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11/11 | 財訊

公辦都更2.0:士林36年地標老建築,不靠建商成功整合99名地主,怎麼辦到的?

屋齡36年、12層樓的松柏大廈,多年洽談都更無成,這次住戶抓住「公辦都更2.0」的機會,希望再建美麗新家園,不過要達到9成共識,也絕非易事。

2021/10/16 | TNL 編輯

高雄城中城大火案,蔡英文:局部荒廢舊建築加速公辦都更、檢討老舊建物法規

全國危老重建受理案件數共有2286件,六都就佔了超過87%,高達2011件,對此總統蔡英文今(16)日上午,探視高雄城中城大火傷患,他強調已責成行政院、內政部,全面檢討強化建築管理、消防檢查、危險及老舊建築物都市更新制度之不足。

2021/05/15 | TNL 編輯

《都更條例》修法通過:容積獎勵提高、地方可代拆海砂屋等危險建物

危老重建近年進展飛速,甚至排擠都更,而立法院三讀通過提高容積獎勵,大幅增加誘因。不過,得注意的是,若危老重建沒有百分之百所有權人同意,開發案仍只能走都更老路。

2017/03/12 | 李政諭

重建後獎勵的適宜性:反思「危險建築物」及老屋重建

危險及老舊建築本質上,仍然是屬於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建築物,我們都市地區的都市景觀、公共安全和環境改善問題,是政府本來就應該大刀闊斧去解決的事情,除了需要強化我們公權力的執行能力,也必須思考這樣同等的獎勵措施是否公平合理。

2017/02/15 | 地球觀點

容積獎勵發放要有正當性,想想「花園城市」永和的教訓

都市更新不只限於原地重建,更期望發揮公益性及達成都市再發展之意義。但老屋都更容積獎勵,有發揮這樣的精神嗎?

2017/01/10 | 讀者投書

從文林苑、永春案看都更為什麼推不動?

容積獎勵換來的是更高密度的居住條件,代表土地的承受力需足夠,更要有公共設施水準相互配合,否則住戶的生活品質將大受影響;特別台北地區的人口密度已然破萬,加上台北是盆地,更高的居住密度換來的可能是更嚴重的熱島效應。

2016/06/14 | 《典藏.今藝術》ARTCO Monthly

公益與私利失衡的都市更新容積獎勵

實際情境中,都市更新往往成為文資保存的威脅。本文將從法規制度與全台都更壓力最為高張的台北市數件案例之概述,與讀者們共同思考文化遺產在都市更新下的困境。

2015/10/29 | Shih Yuan

改建不等於都更...雙北共116萬戶老屋,都更要花上2300年

林欽榮表示,2012年文林苑案中,由於不同意戶王家遭政府強力拆除,引發民眾對都更的負面印象與官民間的不信任,後續效應更是都更推動困難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