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TNL+ 2023/06/06 | 陳慶德

韓半島太空競賽:北韓火箭發射失敗顏面掃地,韓國晉升世界第七大航太國

儘管據韓國科技部說明,這八顆已經順利接受傳遞訊號的小型衛星,未來兩年將依循與太陽同步的軌道,圍繞地球進行15圈觀測,觀察地球海平面與森林變化,蒐集數據與分析等實際應用,但我們也不能輕忽世界號衛星對於目前惡鄰居北韓的「牽制」。

2023/05/23 | 《思想坦克》

美日韓+美日菲雙重戰略三角,美國正在構築第一島鏈為核心的「制中連線」

在這個第一島鏈戰略工程大翻修的過程,未來更進一步可以看到其搭配的戰略新三角的出現,包括美國期待很久但一直沒進展的美日韓戰略三角,以及去年開始日本積極推進,菲律賓在今年開始正面回應的美日菲戰略三角。

2023/05/22 | Abby Huang

台灣循日韓模式納入美國「核保護傘」?學者:國內民意與國際局勢同等重要

台灣是否能依循日、韓模式爭取加入美國的「核保護傘」計畫?學者認為,這可以分為國內和國外兩種層次,包括2024年總統選舉的結果,國內民意的表態結果將會直接影響國際對台海局勢的判斷。

2023/05/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總統首次參拜日本廣島原爆慰靈碑,倖存者盼日韓關係好轉

尹錫悅是首位前往廣島的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參拜的韓國總統,岸田文雄則是第二位參拜的日本首相;這次共同前往韓國人原爆犧牲者慰靈碑參拜,是以實際行動展現改善兩國關係的意志。

2023/05/17 | 德國之聲

日韓試圖推進兩國關係,但過往紛爭卻成巨大政治阻力

由於共同擔心來自北韓和中國的威脅,韓國和日本的領導人正試圖通過頻繁訪問加強雙邊關係。然而,專家認為,來自韓國國內的批評可能會對此發展構成阻力。

TNL+ 2023/05/17 | 陳慶德

從No Japan到Yes Japan,「親美聯日」的尹錫悅能否獲得民眾支持?

尹錫悅的親美聯日抗朝態度十分明顯,「選邊站」之姿也引來中國關注。指標性的數據是韓媒調查韓國20、30歲年輕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已經僅剩9%,其反感高達91%,甚至還高於北韓的反感度88%,韓國社會內呈現出「韓國年輕人比起討厭北韓,更加討厭中國」此趨勢。

2023/05/12 | BBC News 中文

「第一島鏈」戰略:拜登重新串連亞洲盟友,中國將如何突圍?

台灣周邊一年有175萬架民航機通過、歐洲-東北亞海運佔全球26%,印太海運佔全球60%,而日本92%及韓國65%能源需經過台海與南海。因此,菲律賓與美國的合作補上了第一島鏈的完整防線,成為新月形的圍堵網。

2023/05/12 | 德國之聲

韓、菲站隊美國補上兩個缺口,象徵華盛頓圍中的第一島鏈戰略部署完成

若中國統一台灣,第一島鏈將成為中國完全控制的區域,南海將真正成為中國的內海。故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是不可能允許此種局面出現的。換言之,假如北京要武統台灣,華盛頓勢必會下場參戰,保護台灣,這不僅僅是對民主的護衛,也是由美國作為霸權國家的國家利益決定,它同樣在地緣政治上承受不了失去台灣的代價。當然,中國更承受不了失去台灣的代價。

2023/05/10 | 德國之聲

日韓睽違12年重啟「穿梭外交」關係急速回溫,學者、民眾怎麼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結束訪韓行程回到日本,並稱此行是開闢日韓「新時代」之行。短短不到兩個月,日韓首腦即恢復12年未有的「穿梭外交」,進展相當快速。而日韓兩國在民間交流下,也可從旅遊與消費回溫上看出。

2023/05/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韓峰會:兩國合作更能應對中國競爭,尹錫悅表示不排除日本加入「華盛頓宣言」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7日下午在首爾與韓國總統尹錫悅進行峰會,他提到日本過去對韓國的殖民統治時指出,「對於當時嚴峻環境下給很多人帶來非常痛苦和悲傷的記憶,我感到痛心。」對於部分韓國輿論認為尹錫悅應要求日方道歉,尹錫悅表示,「重要的是誠意」,道歉不應該是「一方向對方要求的問題」。

2023/05/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韓關係急速回溫:岸田文雄專機訪尹錫悅,日首相隔12年參拜韓國顯忠院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日上午搭乘政府專機訪問韓國,為任內首度訪韓,晤韓國總統尹錫悅。岸田此行是時隔12年日本首相再次為日韓領袖會談專程訪韓。岸田訪韓首站參拜顯忠院,是為了對在韓國歷史有顯著貢獻人物表達敬意,並表示「一國領袖出訪國外時,前往該國顯忠設施參拜是非常自然的事」。

2023/05/04 | 《思想坦克》

尹錫悅汲汲營營想藉《華盛頓宣言》對國內「邀功」,美韓經濟摩擦的考驗卻才要開始

汽車與半導體這兩個支撐南韓經濟的命脈,先後因為美國具濃厚保護色彩的法案,而陷入危機。兩大法案對南韓造成的衝擊,連月來都沒能得出理想的緩解方案,已讓韓廠寢食難安,這回尹總統訪美行亦無實質成果,讓他們感到失望。

2023/05/02 | BBC News 中文

尹錫悅訪美:《華盛頓宣言》背後的美國盟友體系和「核對峙」

《華盛頓宣言》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是韓國同意不尋求發展自己的核武器項目,允許美國在韓國部署彈道導彈核潛艦。「這說明美韓等國已經實際上承認了北韓的核國家地位,東北亞安全已經不再是以『北韓去核化』為目標,而是替代為『核對峙』,將韓國納入美國的核保護傘。」

2023/05/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尹錫悅強化韓美同盟,「俄中朝 vs. 美日韓」東北亞兩大陣營對抗成時代趨勢

中國在過去5年對文在寅政府的「冷待」可能也是尹錫悅政府積極轉向的原因之一。限韓令等措施雖然確實對韓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但也一定程度降低韓國對中國的依賴度。外界認為,薩德飛彈事件帶來的經濟報復已是中國能祭出的最高強度制裁。

2023/04/29 | 張博丞

【國際新聞圖輯】環保人士搜集65萬根菸蒂堆成山、沙烏地海軍化身奶媽照顧蘇丹嬰兒

環保人士將搜集了一週,共65萬根菸蒂聚集成一座小山,放置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市中心,希望喚起人們對長期被忽略的菸蒂污染問題的關注。活動主辦人,德國氣候人士諾艾表示:「我們呼籲葡萄牙的每個人都能參與這項社區計畫,提高對塑膠污染的關注,許多人並不知道菸蒂中也藏有塑膠。」

2023/04/29 | 德國之聲

美中之間擺盪不斷,尹錫悅最終選擇站在美國這邊有四個關鍵原因

政治學者鄧聿文指出,尹錫悅上台後,一改文在寅政府在美中之間採取相對平衡的做法,選擇疏遠中國、加入華盛頓的反中陣營。這不能僅歸咎於領導人的個人偏好,而是韓國國內以及韓中關係出現了某些趨勢性的變化。

2023/04/28 | 莊貿捷

美韓同意就晶片出口管制方面進行合作,中國調查美光很可能「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4月27日,美國商務部公告,本次舉辦「美韓供應鍊和商業對話」(SCCD)」,針對半導體、機器人、3D列印等方面合作,並且加強出口管制,外界視此為美韓攜手「圍堵中國」的起手式,這也牽動了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