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禮夫人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波蘭語:Maria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稱為瑪麗·居禮(法語:Marie Curie)或居禮夫人(Madame Curie),波蘭裔法國籍物理學家、化學家。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09/09 | 精選書摘

《鐳女孩》:雖然女工們無法救自己的命,消除骨頭積滿的毒物,但她們的犧牲救了好幾千人

這些鐳女孩們發現自己捲入了二十世紀最大的謊言和醜聞,決定挺身而出,隨著她們病情急速惡化,一個接著一個痛苦地凋零,她們的時間不多了⋯⋯多年訴訟終於贏來勝利,她們的勇氣改變法律,她們的經驗成為人類遺產,讓大眾認識到鐳的毒性,更啟發美國政府對核彈危害的研究,拯救日後成千上百人性命。

2021/09/09 | 精選書摘

《鐳女孩》推薦序:「謀財害命」的資方勞動控管,預知閃亮女工的黑暗死亡紀事

女工鎮日與鐳元素工作,用舌尖舔舐沾有鐳塗料的畫筆,使作業順暢。幾年後故事翻轉,一開始是揮之不去的疼痛,接著是不會癒合的傷口,從牙齦化膿潰爛,及至顎部腫脹,骨骼粉碎,全身在無止盡的疼痛中邁向死亡⋯⋯隨著越來越多人發病,鐳的趨骨性和侵害性才慢慢昭顯確立。

2021/04/01 | 方格子vocus

瑪莉居禮選擇了她要的人生,一百多年後的我們是否有更進步的觀點來看待女性?

如果我們不再期許女性服膺某些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是否可以更讓她們「無所不能」?如果拿掉所有專業角色的性別前綴,還有社會加諸於女性身上的期待,她們能否只是她們自己呢?

2018/10/02 | 李秉芳

諾貝爾物理獎3學者同拿:把雷射變工具,55年來首位女性得主誕生

自1901年諾貝爾獎首度頒發以來,近900位個人得主中,僅有48名女性曾獲諾貝爾桂冠加冕,約佔5%,科學領域的女性獲獎者更是鳳毛麟角。

2018/10/01 | Han Way

【國際大風吹】叫她「居禮夫人」沒有錯,只是可以更好

教育部強調不會替居禮夫人改名,只是,現代價值觀正在轉變,或許有更恰當的譯法。

2018/09/20 | 讀者投書

《水滸》與居禮夫人:傑出女子該有自己的名字,不傑出的女子也該有

你可以覺得「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太嚕嗦,但請記得沒有一個女人的人生可以被簡短、縮小、隱藏,擺放到男人的所有格之後。再請記得這個女人,那個兩度來到頒發諾貝爾獎的門廳,用全名將自己寫入歷史的女人,她就是瑪麗。

2016/05/09 | 當今大馬

居禮夫人:大家都聽過的科學家,與她充滿波折的人生和感情路

瑪麗‧居禮是第一名獲頒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第一名兩度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這名為科學界作出巨大貢獻的女性,卻在她有生之年因其性別、族籍和經濟地位而屢屢遭受歧視、排斥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