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官僚

官員,亦稱官僚、官宦,在現代公務員體系中,一般是政府機構內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政府人員。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7/05 | 躺平青年

【逆滲透中國】老實苦幹不如走後門,中共操控人事檔案讓人民處於恐懼之中

今年初,揚州廣陵區商務局的美女副局長被曝光18歲開始上班,換了6個工作單位,從一個編外人員到落實了編制,28歲就當上了副局長。如果我們從中國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來看,這簡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2022/12/27 | 精選書摘

《新視界》:紫禁城利用廣場營造空間氣勢,對17世紀歐洲人產生無比壯觀的視覺效果

十七世紀下半以來,中國京城廣場圖像在歐洲流傳,展現一個全新的廣場功能意涵。對歐洲人來說,一幅中國京城圖,就是一個個大廣場與小廣場的連結圖,利用它的空間氣勢,可以產生無比宏偉、壯觀、氣派的視覺效果,能夠藉此製造國家威望或凸顯教會榮耀,它與歐洲放射狀及星形之集中式廣場不同。

2022/11/17 | 精選書摘

《手挽銀河水》:李鴻章的外籍顧問馬士,看不慣清朝這種官僚「敗性」根深蒂固的國度

即使貪汙朋黨等問題不是清代獨有,但要毅然把這些惡習連根拔起,看在一般士大夫的眼中,無非是天方夜譚,痴人說夢,不太符合時代國情。在這個大前題下,馬士屢次與盛宣懷產生磨擦,大概也是意料之內;而盛氏對他的建議大多置若罔聞,我們也不難理解。

2022/09/12 | 德國之聲

中共二十大如同一場鬧劇,但誰將是中國下一任總理,對於牽制習的集權非常重要

儘管距離中共二十大召開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習近平再次連任中共總書記對許多人來說已經毫無疑問。與此相反的是,總理李克強明年卸任後的繼任者人選卻依然迷霧重重。

2022/08/25 | 翻轉公職

解析網紅Bump與外交部怒槓事件:為何面對行政機關,常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這篇文章倒不是想要談護照核發的流程,或是把外交部與Bump分出個誰對誰錯,因為那其實是很多民眾面對行政機關時常見的無奈、無力甚至憤怒感,但以一個前公務員的視角,我也完全可以懂得外交部在行政流程中的思考。

2022/07/16 | 德國之聲

德國世紀洪災一年後,人們正在經歷另一場官僚災難

德國西部特大洪災發生一年後,受災民眾依然未能擺脫創傷。德國之聲記者Christoph Strack指出,人們還要面對政府的失敗作為帶來的嚴重後果。

TNL+ 2022/06/05 | 躺平青年

【逆滲透中國】「我們有一百種方法搞死你!」中國官僚體系的集體之惡,就藏在歷史文化脈絡裡

這次上海持續將近一個月的嚴格防疫發生數不清的人道悲劇,有如將其一招打回「解放前」。也許這樣講不對,人家在「解放前」,可是遠東第一大都市。但是上海這座城市的諸多光環和上海人的優越感,經此一役,註定暗淡了色彩。

TNL+ 2022/04/14 | 柳金財

中國「新型舉國體制」源於集體主義基因,疫情失控時卻顯得緩不濟急

「舉國體制」固然創造國家榮譽及一定成效,但仍無法挽救東歐及蘇聯等共產國家崩潰。因而,以「新型舉國體制」從事重大公共事務時,也勢必受到歷史遺緒影響而產生諸多弊端及其特點。

2021/07/29 | 德國之聲

鄭州洪災可能成為習近平政權的「阿基里斯之踵」

據7月26日的官方數字,河南強降雨已導致69人遇難,5人失蹤。對此次災情,中國的自媒體和網路輿論可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炸開了鍋」。這樣的輿情讓人想到新冠疫情最初在武漢爆發時的民間不滿情景。

2021/06/10 | 精選書摘

《不一樣的中國史(10)》:先天條件比大部分人糟糕,朱元璋為何得天下?

為什麼是朱元璋?因為他有特殊的本事,從元順帝北遷之後,到洪武十年左右,他就打造了新朝代的官僚系統。

2021/01/25 | nippon.com 繁體字

「謹慎干預」的安倍經濟學,如何讓沒有中心思想的安倍成為獨大首相?

如今安倍晉三卸任首相。2012年12月,他重新執政之際推出了全球矚目的「安倍經濟學」,以大膽的金融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和經濟成長戰略這「三支箭」為開端的這項經濟政策到底是什麼?本文作者結合政府決策過程中「官邸獨大」的特點,對此問題展開了思考。

2021/01/11 | 精選書摘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中國體制裡,軍人的社會地位為何如此低下?

漢朝政府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乃是文人政府對軍隊的牢固掌控,且這特色從中國歷史的最初期直迄今日始終未變。在這點上,中國不同於有龐貝、凱撒之類野心將領不斷爭取政治權力的古羅馬,亦不同於軍事政變頻仍的當代開發中國家。

2020/04/01 | nippon.com 繁體字

日本官僚總是「揣度」強勢內閣的心思,這樣能制定好政策嗎?

從第二次安倍政權上臺以後,「政與官」的關係發生巨大的變化。首相官邸的權力不斷增強,以至於出現了「揣度政治」這樣的詞。筆者指出,過度的政治主導,其副作用是導致決策過程劣化,為了糾正這個問題,必須對公務員制度實施改革。

2020/03/03 | 黑波克

日本民眾批判官僚不做事,但其實官僚的事情多到做不完

這次武漢肺炎問題爆發時,日本國會的通常國會會期已經開始,正是官僚們的工作繁忙期。官僚們每天都要在辦公室熬夜加班準備各種質詢資料,議員的書面質詢量就足以壓垮官僚。在官僚們最疲於奔命的時期,肺炎問題給了他們致命的一擊。

2020/02/16 | 德國之聲

新冠疫情的「變天」訊號,能否迫使習近平政權「從良」?

新冠疫情可謂中共在89六四後遇到的最大一次危機。人們看到了中國政府尤其是習本人在處置該次事件時的指揮無方,對中共的信心和習近平的信任幾近崩潰。

2019/10/02 | 精選書摘

《遊牧世界的市民城市》:許多偉大的計畫背後,都有一位富有創造力的官僚

在官僚系統的創造力和城市的成功之間,存在一條直接的連結。一個在經濟和社會方面成功的城市,若沒有創造力、創意和投入的官僚體制,是不可能變得敏捷、有吸引力和永續發展的。

2019/08/11 | 新社會政策雜誌

從「官僚主導」到「政治主導」,日本行政改革的漫長旅程

在漫長的制度轉型後,日本正式脫離了官僚主導的政策形成模式,從官僚內閣制轉型成為由民選政治領袖主導政策的議會內閣制,這對同樣急需行政改革的台灣而言,也有重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