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封控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國大陸疫區封鎖措施是指2020年1月23日至2023年1月8日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面對2019年爆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COVID-19)而在部分地區實施的人員進出限制措施。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02 | 歪脑|WHYNOT

封城期間曾經決絕想「潤」的中國人們,解封後為何還是猶豫了?

小春曾親見白紙運動期間,成都市望平街等地出現大批示威者,微信群中也不斷有人在討論上街,她感到欣慰,高壓政策並不會去到極致:「原來內地的發聲是有意義的,壓迫到一個程度一定會有人反抗。」小春還設想,若至今都沒有解封,一定已離開中國了。

2023/01/21 | 德國之聲

中國防疫大轉彎是受「白紙運動」影響,還是「被動破防」別無選擇?

《新華社》發布長文解釋中國在短時間內政策大轉彎是出於「科學決策」,文中也罕見提到去年11月底民眾對於政策的不滿。 《聯合早報》對此刊文稱,此文實際上是間接承認「白紙運動」逼中國政府改變抗疫思路。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宣佈解封是因為疫情失控別無選擇。

2023/01/19 | 德國之聲

北京亮馬橋「白紙運動」抗議之後,越來越多年輕人發現自己的朋友「失聯」了

11月27日晚的北京亮馬橋抗議事件已經過去一個半月,許多嚴格的防疫政策在此後不久就不再執行。這件事的討論熱度已經不如從前,但對不少參與這起抗議的當事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從此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2023/01/18 | 德國之聲

陡然開放疫情大爆發,中國經濟復甦陷困境,感染潮還會持續多久?

「清零」政策使得中國製造業和航運業陷入困境,但是毫無準備的突然開放讓病毒感染人數激增,又讓市場消費大幅度萎縮。

2022/12/25 | 德國之聲

海外華人自述:我如何與親朋好友談論中國政治?

在中國國內的網路絡上,網友就是否應該放開防疫措施爭論不休。反對嚴格清零政策的人覺得中國浪費了三年的時間,有人則覺得祖國保護了我們三年。而對於許多旅居海外的華人來說,如何與身邊的親朋好友討論防疫、新冠或者人權、女權,就更加是令人頭痛的難題了。

2022/12/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核酸盛世」終落幕:「大白」們面臨失業,中國核檢行業發「防疫財」3年已暴利1.6兆

全員檢測期間,為數眾多穿著白色防護服的核酸檢測工作人員也因核酸盛世終結失業。一位住在北京的「大白」工作人員表示,接獲上級通知「由於新政策的實施,不再需要我了」。不過根據估計,中國今年與防疫相關的預算約為520億美元,大多數被這些行業拿走了。

2022/12/18 | BBC News 中文

2022年中國經濟回顧:「封控」大手突然鬆綁,如何重回復甦之路?

三年來對疫情的持久焦慮,讓中國經濟的復甦勢頭沒有想象中那麼快。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稱,「一個國家在感染病例快速上升過程中,尤其是在老百姓對感染還有一定恐懼的情況下,對當期經濟的衝擊不能低估。」

2022/12/10 | 德國之聲

如何評判中國日前發生的「白紙革命」是成功或者失敗?

如何評判中國日前發生的「白紙運動」?它成功與否?政論家鄧聿文指出,要想在中國開展一場有組織、有綱領的政治反對運動,在當下可能還是一種奢望。 但「白紙運動」喚起了民心,這實際上為未來的革命培育了火種。

2022/12/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北京採檢「10人混1管」數量異常大增,中國ICU病床不到6萬張,放棄清零面臨嚴峻考驗

核酸檢測能在中國大行其道,除了投入大量人力及資源,憑藉的是全球罕見的10人混1管「十混一」檢測法,將10個人的採樣融合在同一根試管,以取得10倍的檢測速度。若發現異常,再針對這10個人進行1人1管的「 單管」檢測,找出真正的感染者。但這種檢測方式,卻被中國民眾戲稱為「株連九卒(9人)」的「連坐法」。

2022/12/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富士康動盪後,郭台銘致函北京促中國清零政策轉向,郭辦嚴正否認

知情人士說,中國衛生官員與政府顧問抓住郭台銘致函機會,強力主張政府需要加快鬆綁防疫限制。數週後,北京、上海等大城爆發示威,讓決策幕僚敦促鬆綁防疫限制更有說服力。郭台銘辦公室透過聲明否認此事,鴻海與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尚未回應採訪要求。

2022/1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共青團中央罕見坦承「鬆綁封控是回應抗議」,但專家推估中國取消清零冬季恐達百萬人死亡

共青團中央日前發文表示,已收集民眾對封控政策的不滿與建議,經過多方溝通改進後順利解決,各地區也陸續解除清零政策,然而此舉卻引發外媒擔心,中國目前疫苗普及率仍不高,貿然解封恐在冬季爆發感染潮,從而壓垮中國醫療量能。

2022/12/07 | 德國之聲

面對衝出小區的自由怒火,中國領導層的大麻煩才剛剛開始

鎮壓或許在技術和戰術上能夠繼續取得成功,但無法掩蓋體制的失敗。他們無法逮捕所有的學生、中產階級和工人。人民已經起來,對當權者發出了噓聲,這不是任何一個鎮壓體制能夠消滅的。他們在清零和鎮壓中,失去了人民。

2022/1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地方單位稱要求「政績與防疫掛鉤」引發亂象,公衛專家:擺脫清零陷兩難,未來數週是關鍵

公衛專家黃嚴忠在《紐約時報》撰文,指中國如何擺脫「清零」陷兩難,老人疫苗接種率低,放鬆措施可能有62萬人死亡,不放鬆則一線地方政府面臨越來越大的公眾和財政壓力,而未來數週是關鍵。

2022/12/05 | 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專訪「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真正偉大的是敢站在街上的這些人,我只是被歷史選中的記錄者

推特上的「李老師不是你老師」,2020年開始從微博轉戰推特,他表示自己「被推著從一個溫和的人到成為一個激進的人」。現在,李老師已經擁有了80多萬粉絲,成為了人們獲取與中國各地的抗議活動相關訊息的主要渠道。以下是12月3日《德國之聲》記者對李老師的專訪。

2022/1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印度學者分析「白紙運動」隨時可能餘燼復起,李明哲自由廣場聲援:讓更多人認清中國

印度中國問題專家、尼赫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認為,在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穩掌政權並控制國家恫嚇機器的情況下,這波「白紙運動」之火可能很快被撲滅,但從示威擴散至中國逾20座城市的情況來看,未來中國解封後,隨時可能以不同形式餘燼復起。

2022/12/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白紙運動後中國防疫鬆綁,北京等地籲「非必要不做核酸」,約1億人出門更方便

白紙運動在上週出現,從學校到街頭,學生、民眾抗議官方不合理的防疫規定,這成功使得多地在本週因應調整防控政策。成都、廣州、天津、北京、重慶先後發布新的出行政策。根據這幾個城市的人口來算,超過一億人口的出行都會因為新的政策變得更加便捷。

2022/12/04 | 德國之聲

「白紙運動」雖然未敲響中共喪鐘,但對年輕一代卻是一場必要的「演習」

「白紙運動」雖然是30年來前所未有,但還是很快被鎮壓下去了。道理很簡單,因為共產黨絕對不會讓反抗火焰蔓延的,這從11月28日中央政法委開會的主旨就體現出來:要「堅決依法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 但是,這次抗議活動確實意義不凡。那麼,它對今後的中國意味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