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照護

居家照護(英語:home care, domiciliary care, social care, in-home care)當病患病況穩定,經醫師判定不需再住院治療可回家中療養,醫院專業醫事人員: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仍可至家中提供醫療照護及照護指導。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5 | 潮健康

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二次確診會更嚴重嗎?醫揭居家照護六大重點

即使一個人已經完全接種疫苗,也是可能發生COVID-19二度感染,但是接種疫苗的人被感染的嚴重疾病和住院的風險通常較低。如果你出現任何COVID-19的症狀,特別是如果你有感染史或是有較高的嚴重疾病風險,還是建議尋求醫療協助及進一步評估。

2022/08/07 | 《思想坦克》

COVID-19緊急醫療應變小組召委:疫情進入平原期,我們來談談居家照護

居家的確診個案即使是沒有症狀、輕症,居家照護仍能讓附近的社區診所醫師、護理師,就近健康關懷和追蹤,讓案家可以安心在家裡療養。疫情期間,我也接觸到不少有意思的案例......

2022/06/24 | TNL 編輯

大考中心:分科測驗考生確診、居隔等7/4起上網自主填報,隔離或居家照護試場不開放查看

周兆民表示,不同狀況的考生,會安排在不同的試場,外界不必擔心。確診考生的試場,座位間隔會達2到3公尺,防疫規格也會提升,至少一半的監試人員會有醫護背景。

2022/06/21 | 藍妮蒨

確診數回升「本土+5萬6339例」,輝瑞BNT兒童疫苗第2劑明日開打

明(22)日將開打輝瑞BNT兒童疫苗第2劑,羅一鈞提醒,間隔的部分可選擇縮短間隔,在4至8周進行第2劑接種,不過滿12歲學童須依仿單建議劑量接種,如莫德納疫苗需接種0.5ml、輝瑞BNT疫苗需以成人劑型接種0.3ml。

2022/06/16 | 《思想坦克》

林應然:拒絕公布居家照護收案比例,民眾黨的北市府不以民眾權益為依歸?

台北市身為首府卻有一種奇特現象:確診者要自洽院所,自謀居家照護之生路,筆者服務於台北市診所,互通訊息時也發現大部分診所接收的居家照護案件只有寥寥幾例,那些每日成千上萬的確診者都到哪裡去了?

2022/06/14 | 藍妮蒨

本土增6萬6119例、死亡123例:全台確診數僅台中破萬,陳時中染疫後身體現況還不錯

外界關心指揮中心團隊人員的確診後的身體狀況,陳宗彥表示,目前指揮官身體還不錯,另外,莊人祥、王必勝、薛瑞元三位快篩陽性,已視訊診療依照醫囑照護中,就算有症狀都還是很輕微。

2022/06/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染疫死亡數平均13天就翻倍,高居全球第2快,詹長權點出防疫關鍵

詹長權說,在疫情本土流行期間,指揮中心應擺脫過去清零的思維,記者會不應只報病例數、重症數,而是要分析更多數據,抽絲剝繭找出防疫不足的地方,發現問題所在,也應釋出數據讓學研界共同幫忙分析。

2022/05/31 | 藍妮蒨

今日新增本土8萬656例、死亡90例,6月1日起重症個案符合條件可評估解隔

指揮中心考量部分中重症個案經過適當治療後,症狀已緩解, 但因Ct值尚未符合條件而未能轉出,為確保患者隔離治療權益,諮詢專家根據國際文獻資料實証,依專家會議決議修訂中重症確診個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並自6月1日起實施。新增「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15天,且追蹤1次呼吸道檢體PCR之Ct值介於27-30」可解除隔離。

2022/05/24 | 藍妮蒨

本土增8萬2363例、42死:累計至今已5名兒童死亡,輝瑞BNT配送新北市5.7萬劑最多

針對5月22日一起10歲兒童重症個案死因,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於今(24)日記者會上詳細說明,該名男童因染疫後合併嚴重腦水腫,最後多重器官衰竭,很不幸在5月18日逝世。

2022/05/21 | 藍妮蒨

本土增8萬4587例、59死,交通不便的原住民鄉區與離島居民「快篩陽等於確診」

本土新增8萬4587例個案,59例死亡,2例兒童重症;指揮中心放寬居家照護就醫限制,可由確診親友陪同就醫,但須先主動告知衛生局、醫院。另外,5月23日起原住民鄉區、離島地區快篩陽性即視為確診。

2022/05/13 | 潘柏翰

【疫情週報】5/7-5/13:輕症居家照護「7+7」、3類對象快篩陽即確診新制上路,本週重點一次掌握

有鑒於新增確診數在本週大幅增長,指揮中心宣布居隔、居檢、自主防疫3類對象,快篩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確診在12日上路。食藥署也於11日宣布,開放輸入個人自用的COVID-19快篩試劑進口,每人不得超過100劑,購買無須向食藥署申請專案核准,可直接由海關放行通關,期限到今年6月30日止。

2022/05/10 | TNL 編輯

2款口服抗病毒藥物僅開出3000多人份,醫師:4大問題是關鍵

「首先要考慮複雜的藥物交互作用」,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2款口服藥都有其用藥限制,效果較好的輝瑞口服藥與1000多種藥物有交互作用,包括許多種慢性肝腎疾病、三高、免疫製劑用藥等不得合併使用,而且病患往往會有共病及多重用藥的情況。

2022/05/09 | 李芯

今日本土新增4萬263例、12例死亡,指揮中心重申確診者、入境者、密切接觸者,與自主應變對象該怎麼做?

上個月開始居家照護,是因為已經有很多堅持醫院和集中檢疫所收治的失敗案例,因此居家照護是醫院、縣市政府都應該儘速落實的部分。

2022/05/08 | 潘柏翰

5/8起居隔、輕症居家照護新制上路,7個QA一次看懂不同情境裡你該怎麼應對

指揮中心宣布5月8日起,只有確診者的同住親友(含住宿學生同寢室友)需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並進行3天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5月8日起,輕症居家照護者距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7天,無須採檢直接解隔,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2022/05/07 | 潘柏翰

今日本土新增4萬6377例、11例死亡:居家隔離匡列限同住親友、取消電子圍籬、確診居家照護改7+7

指揮中心今日也宣布確診個案解隔條件修訂,適用對象為檢驗陽性日為8日起的確診者,不回溯適用8日前檢驗陽性者。居家照護者距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7天,無須採檢直接解隔,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2022/05/06 | 潘柏翰

【疫情週報】4/30-5/6: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上線、無症狀者快篩陽才能PCR,一次掌握本週重點

為確保重症所需的醫療量能,指揮中心4日起調整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無症狀/輕症之成人確診者需年滿80歲或懷孕36週,才收治於醫院。醫院收治之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住院天數以不超過5天為原則,倘經醫師評估已無住院醫療需求,且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得由醫院先行安排出院。

2022/05/05 | 家天使

中藥「清冠一號」懶人包:如何取得?哪些人適合吃?沒有確診可以吃嗎?

受疫情影響,許多民眾擔心染疫而大量購買,但若是任意使用屬於積極治療性用藥的「臺灣清冠一號處方藥物」,長期服用下恐怕會造成身體弱化、腸胃損傷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