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3/15 | 方格子vocus

紀念大江健三郎(1935-2023)——國族作為曖昧,真實作為倖存

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逝世,而他從小受到天皇如神一般、大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讓他終身成為站在最前面的反戰人士,他最後更斷然拒絕天皇頒發的文化勳章,和其優渥的百萬台幣終身年俸,因為他指出:「我的行動,象徵我對天皇存在的拒絕。」

2023/03/13 | 賴詩涵

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逝世享壽88歲,東京大學預計今年夏天展出「大江健三郎文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於3月3日逝世,享壽88歲。大江健三郎少年得志,23歲就憑《飼育》成為最年輕的芥川獎獲獎者。看似順遂的文學路,卻在智能缺陷的大兒子出生後迎來轉折,他用自身與殘疾兒子「共生」經驗寫成的小說《個人的體驗》,從此為他的文學定調。後憑《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奪得了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

2022/11/26 | 讀者投書

【特攝】《假面騎士BLACK SUN》:演繹「敵我同源」的不破傳統,偷渡日本安保世代的政治隱喻

敵我同源是假面騎士裡不破的傳統,《黑日》裡這個主題不意外地進一步演繹。除此之外,黑日、影月、可里、奧利佛,戈爾戈姆的反抗運動,就是1960年代日本安保世代的學生縮影。

2019/08/26 | 精選書摘

《昭和史》:將左翼思想奉為圭臬,讓學生運動與大學紛爭愈演愈烈

無論如何,這群年輕人一邊接受佔領期自主思考討論的民主主義教育,一邊面臨考試競爭這種高度經濟成長下的巨大變化,可以說大學紛爭就是不知該如何理解接受這樣情況的他們,對社會做出的反抗。

2018/05/30 | 陳娉婷

學運後的叛逆浪潮(下):禁斷之激情,燃起青年革命浪潮

60年代,激進學運和極左思潮襲來,情色暴力成了日本新浪潮電影主軸。若松孝二在1969年執導《狂走情死考》,紀錄了第二次學運重臨的激情,以不倫戀暗喻革命,惟在警方強硬鎮壓下,學運仍以失敗告終,令激進的若松在70年代轉向恐怖主義。

2018/05/30 | 陳娉婷

學運後的叛逆浪潮(上):60年代日本,性愛和暴力大爆發

60年代,香港發生六七暴動,日本趨生兩次安保鬥爭,激進學運和極左思潮襲來,情色暴力電影成了潮流。有「情色大師」之稱的若松孝二執導大量粉紅電影,以泛濫的不倫戀、畸戀、扭曲性慾,表達那個時代的暴烈與虛無。

2018/04/22 | 精選書摘

六○年代日本學運學生之死,促使新左運動青年重探人生

獻身社會運動,最後死亡的運動者所留下的記憶,促使許多日本新左翼的學運青年去重新探尋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擔負受傷的危險,犧牲自己的未來以及家庭關係甚至生命,也要參與運動的這些人,成為運動者形成自我主體意識的鏡子。這種犧牲自我的運動者形象,給了他們不能妥協、必須自我變革的無形壓力。

2018/04/19 | 精選書摘

六○年代日本學運學生之死,促使新左運動青年重探自己的人生

獻身社會運動,最後死亡的運動者所留下的記憶,促使許多日本新左翼的學運青年去重新探尋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擔負受傷的危險,犧牲自己的未來以及家庭關係,甚至犧牲生命,也要參與運動的這些人,成為運動者形成自我主體意識的鏡子。這種犧牲自我的運動者形象,給了他們不能妥協、必須自我變革的無形壓力。

2017/10/06 | 辜振豐

影響日本戰後的文藝發展:安保鬥爭

日本文藝界許多名人,每每出身於安保時代,例如,藝術家橫尾忠則、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裝幀設計師松田行正、小說家村上春樹、推理作家笠井潔。當時流行一句順口溜——一流人才當作家,二流幹記者,三流人才進學院教書。

2017/10/06 | 辜振豐

影響日本戰後的文藝發展:安保鬥爭

日本文藝界許多名人,每每出身於安保時代,例如,藝術家橫尾忠則、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裝幀設計師松田行正、小說家村上春樹、推理作家笠井潔。當時流行一句順口溜——一流人才當作家,二流幹記者,三流人才進學院教書。

2017/06/14 | 菜市場政治學

日本年輕人對政治不感興趣?日本與台灣政治參與的比較

筆者在台灣教書時,看到台灣年輕人非常熱衷於討論、參與政治。一方面覺得頗為羨慕,另一方面也開始思考日本年輕人的政治參與狀況。我初步的研究成果是:台灣年輕人所關心的政治主軸是「國家」,而日本年輕人關心的是「公共政策」。

2016/03/03 | 破土 Ground Breaking

來自日本年輕世代的抗議:SEALDs揚起的社會運動,用說唱音樂向政府發聲

不要忘了在全日本2000多個地區,走上街頭的上百萬普通市民和數千回大大小小的示威遊行。儘管SEALDs這顆勁草的激情並不能掩飾其無力感,但他們的政治參與卻已經讓日本社會「起風了」。

2016/03/03 | 破土 Ground Breaking

來自日本年輕世代的抗議:SEALDs揚起的社會運動,用說唱音樂向政府發聲

不要忘了在全日本2000多個地區,走上街頭的上百萬普通市民和數千回大大小小的示威遊行。儘管SEALDs這顆勁草的激情並不能掩飾其無力感,但他們的政治參與卻已經讓日本社會「起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