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效應

寒蟬效應(英語:Chilling Effect)法律用語,是指當下對言論自由的「阻嚇作用」——即使是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7 | 德國之聲

管住嘴或邁開腿?言論審查下的中國脫口秀,抖得開包袱嗎?

中國脫口秀圈近日因「作風優良,能打勝仗」引起熱議,有網友戲稱,中國言論審查太苛刻,想搞脫口秀「要麼管住嘴,要麼邁開腿(潤至自由世界)」。脫口秀演員們如何看待不斷收緊的審查紅線?脫口秀在兩岸又有何差異?《德國之聲》訪問了4位曾在兩岸演出的脫口秀演員,請他們將「脫口秀在中國」的包袱一一抖開。

2022/10/09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反科學」社群騷擾記者及科學家:學者警告恐危害言論自由,助長極右翼勢力

對科學家的騷擾行為早在疫情前就存在,但疫情讓很多科學家首次在媒體上曝光,當社會溝通面對一個走向極端、嚴重分裂的社會,其結果就是:疫情加劇了網路攻擊現象......

2022/07/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金融時報》:白宮反對裴洛西訪台恐引發寒蟬效應;前議長金瑞契推文怒嗆中國

3名知情人士告訴《金融時報》,美國行政部門公然反對裴洛西訪台,這恐怕有壯大中國聲勢的效果。一名高階官員說,這將證明中國的威嚇脅迫戰術有效,寒蟬效應將讓各國更加避免與台灣互動。

2022/06/04 | 黃皓筠

強尼戴普勝訴之後,專家憂「寒蟬效應」:受害者擔心被視為像安柏赫德一樣的騙子

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的官司於本週落幕,有鑑於這次的案件由兩位名人組成,且過程中互揭瘡疤、相互指控虐待對方,加上社群媒體上無情的厭女情節,專家開始擔心這些複雜的因素,都可能對現實世界中公開指控家暴的女性產生寒蟬效應。

2020/11/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下半場】媒體教師都遭整治,「典型案例」塑造寒蟬效應

《港區國安法》生效之初,外界關注以往支持「反送中」的行業領域是否會墮入法網。但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出,當局未必想採取大規模拘捕行動,因為主要的目的,是塑造「寒蟬效應」。

2020/07/15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媒體界的寒蟬效應已經開始發生

《港區國安法》訂定之後,香港媒體界的寒蟬效應昭然若揭,人們不知道條例裡的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恐怖活動罪以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分別該如何定義?又以誰的定義為主?

2020/07/10 | 柳金財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美日等國如何回應?台灣人又如何看待?

《港區國安法》通過後,不僅引發西方社會及東亞民主諸國對中國威權主義批判,同時也對台灣社會恐產生「雙面刃效應」:既產生「寒蟬效應」,也增高「反中」路線的飆漲。

2020/07/10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國際記者看《港區國安法》:法案的意義不是要讓你懂,而是要讓你怕

如果有人問「香港變成一國一制並不是災難,他們在北京上海的同事每天不也稿子照發,報社照樣做生意嗎?」,但「改變到北京的狀態就沒事」是假命題,因為北京並不自由,在北京的記者永遠需要替自己訪問的人的安全擔心,在香港,從今天開始也是一樣的狀況。

2019/08/30 | Lo's Psychology

亂世之下必用重典?——談威嚇理論

「威嚇理論」透過預先宣告嚴峻的刑罰,從而威嚇公民,使其不敢做出越矩或犯罪行為。若有人已經犯下行為,則透過嚴懲來「殺雞儆猴」,以達到威嚇他人的作用。

2019/08/30 | Lo's Psychology

言論自由?不了——談寒蟬效應

「寒蟬效應」過度限制言論自由及集會自由,產生的不良後果將導致公民對社會公共事務缺乏關心,甚至對國家政權的腐敗不敢出聲。

2018/09/26 | 關鍵評論網 ASEAN:Philippines

杜特蒂逮捕頭號政敵遭批政治迫害,人權觀察:將帶來寒蟬效應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頭號政敵、參議員特立尼斯25日下午被警方逮捕,稍後獲准交保。人權觀察(HRW)組織痛批拘捕事件是杜特蒂讓反對者噤聲的作法。

2015/10/02 | 羊正鈺

反課綱逮捕3名記者 警察局長:我願意道歉,但並無執勤過當

北市府發言人林鶴明說,市府已開過數次會議,明確檢討「七二三事件」,盼未來警方能按照SOP執法,重視陳抗者與媒體的基本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