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是主體民族與少數民族區別對待政策中的差別用語,指主體民族以外人口比例占少數的族群。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12 | 柳金財

美中對抗凸顯人權爭論,中國以恐怖主義為名定調新疆問題「維穩」高於「治理」

習近平在2014年訪問新疆後,對相關官員發表談話,要求全面執行反恐怖、反滲透、反分裂鬥爭,「絕不姑息」。當時新疆地方領導人陳全國將習言論視為鎮壓行動理由,2016年接任黨委書記後、新疆拘留營的規模便急遽擴大,相關報導指出有百萬名少數民族人士被關押進拘留營,要求地方官員「把所有該抓的人都抓進去」。

2023/06/30 | 精選書摘

《國家VS農民:廣西大饑荒》:「反瞞產運動」如何致使大饑荒更為惡化?

人民公社化後,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在集體化體制內得以順利推展,各地紛紛召開會議,「自上而下,層層開展反『瞞產』,通過大會小會輪番『核產』」, 以各級幹部會議打開反瞞產運動的局面。

TNL+ 2023/06/12 | 柳金財

少數民族在兩岸交流中遭邊緣化,中共將統戰目光看向台灣原住民

國台辦主任宋濤會見國民黨原住民立委孔文吉率領的代表團時的發言,顯示中共希冀透過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及合作,構築「反獨促統」的「統一戰線」,視台灣原住民族為「民主協商」的成員,兩岸少數民族對話係立基於「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而發展。

2023/05/29 | 歪脑|WHYNOT

逃離歧視、壓迫和無解的民族矛盾,中國少數民族想「潤出去」關卡重重

不少報導指出,自2016年10月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當局開始沒收維吾爾人的護照,隨後2017年新疆地區居民的護照都要交給公安部門「保管」,新疆地區居民、尤其是維人的出境自由被限制,也不簽發新護照,當時有人權組織批評,這措施是為了限制區內少數民族的行動自由。

TNL+ 2023/02/13 | 謝達文

緬甸政變滿兩週年,國際社群為什麼仍不承認軍事政權為「合法政府」?

總而言之,緬甸軍政府非法、不民主,又沒有真正好好統治緬甸,專家因此說,我們不只要制裁軍政府,甚至,我們根本不需要也不應該承認這個政權。也因此,聯合國特別報告員呼籲各國,要與軍事政權「斷開連結」。

2023/01/30 | 精選書摘

《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新疆政策是「種族滅絕」嗎?

本書爬梳中共在新疆的統治歷程,可謂是新疆從「解放」至今在中共治下的一部通史;在梳理歷史脈絡時,也側重新疆當地的民族幹部地位如何衰退、以及來自內地的漢人幹部的權力上升的過程。更能使讀者明白,自新疆「解放」至今的七十年間,中國共產黨曾經自詡為少數民族的「解放者」,如今卻成為拘禁並改造少數民族的政治力量。

2022/12/21 | 精選書摘

《2250km.藏東紀事》:在帝國的字典裡,「自治」意味著它可以任意要你遵守規則、聽命行事

「雖然不是我的歷史、我的土地、我的宗教,我一樣感受到了那種侵害。」因緣際會下來到西藏的史考特.伊佐,十五年來共探訪了十二次,熟悉中文的他很快就融入當地,能關掉一般觀光客的濾鏡,敏銳觀察。本書是為遊記,也是紀實,更是記錄各種生態與文化系統消殞的珍貴敘事。

2022/10/25 | 德國之聲

澳洲智庫:中共打造「邊疆網紅」欲洗白人權劣跡,形同國際輿論戰場上的大外宣「游擊部隊」

澳大利亞智庫20日發佈一份報告,指出中共過去兩年透過第三方機構的協助,在YouTube上推廣以少數民族年輕女性為主角的影片,希望藉此對抗批評其人權紀錄的國際輿論。

2022/08/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維吾爾族代表律師遠赴阿根廷,控告中國種族滅絕違反人道

世維會發言人迪里夏提(Dilxat Raxit)表示,提起刑事訴訟是相當關鍵的一刻,因為法官若決定成案,就會展開調查,屆時世維會及維吾爾人權項目將提交進一步的證據。法官可以據此起訴被告、發出逮捕令。這對維族來說,是歷史性的機會,也是北京對維族暴行的證據首度提交法庭。

2022/07/05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緬軍機無預警闖泰領空,泰國外長:緬甸將正式發函道歉

6月30日緬甸軍機進到泰國境內,引發關注。7月5日泰國外交部長說明緬甸將要對此發道歉信。

2022/04/14 | 精選書摘

《蒙古與伊斯蘭中國》導讀:超越族群認知的藩離、尋求文化理解的歸屬

蒙古族出身的人類學家楊海英留意到「伊斯蘭中國」這種獨特的文化構成,為了釐清這片土地上複雜的文化關係,他親自前往中國西北,走訪「伊斯蘭中國」的穆斯林族群,探索這片土地的文化內涵,呈現出蒙古與之密不可分的關聯性。

2022/04/14 | 精選書摘

《蒙古與伊斯蘭中國》:清代「西北穆斯林大叛亂」對蒙古人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

楊海英透過梳理蒙古族的口述史與記錄,道出原只是漢、回間的亂事,被捲入其中的蒙古人其實是「受害者」。此書利用珍貴的口述資料,呈現了極為豐富的民族信仰精神。就是這獨特之處,才能察見少數民族是如何看待自身的歷史,完成這趟貼近民族心靈的旅程。

2022/04/14 | 巷仔口社會學

近代民主的修羅場:俄烏戰爭給我們的幾堂社會學

2022年,普亭又以反納粹、保護烏克蘭境內俄羅斯少數民族為由,再度入侵烏克蘭。少數民族(minorities national)的議題,再度成了戰爭的藉口。歷史上,少數民族,向來是非常敏感的政治議題。除了母語使用差異、族群認同之外,它更牽涉到了宗教信仰議題。

2021/11/26 | 精選書摘

《妖怪、變婆與婚姻》:「非漢民族像妖怪一樣善變」是中原文人認識異族的主要觀點之一

本書作者深入中國貴州,用親身經歷為我們打開侗族神秘的潘朵拉之盒,釐清「變婆」標籤下隱含的意義,看見妖怪與巫術的另一種面貌:它們並非單純迷信,而是一個社會區分「非我族類」的方法,也是幫助人們重拾生命的力量,拿回命運主導權的方式。

2021/10/06 | TNL 編輯

阿爾登宣布三階段解封奧克蘭,專家憂毛利人易染疫卻接種率低:歷經殖民他們更在乎「自由做出選擇」

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宣布將逐步放寬奧克蘭部分的防疫措施,把防疫目標從「清零」轉向疫苗接種率的提升。然而,在毛利人和太平洋島民的接種率都較低的情況下,專家憂心,太早的轉變可能對最脆弱的一群紐西蘭人產生可怕的影響。

2021/09/05 | TNL國際編譯

瑞典編列預算保護薩米族母語,橫跨四國的「北歐原住民」如何凝聚民族認同?

薩米人過去的生活型態以採集與游獵為主。17世紀左右,他們開始轉靠馴養、放牧馴鹿維生。在挪威人等其他開墾者進入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後,他們的生活方式被迫改變,游牧的謀生模式更遭到國境一分為四,凝聚民族認同更顯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