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尊重

尊重(英語:respect)是對人、群體以及他們特定的行為表達喜歡、敬重以及肯定。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30 | 雞湯來了

大學宿舍可以男女混宿嗎?爭論之時或許可從這三個方向開始思考

大學宿舍打破二元區分,創造性別友善空間,是政策趨勢,也是還給跨性別者一個本來就該擁有的自在空間?還是混宿只是為了「性」?

2023/09/05 | 精選書摘

《正面溝通練習課》:懂得傾聽的人在對話中聽與說的比例是六比四,給予對方充分的說話機會

想要說出心中的感受,但口一開卻往往惹對方不開心?為了拉近關係,努力的尋找話題,雙方反而越聊越遠?不想再當句點王,卻不小心就會和別人保持社交距離?說話與溝通在無形之中,變成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如果以上的問句,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就讓有20年教學經驗的正面溝通專家來解救陷於困境的你,透過實際練習,說出更好的自己與更完滿的人際關係。

2023/07/30 | Alex Cheng

如何找到一份夢幻工作?讓我們從「DREAM」這個字開始思考(下)

其實,無論工作本身夠不夠夢幻,一家公司之所以想要HIRE雇用任何一個人,除了每份工作的個別技能需求之外,就這個人的人格特質或綜合條件來說,主要會從以下4點來考量:

2023/07/19 | 讀者投書

談親密伴侶間的#MeToo:如果雙人舞蹈的節奏不同,你必須「跌倒」給他看

一位先生在Dcard的「感情」版中,曾貼文描述他老婆因不喜歡他在行房時的一些性僻好,事後覺得被侵犯而想提離婚。許多人會問我們,怎麼知道在戀愛中的情趣行為對方是否接受?我認為沒法事先知道,必須要有技巧地表達。

2023/07/09 | 方格子vocus

你上一次覺得「後悔」是什麼時候?問自己這三個問題,理解什麼是「自我覺察」

自己的生命不是自己主動決定,而是被動地由他人決定,雖然美其名叫「個性隨和」、「配合度很好」,實則是放棄自己的生活決定權,我認為若我們說:「我是聽誰誰誰這樣說,才這麼做。」也應該是:「我聽誰誰誰這樣說,而我決定贊同他的意見,所以是我決定這麼做的。」自己要很明白地為自己人生負責。

2023/03/14 | 精選書摘

《靈魂謀殺》:亂倫倖存者的因應策略——防禦機制和對意義的追問

身為榮格心理分析師,沃爾茲引入「靈魂」的觀念看待性創傷,認為創傷經歷可以摧毀意義,使人的靈性層面蒙上陰影,但也正是「靈魂」的深度,使得對意義與愛的體驗成為可能。

2023/02/16 | 精選書摘

《領導者的試煉》:高處不勝寒,領導人如何讓員工願意分享未經修飾的真相?

七堂最有價值的領導課,透過600位執行長的親身經歷,看見自身盲點、學會最實際的管理策略。凱文曾任安進藥品執行長達20年,帶領公司將年營收從10億提升至160億美元;亞當則是擁有30年經驗的資深記者,曾與全球600多位執行長進行深度訪談。本書就是兩位作者在過程中累積而成的心血結晶。

2023/02/12 | 精選書摘

《搞懂男人的戀愛邏輯,談一場雙向奔赴的戀愛》:男人真正想要的戀愛,絕對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交流

我們身處在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當中,有時候會被「習慣」給矇蔽雙眼。這種習慣會使我們開始用最懶惰、最不費力的方式去跟別人相處。但是這種懶惰的方式,也慢慢泯滅了感情當中的儀式感,一旦喪失了儀式感,就會變得無法給予尊重,而這種無法獲得尊重的親密關係,恰巧是男人在感情當中的致命傷。

2022/05/22 | Alex Cheng

實境節目《來吧!營業中》:從無到有打造出一家餐廳有多困難?看熱鬧也要看門道的經營智慧

我不是要批評鬼鬼個人,但針對她當時的那些行為,我覺得很值得許多人在職場引以為戒。不管是被摀嘴的動作、被人叫說「出去」、甚至搞不好只是別人對自己講話的口氣,很多人都會像鬼鬼一樣,認為自己「不受尊重」,然後就開始生氣。

2022/05/20 | 讀者投書

碰觸肩膀算冒犯嗎?婦幼警察:「我覺得不舒服」並非性騷擾成立的唯一要件

雖然「只要我覺得不舒服」並非性騷擾成立的唯一要件,但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也是因人而異,若是自己真的感受到不舒服,又擔心可能誤會對方,那該怎麼確認是不是性騷擾呢?

TNL+ 2022/04/20 | 風恂

性平教育20年:從非男即女的二元標準鬆綁,性別平等應該立基於「尊重」

與其說要談性別平等教育,簡言之即是透過性別議題來談人際相處上的尊重,凡事不會僅以自我設限的角度出發,不只性別歸屬與認同要相互尊重,在其他人際相處情境上亦要相互尊重,故而當我們對他人多元性別選擇有所不解時,不必刻意逼迫自己要去下定義,我們只要尊重就好。

2022/02/11 | 精選書摘

口罩男《你這麼可愛,留給懂的人來愛》:沒本事的男人,往往不懂「尊重」兩個字

口罩男在上萬封社群私訊中,爬梳出讓女人流淚的三大故事原型:渣男、惡婆婆、傻被騙。並從讀者回信中,集結了19篇「最醒腦」散文,穿插24句「最椎心」口罩語錄。

2021/10/16 | 方格子vocus

哪種程度的讚美算是性騷擾?你好可愛、你好漂亮、你的頭髮好香、你的皮膚好滑

這些說法也許不一定是性騷擾,而是性別騷擾,或甚是一種歧視,也常常發生在種族和族群之間,只是在女性身上剛剛好最常見。而會不會被覺得是騷擾的關鍵,我認為和讚美隱含的評價與情境有絕對的關係。

2021/02/28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若你覺得「什麼是尊重?」很難回答,可以試試這樣問

這種思考體驗可以讓你體會哲學如何協助我們想得更深。我們回答的不只是一個問題,或者說,我們當初面對的就不只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叢問題,把問題問完整,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2020/03/05 | TNL特稿

看電影能不能滑手機?尼采虛無主義的道德危機

把虛無主義的觀點對「看電影應不應該滑手機」的反思,或許可以捫心自問:當我們在說尊重每一個人的權益時,這個權益與尊重本身是否具備等價?難道權益的內涵不會有高低之分?「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法國啟蒙運動的先哲留給世人最好的禮物,但在尼采的思想卻是人類沉湎於包裹著平等外衣的集體平庸。

2019/10/03 | 蕭家怡

香港警察——崩壞價值觀的體現

假如我們眼中沒有是非觀念、沒有對人的尊重、沒有對自己的尊重,我們與警察的距離可能遠比我們想像中來得近。

2019/09/18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幽默啊,你的名字難道是「婚姻的謀殺者」?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的周玉慧研究員,與團隊長期研究「夫妻互動關係」,發現夫妻間幽默的後果有好也有壞。

2019/07/30 | 精選轉載

【插畫】「性平教育」會變同志?你讀論語也沒變聖人

促進平權的措施,真正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讓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包容與自己不同的聲音,擔心讀了性平教育就會變成同志,其實就和妄想背背論語就會變成聖人一樣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