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

工程師(英語:Engineer)是指那些在工程專業領域的人,他們使用科學知識來駕馭技術以解決實際問題,並以此為職業。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4 | 綠學院

輝能科技投資法國喊出「我們不只是一家台灣公司」,為何引發議論?

能夠研發出電芯不難,但公司文化也必須是專業領導,減少辦公室政治對工程師們的消耗,跟車廠或儲能系統廠密切合作,成為客戶的好朋友,才是最高段的技術。願我們不再因為聽到一間公司又去了海外,而感到憤怒或沮喪。

2023/05/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陸港兩地資格互認,工程師可跨境執業

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表示,根據去年4月發表的人才調查顯示,業界將出現兩成空缺。而未來5年平均每年會缺少6000名專業人士,其中3000名是工程師,土木、岩土、機電、環境等界別的專業工程師人手目前較為短缺。

2023/05/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年輕人不願忍受晶圓廠勞累工作,工程人才短缺恐動搖台積電領先地位

報導分析,台灣人才危機與台積電成功密不可分。過去10年,台積電員工總數增加近70%,台灣出生率卻腰斬。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新創公司吸引頂尖工程師之際,台積電徵才時必須和Google等網路企業、荷蘭艾司摩爾(ASML)等半導體廠競爭,外商勞逸平衡與福利通常較佳。

2023/04/23 | 今周刊

半導體人才戰:理工人才爭奪戰從高中就開打,為何台積電鎖定全台12所女中?

科技業向來是陽盛陰衰,但愈來愈多調查顯示,下一個亟待好好培養、潛力可期的科技業人才來源,就是女性,全台科技業也開始積極尋找女性工程師人才,台積電甚至打造了「半導體雲端學院」,搶人作戰高中就開始......

2023/03/16 | 精選轉載

數據科學家談ChatGPT對工作技能的影響:你的職業愈「需要信賴」,就愈難被取代

AI絕不會只是「取代」人,我認為更有可能與人類將會走到共生機制,讓人們回歸到更本質、重要的事情上。未來,初始與耗費時間的資訊整理、發想工作可以交給AI,而分析思考與數據本身的重要性,將會被更凸顯。

2023/03/13 | 綠學院

看懂電動車將稱王的市場訊號,動力電池公司需要哪三種關鍵人才?

從這張組織圖,可以看出電池公司關鍵部門需要的人才標配,灰色底的是大部分電池公司都已經配備的人才,橘色底的是大部份公司缺乏的人才,我們認為其中有三種人才最關鍵:

2023/03/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雜誌》揭露中國經濟間諜活動,美國FBI「反間計」逮捕徐延軍

報導引述FBI特工說,徐延軍這個國安部高級別官員「就是聯邦調查局所需的例子」,因為當FBI到美國公司和大學談論威脅時,經常被存疑的民眾要求提供證據來證明竊取商業機密是中國政府指使的行動。所以,徐延軍的身分揭示是打擊中國經濟間諜活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023/02/15 | 精選書摘

許濬《大其心》:貝爾實驗室少數族裔維權,我決定「敢為天下先」

書中作者分享他自我期許和精彩的人生軌跡。他深入淺出地講述職業生涯中美國的經濟、科技、和平權問題,具體展現親身經歷的貝爾實驗室的兩大主軸——創新精神和卓越技術的養成和運用,以及個人高效幽默的領導力、卓越管理能力、帶領千軍萬馬領航美國高科技的過程、和志在必得的堅持。

2023/02/06 | 方格子vocus

如果你是部門裡「可割可棄」的韭菜職員,該如何扭轉局勢?

職場裡面多的是踩著部屬往上爬的主管,考績評語說「你這個年度無特殊表現」,因為你的特殊表現被他拿去邀功了。要是不幸你就是被當作韭菜割的苦主,這邊有一些建議給你參考。

2023/01/20 | BBC News 中文

美國華裔工程師經濟間諜案,讓美中在科技領域的針鋒相對再次展現在人們面前

《經濟學人》訊息部(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尼克・馬羅(Nick Marro)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Nicholas Yong表示,竊取商業機密是有吸引力的,因為它可以讓各國「相對快速地在全球價值鏈上躍升——而且可以免除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成本和完全依靠自身能力的成本」。

2022/12/21 | BBC News 中文

台積電赴美設廠:鳳凰城裡搬來了「台積村」村民,台灣晶片工程師為何「降薪去美國」?

他們即將入住的「台積村」與新廠距離約15分鐘車程,公司為他們配備一人一台車方便通勤,同時也提供醫療保險、教育津貼等福利。但他們說「從經濟角度考慮,來美國不是很理想」,外派薪水多一倍,跟台灣一樣有分紅,惟當地消費水平約是台灣的三倍,還有額外的稅務成本,「如果按兩地物價來比較,是降薪去美國。」

2022/12/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台積電「研發六騎士」林本堅:工程師到美國歷練是好事,不需要上綱至「人才外流」

林本堅不認為台積電工程師包機赴美一事,需要上綱至「人才外流」的程度,但他對台灣半導體人才不足感到憂心,這也是他年屆80,仍應允擔任清大半導體學院院長,扛起為台灣半導體培養「活才」重責的原因。

2022/12/07 | 德國之聲

先進製程都打包到美國了,台積電憑什麼信心滿滿地說沒有「掏空台灣技術」的問題?

被號稱是台灣「護國神山」的台積電12月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舉行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也會親臨現場,看似給足了面子,但是真正的挑戰其實還未現出全貌。

2022/11/1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子彈是餘生》作者寺尾哲也:任職FAAMG公司,不夠格者攀附不牢,頃刻間墜入深淵

「我後來發現,這群在FAAMG公司的人分成兩種,一是純粹的任性與天才——他們天生擅長、喜歡寫程式,也很幸運,他們喜歡的、一輩子在做的,是受社會認可又能賺錢的事。」另一種人,寺尾哲也則認為是擅長扭曲自己以迎合社會期待。

2022/10/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看懂美國晶片禁令衝擊:供應商人才技術撤離中國、海歸高管紛離職,影響估遍及全球

王先生說,嚴格來說,在這項禁令裡,比國籍更嚴重的其實是「斷供」。美方開出的名單中,停止供應的都是「掐脖子(卡住生存關鍵)」的產品和技術,這對中國半導體企業的影響很大。雖不至於「活不下去」,但會讓整個產業發展停頓好幾年,而半導體產業的演化進程極快,經不起停頓好幾年的。

2022/08/16 | 《科學月刊》

STEM女性先驅:英國詩人拜倫之女勒芙蕾絲,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

這個當今充滿男性工作者且極具商業價值與發展潛能的產業,最初可說是出自於一位女性之手,也就是前面出現過的勒芙蕾絲,因為在科技史上,勒芙蕾絲常被視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程式設計師。

2022/06/23 | 廣編企劃

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實體論壇8月10日盛大登場!精選場次同步提供線上直播,報名倒數中

2022AWS台灣雲端高峰會將於8月1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二館盛大登場,聚焦雲端9大主題、超過45場產業與技術專題演講,而無法親臨現場的夥伴也別擔心,每日的主題演講與精選議程將同步進行線上直播,精彩不錯過!

2022/06/10 | TNL 編輯

翰林經理與工程師「偷程式原始碼」集體跳槽,南一書局違反營業秘密法遭起訴

陳銘仁等人直接抄襲翰林的「總庫系統」、「遙控器」、「行動大師」3項原始碼,並修改重製成「南一總庫系統」、「BB遙控器」、「OneBox」。沒想到翰林「總庫系統」原始碼預設遇到異常狀況,會自動寄發錯誤訊息到翰林總部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