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7/16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茶室女人心》作者李玟萱:抹去獵奇心態,才能將她們生而為人的存在無限放大

書寫《茶室女人心》時,李玟萱透過篇章安排與人物刻畫,著力強調每位婦女生命的獨特性,「卸下茶室工作,把每位婦女放回日常生活,她們都是某個人的阿嬤、母親、女兒,」她們的存在無法、也不該被概括表述。

2022/08/2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資訊判讀力》作者:我們吃晚餐還會查食記、看評價,面對公民議題難道不該更謹慎嗎?

IORG的目標,包括改變台灣討論事情的態度,「言論內容必須能被一再驗證,不是說了什麼都不用負責,而我們在傳遞訊息時,也需要多一點摩擦力,不要毫不思考轉傳出去。」

2021/05/23 | 台大風險中心

【參與式前瞻】線上會議可以取代實體活動嗎?重新思考「面對面討論」的意義

學院提供的如果只是片面、單向的知識傳遞,那這波疫情引起的線上課程浪潮,已經可以沖垮大學學院富麗堂皇的高牆。但是如果學院提供共造知識、建構式知識的場域,提供現場面對面才能給予的「專注力」、「創造力」、「凝聚力」活動,那麼面對面討論,仍然無可取代。

2021/05/22 | 台大風險中心

【參與式前瞻】浮動的時間觀:為什麼談到未來時,大多數人仍都想著現在?

UCLA有一個心理學實驗,調查受訪者認為「現在」是幾秒?幾分鐘?一小時?還是幾天?但如果時間作為客觀工具和主觀認知同時並存,那麼又該如何判斷「時間」對於「決策」造成的影響呢?

2021/02/01 | 方格子vocus

地方創生不是讓「外面的人」告訴你,你想要的「應該是」甚麼

要守護一個地方很簡單,就是把生活管理好、共識整理好,再去執行。所謂的共識不是別人告訴你你想要的「應該是」甚麼,而是在地人不諱言討論對地方最終的期待,以及每人願意付出的能量。這是一件艱難的事,所以需要這樣的人來引導。

2021/01/16 | 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2020台北雙年展:如何用五大展區,呈顯出《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的價值觀?

北美館兩年一次的重量級展覽「台北雙年展」,並沒有因為新冠肺炎而缺席,而除了既有的展覽外,2020台北雙年展亦藉此機會舉辦活動,讓展出的五種意識形態能夠互相辯證。

2019/10/03 | 眼底城事

跨世代對談:三位空間專業者如何看待萎縮城市、地方發展與公民參與?

這篇訪談的重點分別是萎縮城市、地方發展、公民參與。薛呈懿提到:雖然宜蘭一直被稱為民主聖地、社造先驅,但她認為在公共政策的討論上,宜蘭到了一個瓶頸,如何透過參與、公民討論、建立共識讓羅東真正改變,是更重要的事情。

2019/10/03 | 書傳媒

《包浩斯關鍵故事100》:影響世界的設計學校,以師徒制打造創意共同體

2019年時逢包浩斯百年,究竟它是怎樣的設計學校呢?又如何以設計影響全世界?以下我們將介紹包浩斯所開創的設計教育體制,從創立理念、預備課程再到工作坊,恐怕會讓你驚訝這所百年前創立的學校觀念竟如此前衛。

2019/03/15 | TNL Marketing

「你想解決什麼,為什麼可以解決」,是創業者最重要也最不能忘的自我提問

新創團隊最容易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沒想清楚「新創事業的價值主張」,亦即沒想清楚「我要解決什麼問題,為什麼這個問題我可以解決」。如何透過價值主張,或是「商業模式九宮格」的思考,讓創業路途走的更順利?我們訪問到資誠PwC Taiwan資深創業創新顧問白淵凱,聽聽他的看法。

2019/03/15 | TNL Marketing

募資計畫書只是工具,思考邏輯才是打動投資人的亮點

你覺得募資企劃書的目標是什麼?是要募到錢?邏輯架構好?還是設計有美感。其實,能打動投資人的就是好企劃書。而且,企劃書只是工具,如何思考架構創業題材,才是重要的關鍵。我們訪問到資誠PwC Taiwan資深創業創新顧問吳仁杰,由他和我們分享他的經驗觀察。

2018/09/19 | TNL Marketing

【活動公告】地方創生創什麼?台日視角談地方產業永續與重生

9月29日 09:00-17:00,我們將舉辦「地方創生:台青實踐遇上日本經驗」講座與工作坊活動,邀請讀者與日本地方創生推手木下齊先生等專家,一同與台灣青年交流地方再造的經驗,並邀請您參與工作坊的討論,找尋落實地方創生精神的可能性。

2018/09/09 | 合和拾間 小當家

「寧缺勿濫」的心態陷阱,造成「弱弱相輕」與仇男仇女

感情沒有對錯,只有適合不適合,放棄心中「對的人」的預設立場,試著在互動中找出合適的人會是一個更好的策略。

2018/09/05 | 回收綠報報 R-Paper

回收綠報報#36|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圓滿落幕,臺灣資收實力讓國內外都驚豔

「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完整重現臺灣資源回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並且藉由生動的圖文解說、親身體驗及現場導覽,帶領民眾更加深入瞭解臺灣這20個年頭資源回收再生的技術及成果。

2018/08/03 | 回收綠報報 R-Paper

回收綠報報#29|給孩子不一樣的暑假,最棒的親子活動:循環再生-回收基金20年特展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近期舉辦的「循環再生 – 回收基金20年特展」,推出各式實用又吸睛的工作坊,讓大小朋友都能沈浸與感受「循環再生」的魅力!

2018/07/03 | 精選書摘

不明白這些道理,你以為的「投資」其實是「浪費」

很多人說,投資股市,不如投資自己。這句話確實是很有道理。可很多情況下,你自以為是在「投資」,其實只是在「浪費」罷了。

2018/07/02 | 精選書摘

不明白這些道理,你以為的「投資」其實是「浪費」

很多人說,投資股市,不如投資自己。這句話確實是很有道理。可很多情況下,你自以為是在「投資」,其實只是在「浪費」罷了。

2018/05/01 | 十二道人情味

舞蹈中的人際溝通:用身體說自己的故事,在互動中建立最真誠的關係

原來跳舞,可以讓心靈富足、可以讓創意流動,也可以讓關係疏通,啟動了身體的自癒能力。看到同學們精湛的演出,雖然汗水淋漓,但他們的臉上寫著的是無與倫比的滿足——美或不美,已經不是問題。

2018/03/30 | 公務門小三

接待藝術家變「違法收容」,政府說好的軟實力呢?

台灣的國際地位特殊,比起經貿硬仗,軟性的文化交流較為容易,但在打著跨國文化交流大旗之下,政府顯然缺乏完整配套,仍用傳統的勞力思維辦事,讓藝術工作淪為「做樣子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