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

兒童(英語:child),是指從生命誕生之始到成年期之前的人類。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2 | 精選書摘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撒謊不等於是壞孩子,有時也是想像力豐富的表現

當然,說謊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出自於恐懼,例如:害怕被懲罰,或是害怕陷入尷尬的情況。還有一種恐懼,就是害怕因某件事而被人當做「壞孩子」(比如:要是大家都知道是誰踩壞了鄰居家的美麗花圃的話……)。而這種恐懼的起因,正是前面所提到的:每個孩子都想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2023/06/01 | 精選書摘

《聽見孩子的聲音》:離婚後,如何與一個不想再有交集的人共同育兒?

離婚後,很難的一件事就是把「父母」與「夫妻」角色分開來看,很容易因著關係中夾雜的恩怨,對對方做出極端而絕對的評價,如:對方對婚姻不忠就等於不愛孩子,因此認為對方沒資格探視或照顧孩子。此時,需要先暫時放下對方在夫妻角色時的所作所為,思考要怎麼做才可以減少孩子因父母衝突而產生的情緒壓力。

2023/05/28 | 精選書摘

《有些媽媽比你糟糕多了》:給小孩吃速食不必愧疚,無尾熊媽媽餵小孩吃她的大便當晚餐

你忙著餵奶、哄睡、換尿布,24小時全年無休,沒空親手製作有機副食品,沒力氣把家裡掃得一塵不染。你的焦慮和罪惡感飆升,腦中冒出可怕的想法:天啊,我實在不是個好媽媽。等等,暫停一下!我手上握有鐵證,這些媽媽可比你糟糕多了──無尾熊媽媽會餵小孩吃她的大便當晚餐。你沒看錯,就是大便。

2023/05/14 | 讀者投書

限制網路治標不治本,六招讓父母引導孩子成為健康的數位公民

許多臨床經驗和研究都指出,過度使用網路上的孩子,最常伴隨的心理健康議題是憂鬱症狀。所以當家長和老師貿然禁止手機或斷網時,很可能忽略了孩子的憂鬱情緒,甚或網路世界以外的挫折;而拿走網路和手機這項心靈最後的支撐,更可能造成危險。

2023/04/18 | 精選書摘

《爸媽這樣說最有效!》:在某些事情上「冷漠以對」,才能真正成為好父母

在某些事情上「冷漠以對」才是真正的好父母,即使孩子很辛苦,家長也應該克制自己的行為,用眼神支持孩子即可。適時擁有冷靜心態的父母,才能成為稱職的父母,培養出自我效能感極高且滿懷學習自信心的孩子。

2023/04/17 | 雞湯來了

【電影】《夢遊樂園》:「等孩子大一點再離婚」,真的比較好嗎?

使美樂感到痛苦的或許不是爸媽離婚本身,而是自己在過程中未曾被聆聽、考慮與告知,這往往導致孩子對爸媽有更多的憤怒與不諒解。如果自己或身邊有人正處在離婚風暴中,可以把握3個要點,讓我們即使無法跟伴侶繼續走下去,仍能成為給孩子最少傷害的家長。

2023/03/31 | 精選書摘

《我家也有過動兒》:孩子挑食怎麼辦?千萬不要煮一大盤直接端到他眼前!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例子,我小時候非常不喜歡吃紅蘿蔔,但是我母親很希望我能接受它,所以餐桌上時常出現紅蘿蔔炒蛋,而且紅蘿蔔永遠多過於雞蛋,每當我看到那盤紅吱吱的菜餚出現時就很想逃離餐桌,所以我們必須要避免這樣的方式,換個方法來呈現。

2023/03/11 | 精選書摘

女王《愛對自己》:很多說不婚不生的後來都已婚生子了?為什麼?

有讀者問:「如果認真交往的對象,跟我說他不婚不生,還要繼續交往嗎?能期待有好結果嗎?」不婚不生的人可能會結婚嗎?有!但老實說,強求來的都沒好結局。他能跟你結婚、生小孩,但不代表他會甘願、你會幸福。這真的是兩回事。

2023/03/10 | 精選書摘

《教養是合作》:孩子出生確實會干擾婚姻關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若等孩子出生後再來討論,困境正要一波接著一波來襲,就好像敵軍已經攻打到了門口,國家才要討論戰略,總是緩不濟急。但,如果即時開始,亡羊補牢還是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所以不論孩子多大,伴侶溝通與經營越早越好。

2023/03/02 | 精選書摘

《明天,我想重新喜歡上自己》:勸大家趁早遠離有毒的原生家庭,從精神上戒奶

我身邊每個獨自在外面漂泊打拚不愛回家,尤其是逢年過節不愛回家的朋友,都有各自的細密心事,他們多半跟父母之間有這樣那樣的矛盾,沒辦法好好說話,沒辦法互相理解,只好選擇逃避,免得沒說幾句就不歡而散,互相傷害。

2023/02/05 | 讀者投書

如何預防婚後「心理位移」?臨床心理師傳授七點讓夫妻保有「愛的流動」

許多結婚後的新家庭,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先生的心理開始位移了,他把自己和太太中抽離出來,而把老婆孩子湊在一起,如此本來的家庭是「夫-妻」緊密結合,轉變成「夫-妻和子」一起。更有錯亂者,因為太太得不到先生的愛,孩子的心理位置跑到了父親(先生)的位置,承接了母親很多「太太」角色的埋怨。

2023/01/25 | 優照護

長輩吃東西時異物梗塞怎麼辦?「哈姆立克法」急救請你跟我這樣做

長輩由於老化或生病導致吞嚥困難,或是不小心吃太快,在吃東西的過程裡發生噎到、食物卡在食道,造成呼吸困難。甚至喝水也可能嗆咳的情況,如不盡快妥善處理,可能會變成永久性昏迷,甚至喪命。像是果凍、湯圓粉圓、堅果類、圓粒狀的水果與糖果、帶筋的肉類都是容易噎到的食物。

2023/01/13 | 問8

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間比你想像中來得早, 7~9歲是關鍵!

以往我們可能認為女生國中、男生高中才進青春期,但事實上小朋友可能進青春期的時間比想像中來的早。小男生變聲表示在青春期中後期,那時生長板的空間可能比較有限。7-9 歲小朋友長高速度忽然變快,要注意可能(提早)進青春期。

2023/01/06 | 好眠師姜珮

管理孩童焦慮感的八個概念: 孩子擔心的事情或許不是真的,但感受是真的

有時候孩子害怕、擔心的事情乍聽之下很微不足道,或者是超現實。像是「怕妖怪」、「怕衣櫃裡的東西」。大人通常會很自然的去「解釋」這些東西是假的,不需要害怕。但對小小的腦袋來說,恐懼情緒依然存在時,他很難用理性思維來判斷。這是孩子大腦處理事情的結構,感性在前,理性在後。

2022/12/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防疫缺少磨練,幼兒久咳不癒增加,醫師:全國兒童進入「免疫負債」陣痛期

小兒科醫師黃中明指出,兒童門診中A型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例,都有明顯增加趨勢,全國幼兒在此進入免疫負債的陣痛期。兒童本應在3年內逐漸更新的「病毒碼」,因防疫措施缺少機會磨練,就像欠債一樣,免疫力要在短時間內密集受訓還債。

2022/12/11 | 精選書摘

《為管教立界線》:孩子真正的快樂來自成就自己的夢想,而不是爸媽的夢想

我們不需要讓孩子覺得他被勉強,但也不要讓自己太委屈。說真的,像個聖誕老公公般滿足孩子所有的願望其實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教養方式,但所有的捷徑都會產生代價,是需要日後再去彌補與承擔的。

2022/11/13 | 潮健康

愛情的墳墓?研究:夫妻生完第一胎,婚姻滿意度「降三成」

研究團隊發現,從妻子懷孕後到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兩性伴侶的婚姻滿意度即出現顯著下降,伴侶對彼此的敵意、分歧、與看待問題的嚴重程度增加。不過,研究也發現,若新婚夫妻對育兒抱有較為現實的期望,如預先計算育兒費用、準備好育兒器材,婚姻滿意度的下降幅度較小。

2022/11/11 | 照護線上

孩子身高矮小、永遠吃不飽?醫師圖文解說「小胖威利症」的症狀與治療

俗稱「小胖威利」的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會造成發展遲緩,必須及早介入,進行飲食管理、早期療育、生長激素治療等。照顧普瑞德威利症候群的家屬非常辛苦,經常得面對各種情緒、行為、學習的問題,所以需要全方位的幫忙,包括醫院、社區、社福、病友團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