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防治法

《家庭暴力防治法》,簡稱家暴法,是為防治家庭暴力行為及保護被害人權益而制定的法令。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2/19 | 疑案辦

鄧如雯殺夫案(下):女性的悲劇成為跨時代集體創傷,接下來就是娘子軍反擊的時刻了

女性的悲劇,成為跨時代的集體創傷,我們每天在電視新聞看到的,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但女性同胞們有坐以待斃嗎?並沒有。接下來就是娘子軍們反擊的時刻了。

2023/02/18 | 疑案辦

鄧如雯殺夫案(上):被迫嫁給強暴、家暴她的丈夫,她親手結束了這場四年多的惡夢

長期累積的壓力,讓她在絕望之際,求生的意志壓過理智。在丈夫入睡後,她親手結束了這場4年多的惡夢。 鄧如雯選擇自首,這可能是活到22歲以來,少數屬於她自己的選擇。

2022/02/22 | 勵馨基金會

當親密關係暴力型態「偽裝」了,我們如何察覺暴力即將或已經發生?

當理性認為對方沒有做直接的傷害或攻擊行為,這時候回到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就比任何外在環境、他人的建議,甚至有沒有實質證據都還來的重要。

2021/11/11 | 廣編企劃

暴力零容忍:別用控制慾望,摧毀你的親密伴侶

在法令政策推動下,台灣性別平權普遍受到重視,但在層出不窮的社會事件中,如近 30 年前的鄧如雯殺夫案,到近日前空姐縱火燒夫案件,我們依然可以想像,精神暴力會如何讓家庭關係演變為「互相傷害」的暴力局面。

2020/10/28 | 方格子vocus

鄧如雯殺夫案至今27年,其實我們都正在被家暴?

家庭與婚姻暴力是性別與權力的角力過程,是社會問題而非個人問題,個人資源差異、性別權力關係失衡是家庭婚姻暴力的重點。

2020/10/14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家暴法》施行21週年:老中青三代街訪,六大缺失有待改善

在這次婦援會的街頭訪問與實務經驗整理中,可回頭檢視《家暴法》實行20餘年,大眾對於公權力介入處理家庭暴力已成共識,然對於見義勇為協助家暴事件或通報的意願仍會受各項因素所影響;而實務工作上,雖歷經6次修法,但仍有許多可改善之處。

2019/01/24 | Objection - 蕭奕辰

「我是為你好」的家暴台灣,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依照官方統計,每年有10幾萬家暴案件。而隱藏在表面上的官方數字背後的,是不知道多少幾倍的龐大黑數。所以我才說,最危險的地方既不是酒店也不是賭場,而是學校及家裡。家,對很多人而言並不是什麼最後的避風港,而是監獄、牢籠。

2019/01/16 | 法操FOLLAW

動用私刑攻擊家暴父,是否構成「義憤傷害罪」?

一名林姓男子因為兒子出門買肉圓沒加辣,因此痛毆兒子和妻子。事情爆發後,不少網友紛紛肉搜這名男子甚至進行毆打,這其實有觸犯刑法的可能。但是聽到鄰居家孩子被打,哭喊救命,這時候衝進他人家,須要負刑責嗎?

2017/12/13 | 男性解放

世新跟蹤騷擾事件:停止譴責受害者,想一想法律能做什麼?

日前發生於世新大學的暴力事件,明顯屬於「跟蹤騷擾」(stalking)。對此,邀請大家「停止譴責受害者」、「想一想:法律能做什麼?」,以及「再想一想:法律之外,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