個世代那般抗拒厭惡,而太陽花世代歷經了「七年之癢」後劃下句號,亦或只是一個逗號? 

2021/03/11 | 關鍵評論網 ASEAN:緬甸商情

在泰緬人發起示威、印度湧現難民,鄰國如何因應緬甸政變?

泰緬共享長達2401公里的邊界,泰國國內有200萬緬甸移工負擔起基礎勞動工作,兩國歷來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層面上往來密切。

2021/02/25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泰國帕拉育內閣三位高官被判刑、解除職位,該判決傳遞了什麼訊息?

有政治分析家指出,這次對這三位部長的判決是為了對年輕的抗爭者們傳遞一個訊息:法院是值得信任的,「這表示即使是在政府那一方的人,一樣會被判刑。」

2020/12/04 | 拾藏:臺灣文學物語

從娛樂商品到青年文化,「搖滾樂」現在是一件值得談論的事了

獨立樂團唱出當代年輕人的心聲,但你知道什麼是獨立音樂嗎?如果一時說不出來,看看1972年的左翼青年李雙澤怎麼定義搖滾樂,或許會得到一點啟發。

2020/10/17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泰國警方首度用強力水柱驅趕反政府示威者,外媒:「讓人想起香港民主運動的抗議場景」

泰國警方則首度出動優勢警力和警車,在晚間6時30分開始朝抗議人群前進,警方在空氣中噴灑具有催淚作用的物質,並以固定頻率噴灑強力水柱驅趕抗議人士,由於水柱也含有刺激皮膚的成分,迫使部分抗議人士打開大傘抵擋。

2020/10/15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泰國反政府示威民眾晚間聚集市中心,占領曼谷叻巴頌路口

民眾不斷高喊「封建必亡、人民萬歲」、「帕拉育滾蛋」、「把我們的朋友放出來」等口號,隨後民眾在路口正中央搭建了一個臨時舞台,讓學運領袖之一的帕努彭(Panupong Jadnok)站上舞台,示威民眾直接就地坐下,占領了叻巴頌路口,周圍則有大批警力包圍。

2020/10/02 | TNL特稿

【網絡時代的社運】台灣有「網絡社會運動」嗎?(上):談野百合、野草莓與太陽花運動

太陽花運動沒有柯斯特在他國所見:發展出新的運動模式,而是沿襲「傳統模式」:我們有總指揮、有發言人群;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接受總指揮、發言人們對運動形勢的判斷。為什麼我們沒有顛覆「傳統模式」呢?

2020/08/28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專訪何明修談《為什麼要佔領街頭?》:「背水一戰」的太陽花、雨傘與反送中運動

社會運動之所以在某個時間點出現,較可能是因抗爭者察覺當前情勢有利有機會成功。然而,若以這種「機會觀點」來審視太陽花與雨傘,完全說不通。兩場運動皆是背水一戰,在毫無政治機會的劣勢之下爆發。

2020/08/27 | 菜市場政治學

高唱「一起跑吧哈姆太郎」的泰國學運:抗議活動中跳舞,只是為了好玩嗎?

政治抗議場合一定是嚴肅的嗎?泰國曼谷年輕人用「哈姆太郎主題曲」和「飢餓遊戲」等等的流行文化意象,凸顯了對於政治的不同想像,而這個「只有我們才懂」的想像不只是嬉鬧,更實質挑戰了長輩世代的執政合法性。

2020/07/04 | 楊孝文律師(律小編的法巢)

立法院議場被立委占領了,可以去別的地方開會嗎?

在法律中,有沒有規定立委不得佔據議場、主席台?議場被占領了,可不可以去地方開會?立委如果在議場裡鬧太久,警察機關又能不能拘提或逮捕呢?

2020/05/08 | 清涼院

日本赤軍的山岳基地私刑事件:因「總括」、自我否定而起的內鬥極致

除了淺間山莊事件之外,同時間發生在各山岳基地的私刑事件,亦是日本新左翼運動退潮的關鍵。其中,赤軍領袖曾以「總括」這種異常的「自我否定」方法,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那「總括」是什麼?

2019/07/16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反送中媒體混戰,「大台」早已不再尊貴

社群媒體無數的訊息鉅細無遺報導抗爭現場的一切,新聞媒體的權威容易受到質疑,而過去幾十年全港最多人看的TVB,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2019/07/16 | 《卓越新聞電子報》

香港反送中媒體混戰,「老電視台」已逐漸被請下神壇

當社群媒體無數的訊息鉅細無遺報導抗爭現場的一切,更新頻率以分鐘計,新聞媒體的權威容易受到質疑,而過去幾十年全港最多人看的TVB,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2019/04/17 | 讀者投書

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她的真誠,她的欲望,導演傅榆的青春暢所欲言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讓我觸動的是記錄者(與其對學運更是對學運明星的)告白和失落。她失落得刻意、反省得刻意,但就觀眾角度結果論的刻意,其實是她傻傻的努力,直到成為一種倔強的真誠,成就這部十分動人的成長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