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家暴

家庭暴力(英語:domestic violence 或 family violence)簡稱家暴,是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的傷害行為,往往由於現實之親屬關係與利益的約束而出現一定程度的隱蔽性,以致於這類傷害行為被掩蓋或要求不得聲張外揚、家人以外之人亦常袖手旁觀,不願介入或協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林秉樞施暴案定讞,只要再服刑14天,高嘉瑜:難以弭平傷害、只會讓加害者更囂張

扣掉林秉樞被羈押的日子,最後只要關14天。高嘉瑜表示,林秉樞沒有悔意也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受害者的傷害難以弭平,只會讓加害者更加囂張、逍遙法外。高嘉瑜說,她會透過修法,保護更多的受害者,也希望有更完善的制度,幫助受害者勇敢站出來。

2023/09/20 | 李秉芳

2019起電子腳鐐不限性侵家暴犯,現有31名被告配戴,金融犯朱國榮免戴,疑已棄保5億潛逃海外

過去電子腳鐐多用在性侵假釋犯,且有效降低再犯率。2019年修法後,包括販毒的調查官、太魯閣號事件包商李義祥等人都曾配戴電子腳鐐以防交保候審期間逃亡。司法院表示,法院對個案交保金的會考慮多項要素:

2023/09/18 | 法操FOLLAW

婦人長期受家暴而殺夫,為什麼不能主張「正當防衛」?

新北市有一位長年受丈夫家暴的6旬婦人,趁丈夫熟睡時持刀將他傷害,其後遭檢察官依殺人罪起訴,最終判處7年2個月。對於這個案例,《法操》想探討的是,正當防禦的主張,只能在受暴當下嗎?如這個案例中的婦人長期與施暴者生活在同一空間,豈不是隨時都可能受到暴力侵害?

2023/08/30 | 精選轉載

青少年自殺、家暴都是蔡政府的錯?楊志良恐怕連最基本精神醫療概念都沒有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郭台銘的造勢場合上痛罵執政黨,表示現在年輕人自殺、自傷率提高,政府要負責任;同時還說家暴愈來愈多是因為沒辦法把氣發在蔡英文、陳建仁身上,才找老婆、小孩發洩怒氣。先不論這兩者間的因果關係,但顯然楊是完全不理解這個議題,恐怕是連最基本的精神醫療公共衛生的概念都沒有。

2023/07/25 | 黃靖芸律師

汽車不禮讓,行人怒賞駕駛巴掌,可能會造成哪些罪責?

在一場行車糾紛裡,駕駛面對拍打車輛的路人舉動感到非常生氣,下車要找拍打者理論,直接推了他一把,而路人被推後也情緒失控賞了駕駛一巴掌。這樣的舉動,可能會觸犯什麼法律呢?

2023/07/25 | 讀者投書

社工師談國民法官首宗判決:老婦不堪37年受虐殺夫,為何不符合「情堪憫恕」的減刑條件?

「殺人」是嚴重侵害他人生命的犯罪行為,殺人者必須為自己行為負起責任和接受司法審判。此案件的被告,她明明知道她殺人後必須接受法律制裁,為何選擇要殺夫?她可以在每次丈夫施暴進行反擊,為何需要趁丈夫酒醉時使用多種工具殺害並確認丈夫死亡才求助家人、自首報警呢?

2023/07/21 | 李秉芳

全國首件國民法官參審案,新北老婦殺夫一審判7年2個月,辯護律師:被告感到後悔對刑期無意見

季婦的辯護律師轉述,判決結果出爐之前和之後,季婦並沒有多做什麼表示,僅告訴他到今天想到先生還是覺得傷心,對於殺死先生也感到後悔;感謝法官給出這個判決但她不在乎刑期,只想對法官們說「謝謝」。

2023/07/20 | 李秉芳

新北老婦殺夫案第3日現場辯論終結,女兒到場稱願原諒母親,國民法官將作出判決

季婦和范男的女兒邊哭邊表示,被告是媽媽,被害人是爸爸,得知此事時,除了感到震驚,也很自責,「我們沒有多點時間去關心陪伴他們,沒有警覺到他們的關係已經差到這個程度,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子女也有責任,我覺得非常後悔和痛苦」

2023/07/19 | 李秉芳

新北老婦殺夫案國民法官參審第2日現場:雙方家人出庭作證談夫妻關係,被告向小叔鞠躬道歉

范男的弟弟今日出庭作證時表示,二嫂很辛苦,且是個善良的女性,而二哥沒喝酒時也是個好的男性,喝酒了就是講話較大聲情緒較多,沒想到幾十年來的夫妻爭吵最後會變成殺人;季婦當場對范男弟弟鞠躬道歉說「請原諒我」,范男弟弟說不出話來,僅回應「你要自己保重身體」後離開法庭。

2023/07/18 | 李秉芳

全台第一個國民法官案開庭現場紀錄:老婦殺夫「長期被家暴」是否可成為減刑理由?

辯護律師表示,現在子女兩人都以「被害人家屬」的身份和母親達成無條件和解,並在調解紀錄上表示,他們願意原諒母親,希望法官可以從輕量刑,給母親改過自新的機會。

TNL+ 2023/07/12 | TNL國際編譯

美國最高法院將審理「禁止家暴者擁槍是否違憲」,恐再次衝擊全美槍枝管制安全

涉嫌進行毒品交易的拉希米,早在2020年2月就已因毆打女友受到家暴禁制令的限制,但他於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間另外犯下5起槍擊案,其中包括因行車糾紛開槍、信用卡在餐廳付款失敗朝空中鳴槍,甚至以AR-15步槍掃射向他購置毒品的買方住處,其犯案時皆處於家暴禁制令仍生效的時程內。

2023/07/11 | 德國之聲

研究:極端高溫加劇南亞女性受暴力威脅,印度成為家暴重災區

最新的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引發的危機已經加劇了家庭暴力問題。南亞國家針對女性的家庭暴力案件增加與該地區出現越來越多的高溫天之間存在關聯性。而這一問題在印度尤為嚴重。

2023/07/06 | 讀者投書

我們認為的恐怖行徑,卻被他們解釋成愛:另一半若是「恐怖情人」會有哪些跡象?

身為做出恐怖行為的人有一種狀況,他在解釋行為時,跟一般人不同,我們認為是恐怖行徑,卻被他們解釋成愛。另一類則是把伴侶當成是自己的一部份,對伴侶予取予求,要按他們自己的意思行動:伴侶何時到哪?都要報告所花的時間及和什麼人碰面,伴侶的行蹤都要一清二楚報告,他們最常用的理由是:「我很愛你,我擔心你,我怕你被騙了。」

2023/07/04 | 精選轉載

童年創傷:過度體罰只會令大腦「斷開魂結」,別期待孩子能從中獲得教訓

當你的體罰嚴重到某個程度時,大腦通往情緒調控、抽象思考、執行功能與邏輯推理、時間感、動作規劃的神經路線就會被斷開。這是一種在被凌虐之下,不得不為之的大腦保護機制。而你期待孩子能夠從體罰中得到的教訓與學習,但被過度體罰孩子的大腦在那個當下,是不大可能做到這件事情的。

2023/07/03 | 李秉芳

體罰小孩遭通報「不當管教」,家長辯誤會:怎樣算家暴?

這位父親也在發表最新聲明表示,將處罰影片放上網路是要給身邊好友知道有這件事,被放上網路傳播是意料之外的事,讓大家誤會狂抽女童是家暴,也收到了不少的善意提醒,謝謝關心的群眾。不過新北市家防中心認定是不當管教,要求父親必須上親子教育課。

2023/06/22 | 張忘形

PUA是從哪裡開始「壞掉」的?比起不屑和鄙視,我們更需要的是理解

PUA概念就是搭訕的藝術,在最一開始大多是建立人設、研究開場白,和操作並無關聯,但在接下來的階段便開始有些不同,例如有個很著名的方式叫做「五步陷阱法」,我認為與其假裝這些事沒有就不會發生,更應該展現這些骯髒齷齪的事,讓人避開風險。更別忘記:永遠要讓自己能夠選擇。

2023/06/20 | 德國之聲

1/3德國男性認為「可以偶爾對女人動手」,是什麼造成仇女思想如此盛行?

自封為「仇女者」的美國網紅Andrew Tate在德國居然有眾多擁躉?一項有關男子主義的問卷調查居然得出了令人震驚的結果。對女性的偏見仇視在德國究竟毒害有多深?

2023/06/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我們想要的只是自由」離婚法律程序緩慢而昂貴, 菲律賓人要求離婚合法化

支持離婚的人認為,禁止離婚使夫妻更難切斷關係並再婚,並更難逃避暴力的配偶,不過在菲律賓,離婚的法律程序緩慢而昂貴,而在這個為貧困所苦的國家,案件的費用可能高達1萬美元或更多,且無法保證成功,一些尋求快速離婚的人甚至還陷入網路詐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