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 TNL 編輯 基隆確診2歲童6小時轉院5家沒病床,北市醫師工會:太多醫護確診,有空床也難開設 陳亮甫醫師指出,目前雙北地區醫療資源接近滿載,主要是人力問題,許多醫院原本回報空床,但因為病房集體確診,沒有人可以照護,因此即使有空床也無法開設。 轉院制度 專責病床 More... 專責病房 兒童 重症 重症醫療 醫護人員 2歲童 基隆 確診 急診室 加護病房 加護病床 ICU COVID-19 人力不足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2022/05/12 | 姜冠宇 「爸爸要走了,我們會看到他最後一面嗎?」難以圓滿,是病房隔離措施下的困難之一 這些轉重症的病人,很多都會無法見到家人最後一面,也是快速火化。對於家庭關係比較好的家屬,這確實是蠻殘忍的。以安寧取向來說,我覺得還有改善空間。但是在病人量多時,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吧。 隔離 確診 More... 專責病房 姜冠宇醫師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重症 疫情 醫院 醫護 2022/05/09 | TNL 編輯 醫院工會公開信求救「醫療崩壞、我們已經擋不住了」,指揮中心:人力嚴重不足才會召回確診醫護 工會透漏,近幾日業界瘋傳,護理師得知確診以後反而大喜過望,同事紛紛留言道賀,因為終於有合法理由遠離如地獄一般的工作環境。若政府再不正視與改變現有制度,立即出現的離職潮指日可待。 台大 醫護過勞 More... 醫護求救 疫情 急診 過載 指揮中心 陳時中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護理師工會 北市聯醫工會 專責病房 台大醫院工會 2022/01/11 | 潘柏翰 本土+12、境外移入+58:北市聯醫專責病房2名護理師確診、桃園電子廠出現職場群聚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昨日院內初步調查,案17570在專責病房以外沒有在醫院其他處有任何停留,評估對醫院威脅相對小。張上淳表示,專責病房目前已消毒,也換了一批新的醫護團隊進駐。 COVID-19 新冠肺炎 More... 武漢肺炎 電子廠 職場群聚 北市聯醫 專責病房 護理師 Omicron 環境採檢 1922平台 疫苗接種 2021/12/02 | 潘柏翰 【專訪】台大醫院COVID-19專責病房團隊:本土疫情爆發最前線,「院內感染」不等同於有人做錯事 當本土疫情在五月中旬爆發後,臺大疫病專責病房在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收治將近200位的病人。身處臨床最前線,面臨的壓力又是如何?如何看待「院內感染」事件?來自臺大疫病專責病房的抗疫經驗與心得,都將化為未來迎接新興傳染病挑戰的肥沃養分。 COVID-19 新冠肺炎 More... 武漢肺炎 專責病房 王振泰 劉旺達 潘玫燕 SARS 醫護人員 本土疫情 藥物治療 院內感染 臨終關懷 新興傳染病 健保制度 醫事人力 公衛研究 台大醫院 2021/05/29 | TNL 編輯 本土新增320例、21死創新高,指揮中心呼籲:確診範圍變廣,週末避免不必要的出門 今(29)日公佈個案,發現雙北以外各縣市的個案增加,確診範圍擴大,有些案例出現在傳統市場或黃昏市場。 指揮中心記者會 武漢肺炎 More... 確診 COVID-19 校正回歸 陳時中 傳統市場 黃昏市場 空床 醫療量能 疫苗 莫德納 混打 ICU 專責病房 負壓病房 柯文哲 奎山中學 2021/05/27 | 潘柏翰 本土新增401例、校正回歸266例,陳時中曝去年與德國BNT談判破局經過 陳時中表示,台灣與德國BNT的合約以他描述的情形,其實已經就是走到即將成立,最後只差交換合約的動作。但從與BNT談判破局的結果來看,陳時中表示疫苗採購的過程變數是很大的,疾管署也希望能夠繼續再與德國BNT談,但就是沒有結果。 COVID-19 武漢肺炎 More... 指揮中心 本土案例 校正回歸 解除隔離 上海復星 BNT 疫苗採購 快篩指引 醫療量能 專責病房 加護病房 2021/05/26 | 李秉芳 雙北醫療崩壞在即,第一線醫護:急診、加護病房爆滿,重症資源與人力嚴重不足 北市聯醫工會強調,其實人力、設備都沒到位,硬收、超收病患會造成第一線醫療過載,無法給病人所需的醫療,更多醫護人員過勞或感染,進一步造成整體的醫療崩壞。 醫護 醫護人員 More... 醫護過勞 疫情 急診室 羅一鈞 台大醫院 專責病房 防疫 插管 急診 柯文哲 負壓隔離病床 COVID-19 COVID-2019 確診 接觸者 武漢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