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殺

屠殺指故意殺害大量人類的行為,發起者可以單獨行動或有組織行動,通常屠殺與政府、戰爭犯罪或暴行相關,嚴重的屠殺事件常稱為大屠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緬甸一間佛寺內遍佈22具有彈孔的遺體,軍政府遭控屠殺平民

緬甸中部上週有至少22人死於近距離槍傷,包括3名佛教僧侶。反抗緬甸軍政府的組織表示,這是軍方對平民的大屠殺。衛星影像顯示,在發生大屠殺的Nan Neint村莊內和週邊,戰鬥已經持續至少2週,有約100棟建築物被燒毀。

2022/07/26 | BBC News 中文

坦承殺害、折磨和強姦平民,緬甸士兵自白:「我不能忘記她的尖叫聲」

所有接受《BBC》採訪的6名士兵都承認燒燬了緬甸中部的房屋和村莊。這表明這是一種有組織的戰術,目的是摧毀對抵抗的任何支持。與此同時,一些人表示,軍方正在努力維持其多個方面的內戰。

2022/07/05 | 讀者投書

從史蒂芬金《岩堡城》,看美國的「恐怖」(下):當現實已經夠恐怖了,何須再讀恐怖小說?

如果美國繼續將「他者」排除於建構白人歷史的偉大敘事之外,或以「文化多元主義」的「同化作用」殖民並弭平、消滅「差異」,「恐怖」將持續在這個國家潛伏,並將以回力鏢的效應被引導回到自身家園。

2022/05/18 | 方格子vocus

不幸遇到大規模隨機殺人事件時,我們該如何緊急應變?

千萬不要以為槍擊案離你很遠,因為有一天你可能會出國,就算不出國,你也有可能在台灣遇到第二個鄭捷。希望這篇文章,能成為你生死一線間的保命符。最後,願生者康復、死者安息。

2022/05/14 | TNL 編輯

烏克蘭第一起「戰爭罪審判」:開槍打死62歲平民,21歲俄羅斯士兵希斯馬林可能面臨終身監禁

烏克蘭總檢察長辦公室表示,它正在調查1萬700多起潛在的戰爭罪行,涉及600多名嫌犯,其中包括俄羅斯士兵和政府官員。而烏克蘭選擇現在審判的優勢在於,能獲得比較新的目擊者證詞及證據來支持案件。

2022/04/07 | TNL國際編譯

如何定義「戰爭罪」與「種族滅絕」?普亭入侵烏克蘭可能面臨什麼下場?

如果普亭也被判犯有戰爭罪,其可能會被判無期徒刑,並有可能在任何與國際刑事法院達成協議的國家服刑,這可能發生在歐洲任何地方。

TNL+ 2022/04/07 | 張宇韶

紀律越來越像蘇聯紅軍的俄軍,手段越來越像希特勒的普亭

希特勒知道不存在單面媾和的可能,如果戰敗自己將面臨戰犯受審的下場,與其恥辱投降不如蠻幹到底,反正第三帝國的存亡已經和自己的生命綁在一起,而普亭攻屋後的心理狀態,也與1943年的希特勒有雷同之處。

2022/04/05 | TNL 編輯

國際譴責「布查屠殺」:德法等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歐盟第五輪制裁禁止俄天然氣進口

繼立陶宛、德法宣布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表示這是對俄羅斯「令人難以置信的暴行」的回應,歐盟計劃最快在本週就第五輪制裁達成一致,但在能源問題上的分歧依舊存在。

2022/02/03 | 余杰

【書評】譚松《血紅的土地》:中共的暴力土改,是一場規模超過納粹屠猶的階級屠殺

譚松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很多土改的受害者及家人仍深陷於恐懼之中:「恐懼,已經內化為個體內在的自動控制程序,一提到那段歷史,無論是在窮鄉僻壤,還是在都市密室,程序自動啟用防『洩密』功能,讓陌生的訪問者無機可乘。」

2021/10/01 | TNL 編輯

曾任納粹集中營秘書,德國96歲婦人不願接受審判、逃亡仍被警方捕回

德國檢察官目前還正在處理10起類似佛希納的案件,包含參與納粹集中營管理與看守的相關人員,儘管目前已屆高齡,仍然都因為被控協助暴行而面臨審判。

2021/07/10 | 讀者投書

從加拿大無名墓事件,反思台灣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工作

國家元首的道歉,是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的重要里程碑,雖然在調查工作背後,原住民族所遭受的迫害或許終於能獲得真相,而當今的台灣社會真的準備好面對這些真相了嗎?

2021/05/21 | TNL 編輯

中國「疫苗大外宣」奏效?墨西哥總統向百年前「托雷翁大屠殺」303名受難華人公開道歉

墨西哥總統羅培茲特別針對華人被屠殺的事件進行道歉,似乎也與墨西哥和中國的關係加溫有所關連,近期墨西哥向中國購買了大量疫苗。

2021/03/28 | TNL 編輯

緬甸政變以來最血腥一日是「軍人日」,114平民遭殺害包括13歲少女

緬甸國營電視台(MRTV)昨天晚間發布軍方訊息,警告示威者如果上街,可能被從頭部或背部槍殺,但緬甸民眾無懼警告,在全國各大城市仍舊有大批民眾上街抗議。

2021/03/05 | 精選轉載

228血淚啟示錄 :「統一至上觀」是武統台灣的「必殺令」

如果,我們這一代台灣人,還對中國存有什麼「兩岸一家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幻想。甚至於,還傻B似的掉入「唯有兩岸統一,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那麼,遠比228更殘酷的屠殺,必將在台灣重演⋯⋯。

2021/01/05 | 林宜萱

英國法院駁回美國對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的引渡要求,為何這不是新聞和言論自由的勝利?

英國法院駁回美國對引渡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的要求,雖然值得慶幸,但法官駁回的理由是顧慮亞桑傑的健康,而非基於維護新聞自由和事實。對新聞從業者和全球人民的知情權而言,亞桑傑一案關乎的不僅僅是人權,更是對於強權國家和軍方行為的監督與限制。

2020/12/08 | 德國之聲

50年前德國總理布蘭特的「華沙之跪」,成為歐洲實現和解的象徵

德國聯邦總理布蘭特1970年12月7日對鄰國波蘭的訪問,被認為是德波戰後關係史上的一次突破。不過,此次訪問不僅因為簽署協議而載入史冊。它的歷史意義更因為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謝罪而成為永恆的瞬間。

2020/11/20 | 林宜萱

澳洲特種部隊在阿富汗屠殺39人,軍法官調查揭露「扭曲的戰士文化」

澳洲軍方公布調查報告,證實澳洲特種部隊在2005年至2016年間非法殺害39名俘虜和平民。報告指出,問題不僅在於指揮不當,而是整個軍紀文化都已被扭曲,形成下級士兵盲目掩護長官錯誤。

2020/07/16 | 余杰

國共「三光」屠殺史(上):蔣介石欣賞夏斗寅,只因他敢更殘酷殺害共產黨人

夏斗寅雖然有「現代」教育和「革命」資歷,卻以儒家家長式的說法,表示他的做法是要恢復家鄉的秩序和元氣。但夏及其軍隊的暴力程度遠遠超過這個暴力時代的常規,恐怖、殘忍而又充滿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