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6/06 | 精選書摘

《歐亞火藥庫的誕生》導讀:南高加索位於三大帝國邊界,如何在強權的夾縫中生存?

本書探究南高加索三個國家二十世紀的歷史,此期間幾乎由俄羅斯帝國和其後的蘇聯統治,它們是邊緣地區,然而作者埃提安.佩哈(Étienne Peyrat)並非以俄羅斯或蘇聯的角度談論這段歷史,而是跨越國界的藩籬,告訴讀者這個地區是介於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的南高加索,不能忽略伊朗和土耳其的影響力。

2023/05/12 | 精選書摘

《槍炮、船艦與筆墨》導讀:立憲主義學者總著重抽象概念,本書讓人看到如何在具體社會中實踐

《槍炮、船艦與筆墨》有著生動如章回小說般的文筆,細膩豐富的歷史觀察。讀者能夠在本書中看到,人類為何發明憲法,如何藉由憲法來回應快速變動的世界,以及想像一個充滿更多可能性的新時代。

2023/04/24 | 精選書摘

《致你》導讀:「坐禪一無是處」——澤木興道禪師的禪法

較為不幸的是,處於時代的洪流之中,興道禪師隨後經歷了六年的從軍生涯,中斷了僧人的身分,待戰爭結束,才又再度回歸佛門。在興道禪師後期的談話當中,包含本書所收錄之語錄,每每提及戰爭之處,他總是對於人們互相征伐的行為嘲諷不已,想必是經歷戰爭後的興道禪師發自內心深深的感慨。

2022/12/28 | 精選書摘

皮凱提《資本與意識形態》導讀:唯一疏漏是對列寧式中國共產黨運作方式不夠瞭解

皮氏的不平等大歷史檢視,至少有一個視角我在以往西方學術著作中不曾見過:他坦然面對過去數百年歐美強權在殖民主義、奴隸制度等方面所造的孽。老實說,今天世界各地的不公不義不平等,有許多是歐美強權帝國主義造孽的後果。

2022/11/05 | 精選書摘

【小說】《梅菲斯特》導讀:二十世紀德國流亡文學重要作品,關注藝術與權力間的虛與實

這本針砭時弊的小說描寫的並不是某一位具體人物,而是意圖塑造一個類型。作者利用這部小說,塑造一個類型,投射出蕴釀這樣一個類型人物的時代環境,進一步揭露納粹政府掌權的手段。

2022/10/22 | 精選書摘

【小說】川端康成《淺草紅團》導讀:當代淺草懷舊旅行指南,日本現代主義與「新感覺派」的實踐文本

從江戶到明治時代轉換期的種種二元對立元素:新與舊、道德與效益、理性與感性,以飽滿原色調充塡出淺草的刺眼景觀。川端康成看穿了那些對於科學、文明、效率、美德的追求,在淺草不過是一種表演,換上裝束塗抹妝容就可以上戲進入另一個角色的表演。

2022/09/03 | 精選書摘

【小說】《美國佬》導讀:一個小說家對文學與歷史所能有的,最佳雙重貢獻

阿迪契(Adichie)通過幾個情節,透露她的文學立場:比如,教育程度不高卻不自知的人,才渴望在書中讀到艱深字眼。或是,偏愛通俗小說的少女,能力未必弱於經典迷——無論我們是否同意,阿迪契的小說都捍衛這樣的認知:文學不是為了讓人提高身價,也不該服從對品味預設的偏見。

2022/05/30 | 精選書摘

《21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2021》導讀:21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趨勢及其代表的意義

《21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2022》集結《科學月刊》每年在諾貝爾獎得主公布後,邀請國內同領域的專家,分析該年各個得主生平事蹟和得獎領域,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說明,讓讀者瞭解經濟學研究的最新景況,前瞻地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的前景。

2022/05/26 | 精選書摘

《寄生殺人:尼崎連續怪死事件的真相》導讀:直視隱藏於世人身邊的「怪物」

比起回答問題,本書的核心或許更在於「提出」問題。這樣做是優是劣,或許見仁見智。然而我以為,沒有解答的問題,往往在我們心中發酵得更久也更長。

2022/04/17 | 精選書摘

《創傷與靈魂》導讀:犯「科學」大忌,以「靈魂」為名推開深度心理學的靈性大門

幸運的是,療癒的方式在本書中被指出了,且不管你對靈魂的假設是什麼,對創傷的恐懼有多深重,請趕緊翻開本書,跟隨作者廣博的學養與無盡的同情進入黑暗之神統治的地獄吧!

2022/03/01 | 精選書摘

《她的世界史》導讀:涉及了全球性別史、海洋史等六大新趨勢,更是一幅十八世紀的全球史圖像

對我而言,《她的世界史》最精采的部分不是上述的各種新趨勢,而是情感史。作者透過馬許及家族的個人日記、遊記、家族資料集、帳冊、報刊新聞等素材,精彩地建構出十八世紀女性生命情感的歷史。

2022/02/03 | 精選書摘

《被統治的藝術》導讀:一部與國家打交道的中國日常政治史

本書相當難得的地方是從分散各處,且通常難以搜集與解讀的地方文獻中,揀選出許多案例。如果曾用過地方文獻做研究的學者,必定知道要從中找到好的案例,眼光、耐心與運氣缺一不可。這方面容易被讀者視作理所當然,而忽略其中所下的功夫。

2021/12/19 | 精選書摘

【小說】《黑雨》楊照導讀:以小說色彩包覆的紀實力量,保留人類戰爭上最黑暗的一頁

即使是經過了四十多年,今村昌平要能完成拍攝原爆電影的突破,還有賴於一九六五年時,井伏鱒二寫出了同名小說《黑雨》。那一年是日本戰敗二十週年,也是原爆二十週年。

2021/11/21 | 精選書摘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導讀:「今古相接」的書寫與閱讀,豈能不知其人而論其世?

洪業一方面接受家學的傳統教養,十三歲,第一次接觸杜詩,就是父親遞給他的楊倫《杜詩鏡銓》。此外,李白詩、白居易詩、《唐詩三百首》等典籍都讀過。同時,父親也教他如何翻檢詩韻,習作五七言律詩。他就這樣扎下厚實的國學根柢。

2021/10/18 | 精選書摘

《零時差攻擊》導讀:網路武器庫裡的核彈級武器,就是「零時差漏洞」

現今我們生活周遭,從食衣住行育樂到國防軍事,從宇宙的衛星太空船到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無一不是依靠晶片、軟體與網路在運行,而這些都是網路武器可以悄然無聲攻擊的目標。

2021/09/20 | 精選書摘

《表觀遺傳大革命》導讀:演奏生命樂章的交響樂團——一切必須由神奇的DNA說起

遺傳學家奈莎・卡雷在本書中透過開花植物、三花貓、小鼠實驗、蜜蜂雌雄遺傳、果蠅突變等等研究探討基因與外界之間的互動關係,也探索了這一門學科對人類的深遠影響。

2021/08/16 | 精選書摘

《如何做一本書》:序是自相矛盾的體裁,出現在主文本之前,但往往在文本完成後才寫成

本書是一趟書籍史的豐富之旅。將書拆解,利用二十二個章節,述說每個書本構件的故事:從標題扉頁到封裡頁;從書衣到索引,以及中間幾乎所有環節;涵蓋的歷史範圍,從手抄本、印刷術發明、紙本書普及,討論到數位時代。盼能提供新的視角,重新認識這些隱藏在書本中、我們視而不見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