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3.5》:把握工業4.0上線前空檔,發展過渡時期混合策略
業3.5概念架構協助台灣企業盤點能力,打造專屬的「工業3.0 ─工業3.5─工業4.0」的策略路徑。企業以「工業3.5」混合策略為核心,結合可以作為破壞性創新的各種技術和工具,建立全面資源管理、聰明生產、數位決策、智慧供應鏈與智慧工廠等營運核心能耐。
在倫敦時裝周遇見來自台灣的純淨保養-綠藤生機
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綠藤生機」,登上倫敦時裝周的國際舞台,希望全世界看見台灣品牌展現的創新與研發實力!並於即日起至 2/23 特別推出「倫敦時裝秀指定保養組」,內含活萃修護精華露 2 瓶,讓消費者在台灣同步感受純淨保養帶給肌膚的美好改變。
自動化科技與失業潮(二):我們可以從餐飲業的「無人店」學到什麼?
現在人類最大的競爭者已然出現,不是另一種進化來的生物,也不必是外星人,而是科技進步結合人性貪婪的產物——「 可以創造跟思考的機器」。我們必須面對事實,思考未來如何跟機器共處,如何繼續生存下去的方法,尤其是政府。
我用幾次親身經歷,告訴你為什麼台灣產業升級做不起來
業轉型跟升級,聽來很簡單,做來很困難,有人事的干擾,也有技術的限制,還有資金的管制。確實很多老闆,都想要你免費弄給他,他坐享其成就好,但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自己何嘗不是?這世界上最不欠的,就是別人出錢幫自己升級的概念。
免跑銀行也能換到傳說中的低點?兌換外幣的划算小撇步
不分四季、想玩就出去玩,現在對國人來說全年都是旅遊旺季,而對於旅遊的規劃,不再只有上旅遊網站比較機票飯店價格、請年假、打包行李而已,如何提早在理想低點換匯,更成為聰明旅行者的必備功課之一。
未來「產業創新」的秘密武器:AI 人工智慧
AI人工智慧的「海嘯」正在席捲全世界。台灣產業要如何在這一波波的AI海嘯中求生呢?AI又是怎麼應用在各個領域,台灣的機會又在哪裡?
「科技農業」不僅要將農業擁抱科技,更要將科技人才帶進農業
您可能認為「數位科技」只能在工商業的領域應用,其實農業和科技的連結更為緊密,在追求農業轉型的今天,我們要將台灣堅實的軟硬體能量結合青山、綠地和藍色大海,發展屬於自己的「農業4.0」,用電腦「挖」資料,發揮創意解決農業問題。
控糖.重生:一場糖尿病,喚起一家三代女性的改變與溫暖
每年都做健康檢查,就可避免常見慢性疾病上身?罹患糖尿病的「糖友」,就沒有享受甜點的權利?慢性疾病對病患人生的改變,就只有無情破壞、毫無良性回饋嗎?讓身為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陳純慧,來告訴你如何活出不一樣的糖友生活。
資安問題上,橘枳之間的那一條准河就是「務實文化」
實體關鍵基礎設施不比虛擬的資通訊關鍵基礎設施,管一半比不管,有時候更加危險。而這個危險,恐怕我們沒有辦法承受。因為考慮危險跟現有的能力或許不太敢管,結果可能會變成一種資安税的概念。
鴻海股東會》郭董:台灣員工假太多,政府一半的錢花錯地方
對於目前爭議勞工7天假的問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說,這就像叫一個小孩讀書一樣,平時放五天假,周六周日再來念書,家中的小孩會有出息嗎?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張善政 vs. 翟本喬:科技院長遇上網路大神,為台灣新經濟把脈
台灣景氣持續低迷,「新經濟」是不是新出路?企業創新與轉型是錢坑還是救命索?新世代該勇往直前還是先練武功?且看閣揆張善政與翟神翟本喬為台灣新經濟把脈。
請問蔡英文:台灣要做「工業4.0」的領導者,還是背後的代工者?
台灣已經到了需要劇烈轉變的時刻,領導人與企業主應該要有更高的企圖心,讓提出「工業4.0」概念的德國人,都願意把台灣當作強勢競爭對手。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國研院競爭力報告:台灣學術生產力表現優於中、日、韓
我國專利多集中在電力設備、工程與電能、半導體及視聽技術、光學與基本電子電路等產業。學術領域表現分布上,我國的電腦科學、工程、材料科學、物理及農業為最具競爭力的領域。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蔡英文竹科演講「工業4.0」 宣明智等上百企業主到場
蔡英文在演講中談到,在產業轉型上,未來她將推動「智慧台灣」(Smart Taiwan)的發展方向,以台灣在硬體製造及軟體研發實力,尤其是ICT產業的雄厚基礎,帶動台灣高科技等主要產業的成功升級、轉型。
梅克爾訪日 呼籲:正視歷史面對過去,才能尋求和解
背負納粹虐殺猶太人罪責的德國,在二戰後認真正視過去,才為國際社會接納。世仇的德、法兩國可以和解成為朋友,「鄰國的寬容」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