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尼日

尼日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u Niger),通稱尼日(法語:Niger),是西非內陸國家之一,因尼日河而得名,首都尼阿美。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05 | BBC News 中文

馬克宏為何此時出訪中亞?背後有能源、地緣與對抗中國的戰略考量

法國一直以來從法國公司在尼日營運的礦山進口其大部分鈾(雖然不是最多)。但是,自從尼日在夏天發生軍事政變,推翻親法政府後,法國政府憂慮於這種供給是否還能持續。當時,巴黎方面表示政變對其能源供應沒有短期威脅,法國的鈾庫存足夠維持約兩年。但馬克宏的中亞訪問,卻凸顯了巴黎對尼日政治動蕩帶來的影響,日漸不安。

2023/09/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結束與尼日軍事合作將撤離1500法軍,馬克宏召回大使;薩赫爾地區政變三國成立防務聯盟

近年來法國在西非前殖民國間的影響力已然衰落,並且遭到當地民眾嚴厲批評。自從馬利和布吉納法索發生政變以來,兩國境內的法國駐軍便已撤離,導致它在區域打擊伊斯蘭主義叛亂行動中可以發揮的作用與日俱減。

2023/09/06 | 《思想坦克》

這波非洲政變風潮不只伴隨反法情緒,背後還有趁虛而入的俄羅斯勢力

非洲許多國家都深受極端伊斯蘭勢力所影響、滲透。美國、法國和部分法國歐盟盟友多年來打擊這些極端勢力的努力,現在卻因為這些盟友接連出現政變而出現變數。趁虛而入的俄羅斯勢力往往更為殘酷,在內戰中造成更多武裝人員和平民的傷亡。

2023/09/05 | 德國之聲

尼日、加彭先後政變:歐盟檢視失敗的非洲政策,卻給不出答案

隨著西非多個國家接連經歷了軍事政變,歐洲的選擇似乎越來越少,但在西班牙托萊多舉行的歐盟部長會議,卻仍未對歐盟在非洲地區角色的棘手問題給出快速答案。

2023/09/04 | 袁齊

尼日政變:軍政府指控法國「公然干涉」,數千民眾週末上街示威要求法軍撤離

週末時尼日人民走上街頭,在法軍駐紮基地附近高舉著「法國軍隊離開我們的國家」的標語,軍政府更指控原為殖民母國的法國持續在尼日駐軍、法國大使不依要求離境等行為,是在「公然干涉」他國內政。而軍政府與法國持續角力的同時,聯合國與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亦持續在外交上努力,並嘗試進行人道救援。

TNL+ 2023/09/04 | 湯名暉

從布吉納法索、馬利、尼日到加彭,為何非洲軍事政變頻繁發生在前法國殖民地?

2023年8月發生的加彭政變,再次考驗非洲與西方國家的去殖民化脈絡,更是中國有系統建立幾內亞灣計劃的機會。8月份的南非金磚峰會之後,「全球南方」士氣大振 ,從薩赫爾地區往南蔓延的政變浪潮也讓各國反西方的勢力增溫。中俄兩國分別在軍事和經濟的不言而喻的默契配合,加彭將成為加速逐出西方勢力的骨牌,成為西方國家在俄烏戰爭之外最難應對的另一個後現代地緣政治課題。

2023/09/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西非洲政變風潮:3年內7國軍方相繼奪權,經濟萎靡、文人政府治國能力弱成主因

這些奪權事件都源自經濟萎靡與治理能力不足,不但使得老百姓不滿情緒升溫,也加劇極端主義暴力蔓延,尤其是在西非地區。然而,儘管新上台的強人宣稱他們正在處理局勢不穩問題,但今年上半年在薩赫爾地區遭殺害的人數仍暴增。

TNL+ 2023/08/24 | 湯名暉

非洲薩赫爾地區動蕩引發地緣政治危機,為何成為歐洲區域安全的一大隱患?

在非洲薩赫爾地區,法國以文化與民族矛盾劃定政治疆界,中國以自身國家發展先於國際發展而忽視文明的差異性,使得該地區仍未脫離後殖民國家的困境,至今仍無法啟蒙自身的主體性而困於生存資源的爭奪。

2023/08/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尼日政變:西非經濟共同體代表會見遭罷黜總統、軍方代表,政變領袖警告勿動武

西非經濟共同體代表團與7月26日從貝佐姆手中奪取權力的軍方代表進行會談,此前,西非經濟共同體已批准儘快部署「恢復尼日憲政秩序的待命部隊」,但是也承諾會尋找化解此一危機的外交手段。

TNL+ 2023/08/17 | TNL國際編譯

華府協助培訓尼日軍方卻換來政變,美國是否應放棄與尼日的軍事夥伴關係?

美國調查性新聞網站《攔截》(Intercept)揭露,發動政變的尼日軍方至少有5名軍事將領接受過美國軍隊的培訓,其中包括美軍寄予厚望的前尼日特種部隊司令、現任軍政府國防部長巴爾穆(Moussa Salaou Barmou),其曾於美國陸軍基地班寧堡(Fort Benning)與美國國防大學(NDU)受訓。

2023/08/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尼日政變:軍政府揚言起訴廢黜總統、譴責制裁不人道,西非經濟共同體軍事干預風險高

西非經濟共同體為逼迫尼日政變將領讓民選總統復位,已對尼日實施制裁並揚言軍事干預。但政變領袖任命的總理14日說,尼日可克服制裁。專家也指出,軍事干預風險高。

2023/08/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尼日政變:西非經濟共同體與奈及利亞宗教代表團出面調停,力拚恢復人文統治

一個奈及利亞的穆斯林代表團12日在尼日首都尼阿美展開會商,該宗教代表團領導人巴拉勞(Abdullahi Bala Lau)表示,政變領袖蒂亞尼(Abdourahamane Tiani)「說他們敞開大門,願意探索透過外交與和平手段解決這個問題。」

TNL+ 2023/08/09 | 蔡又晴

尼日政變為什麼值得各國重視?軍閥不滿與反法民族主義,最終毀掉西方反恐的重要據點

就算歐美試圖介入,但是就因為當地撒哈拉沙漠廣大的無人區,成了恐怖分子最大的庇護地。當地大量的宗教極端教院還有陷入嚴重貧困飢餓的民眾,都是恐怖分子最大的人力來源。尼日近年來的反恐成效,都可能因為軍政府的上台付諸東流,美歐都不可能再提供軍政府協助,恐怖分子只會不斷坐大。

2023/08/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尼日政變:法國表態支持西非經濟共同體的軍事干預計畫,尼日軍政府是否在期限內讓民選總統復職?

西非經濟共同體要求尼日軍政府在一週內讓總統貝佐姆復職,然而隨著一週期限將至,軍政府的立場未見軟化。而法國已表示支持西非經濟共同體干預政變,接下來西非經濟共同體是否會祭出最後手段?

2023/08/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尼日政變:義大利反對西方武力介入,西非經濟共同體稱軍事干預是「最後手段」,塞內加爾表態願出兵

一週前尼日發生政變,總統貝佐姆遭推翻,邊境也關閉,直到近期才重新開放。一架載有87人的軍機於尼日撤離後返回義大利。義國外交部長塔加尼(Antonio Tajani)說,政變應排除西方軍事干預,因這將會被誤會為是新的殖民統治。

2023/08/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尼日政變:西非領袖揚言軍事干預,法國盡速展開撤僑,歐盟稱不會引發鈾供應風險

尼日民選總統貝佐姆上週遭自己最精銳的總統衛隊推翻,成為繼馬利、布吉納法索後,3年內第3個遇軍事政變的薩赫爾地區國家。尼日過去為法國殖民地,這次推翻民選總統的政變還伴隨反法、親俄的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