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尼克森

理查·米爾豪斯·尼克森(英語: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是美國政治家,曾於1969年至1974年擔任第37任美國總統,1974年時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任期內辭職下台的總統。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1 | BBC News 中文

季辛吉100歲辭世:到訪中國100次的「老朋友」,影響半個世紀全球事務的爭議外交家

作為尼克森政府時期以及之後福特總統任期內的國務卿,季辛吉領導了對中國的外交努力,助力談判結束了1973年以色列與諸鄰國的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即第四次中東戰爭),在後來結束越南戰爭的《巴黎和平協約》(Paris Peace Accords)中,他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2023/11/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季辛吉辭世享耆壽100歲:福特總統譽為「超級國務卿」,曾以「無解」形容台灣問題

季辛吉以「無解」(insoluble)形容台灣問題,認為「除交給時間外,別無他途」,從而他「歡迎一種能維持現狀多年,又能讓兩岸不會威脅對方、甚至不會限制住對方發展的方案。」季辛吉覺得習近平會對這類討論抱持開放,「但我們不能一副『你得先在以下領域有所進步,之後我們會獎賞你』的態度,這行不通。」

2023/11/0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旅外貓熊陸續返鄉,中國「貓熊外交」前路茫茫,美中昔日交好時代象徵不再

大貓熊相繼返中的時間點恰逢美國及其盟友與中國之間分歧擴大和關係惡化。中國與西方國家在貿易、科技、台灣、南海、俄烏戰爭以及以巴衝突等問題上立場不同,甚至對立。美中之間也不見貓熊外交當初營造的友好氛圍。據報導,除了國際關係變化,租借與養育貓熊的費用高昂、經濟效益不足,大幅增加租借國負擔,進而影響到租借的意願。

2023/07/27 | 精選書摘

《鋼索上的譯者》:赫魯雪夫說要讓美國人看看「庫茲瑪的母親」,她是誰?

外交口譯人員與文學譯者不同,通常會盡可能照著字面逐字翻譯,即使翻譯出來會少一些韻味或不那麼流暢。所以當赫魯雪夫承諾要讓美國人看看「庫茲瑪的母親」(Kuzma’s mother),而口譯人員是照著字面上翻譯,而後續的解釋也並未說明得更清楚。之後好一陣子,這名神祕的母親一直令美國人大惑不解。

2023/07/22 | 德國之聲

季辛吉待遇明顯好過布林肯,習近平見「老朋友」透露哪些政治訊號?

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以私人身份訪華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習近平說,「中國人重情講義,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有專家指出,季辛吉受的禮遇明顯高於之前訪華的三位美國官員,這是中方要向外界發出訊號。

2023/07/20 | Abby Huang

習近平溫馨接待「中國的好朋友」季辛吉,釋放出哪些外交訊息?

習近平在今年6月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時,習坐在桌子的首位,布林肯和美國代表團則與中國官員面對面坐在桌子兩側;不過習近平這次選擇和季辛吉坐並肩坐在小茶几旁,專家認為說,這兩次會議非常不同,「中國人非常善於塑造這類的敘事和視覺效果。」

2023/07/20 | 德國之聲

季辛吉突訪北京:美中任何一方都承擔不起把對方作為對手的代價

百歲高齡的季辛吉訪問北京並會晤中國防長李尚福。季辛吉說,美中任何一方都承擔不起把對方作為對手的代價。

2023/05/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從美中關係到俄烏戰爭,「美國外交教父」季辛吉百歲大壽心繫世局

季辛吉以「無解」(insoluble)形容台灣問題,認為「除交給時間外,別無他途」。季辛吉不認為中國有把文化強加諸世界的野心,是謀求「安全」而非「主宰世界」,但北京的確期盼能主宰亞洲。他認為理想狀態是中國做到強大至顯而易見、讓事情水到渠成,但他預測日本屆時會以發展自己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作為回應。

2023/05/26 | 德國之聲

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迎來百歲生日,如何評價這位充滿爭議的外交奇才?

這位迄今仍樂於在國際議題上表達觀點的美國前國務卿同時也是一位充滿爭議的人物。對他褒獎的人認為他是一個有談判天賦的精明的現實政治家。批評者則認為,他是以權力為中心的不擇手段的人,甚至是戰爭罪犯。

2023/04/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駐美大使空懸逾3個月,中國審慎斟酌如何與美國打交道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群表示,北京沒有參議院,沒有國會聽證,(人選)定了就是定了,想必是北京在故弄玄虛,以表達對美方的不滿。他說,就是要讓美方知道北京很不悅,並期盼美國好好善待中國的新任大使。

TNL+ 2023/01/08 | 李少民

中國任命秦剛為外交部長看似「遞出橄欖枝」,美國還會再次上當嗎?

美國國會兩黨兩院已經形成共識:對美國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中國共產黨和在它統治下的巨大中國經濟軍事聯合體。所以美國開始轉向。船大掉頭難,從一個輔助中共的政策到遏制中共的政策需要時間,但現在看起來這個大船是在調頭,美中關係現在處於最低潮,正在向脫鉤發展,這是中共最害怕的。

2022/10/11 | 精選書摘

《芝加哥七人案》序章:被告激怒了主流社會,也使各地年輕人為此興奮不已

一九六八年,反對越戰的聲浪在美國愈漸高漲;同年八月,適逢執政的民主黨即將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不同領域的社運團體打算趁此時機,號召上萬群眾在會場外示威抗議,向執政黨表達反戰的意志。

2022/07/15 | 黃照靜

酒桌上的丹麥亂彈(五):Frederiksdal年銷四萬瓶,大約有四分之一是賣給中國人的

Frederiksdal號稱出產九種不同酸度的櫻桃酒,年產量從2008年時候的兩百瓶到現在的四萬瓶。2012年起銷往中國。2014年丹麥女王訪華時,以此作為國禮。當然中國方面也很給面子地進口了若干瓶。

2022/06/22 | Abby Huang

阿根廷總統一句口誤,讓1972年色情電影《深喉嚨》成為推特熱門關鍵字

《深喉嚨》是1972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描述一名性受挫的女性,因為無法達到性高潮而向醫師求助,這部電影廣為人知的原因是,同年發生的政治醜聞「水門案」中的吹哨者就是以此片名為代號。

TNL+ 2022/05/10 | 許劍虹(Samuel Hui)

尼克森訪中50周年(下):在中國崛起的今天,是否該繼續支持「尼克森主義」?

一個體系能在亞洲,乃至於世界通行無阻半個世紀,必定還是有他存在的道理。是否該繼續支持「尼克森主義」,最重要的還是要問問,讀者們心中的答案到底是什麼?

TNL+ 2022/05/09 | 許劍虹(Samuel Hui)

尼克森訪中50周年(上):昔日的蔣中正友人,為何與中共上演「改變世界的一周」

1969年3月爆發的珍寶島事件,中共與蘇聯的關係正在急遽惡化之中。從「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還有蘇聯在冷戰時代被美國視為頭號敵人的戰略思考出發,聯合中共制衡蘇聯成為了擺在尼克森面前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抉擇。

2022/04/20 | 精選書摘

余杰《美國左禍與自由危機》:「麥卡錫主義」抑止共產主義對西方民主制度的顛覆,是美國精神的真正代表

如今,受到左派思想影響最深、引起無數政治社會衝突的地方,莫過於今天的世界霸主——美國。為什麼美國這個以革命推翻君主統治、推崇自由民主的共和國,會深陷左派的攻擊?國內外的左派分子,又對美國造成了什麼重大的禍亂?二十一世紀的未來,美國又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