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左派

左派,又稱左翼,主要是指支持平等原則和平等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11 | 橫議拉美

智利政變50週年:將新自由主義的搖籃送入墳墓,智利社會為何陷入尖銳對立?

智利民調機構CERC,長期關注國人對1973年政變的觀感,今年5月30日公佈的結果顯示認為「軍方執行政變是正確的」比例為36%(2013年為16%);認為「政變永遠不該合法化」的比例為41%,(2013年為68%)。

2023/08/11 | 《思想坦克》

倫敦塗鴉之亂:「覆蓋、破壞」完整顯露中共本質,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行為藝術

中國政府成功塑造了一部分年輕人的價值觀,覺得維護共產黨統治的「虛無的價值」過程中,遭到破壞的自由思想毫無價值。被覆蓋掉的藝術讓人惋惜,但世界若能自此清醒,那麼我願講這次中國留學生的塗鴉,可以稱作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行為藝術。

TNL+ 2023/08/07 | 楊書宜

僅因攜帶右翼旗幟、帽子就遭攻擊,德國極左派犯罪激進化為政府帶來挑戰

聯邦憲法保衛局在一項報告中寫道,左派極端主義的危險性仍然「很高」,並具有「高度激進化」的現象。近期被法院判刑監禁Lina E.的案例,似乎也證實了該聲明。隆夫認為,雖然德國政府對於右派極端主義的打擊並不足夠,但左派極端人士想要以自己的暴力手段,對抗右派極端主義的行動也並非明智。因為「暴力只會衍生出更多的暴力」,這是幾百年來歷史給予人類的教訓。

TNL+ 2023/07/25 | 橫議拉美

拉美掀起「第二波粉紅浪潮」,新自由主義如何撕裂「太平洋聯盟」的經貿合作?

拉美太平洋聯盟(Alianza del Pacífico)由墨西哥、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等四位右翼國家領導人創立於2011年,相較於中美洲共同市場和南方共同市場,太平洋聯盟是拉美貿易開放度最高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然而,該聯盟目前正面臨「社會民主」和極左派等左翼政權的挑戰。

TNL+ 2023/07/10 | TNL國際編譯

從爭取種族平權到「取消」政治不正確,覺醒(woke)文化如何撕裂美國社會?

對於新左派來說,擺在眼前的種種問題皆須改變,才能結束系統性的種族主義。然而,沒有法律能做到、沒有候選人能做出承諾。但由自己覺醒所發起的各種「正義」反制措施,卻能為顛覆壓迫注入解放的元素。

TNL+ 2023/07/07 | TNL國際編譯

美國「政治極化」加劇:民主黨支持者搬到藍州,共和黨支持者移往紅州,才敢自在表達立場

剛從警官身份退休的提姆・柯爾與妻子珍妮佛兩人決定,要從民主黨執政的加州洛杉磯,搬家至共和黨執政的愛達荷州。因為唯有搬到這裡,他們才能夠自在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並把象徵警察與支持川普有關的「細藍線」(thin blue line)旗幟掛在前院。提姆說:「我們原本很害怕掛這個旗子。」但現在他和他的妻子已經搬到了「對的州」,甚至他們還在旗子掛完後,收到鄰居的讚美。

TNL+ 2023/07/04 | 黎蝸藤

美國最高法院符合保守價值的四大宣判,是拜登競選連任求之不得的彈藥

在這四個案件看來,保守派當道的最高法院,並非「共和黨」的捍衛者,而是「保守價值」的捍衛者。否則,在選區劃分案上,就不會作出有利民主黨的判決。於是,在政治上的實際效果就是對共和黨大大不利。

2023/06/13 | 讀者投書

雖然總統一直是藍綠輪流當,但我認為台灣並不存在「兩黨制」

雖然傳統意義上台灣像是一個兩黨制國家,然若從更嚴謹的角度思考,台灣的兩黨制並非經濟或意識形態上的左右派,而是以國家興亡為論戰的統獨之爭。造就此況的原因是,在民主化過程中,國民黨轉型不夠徹底,而民進黨也未放棄早年街頭社會運動的歷史經驗,到了當代國際情勢和國內政治侷限下,形成了台灣特色的兩黨制。

TNL+ 2023/06/09 | 謝宇棻

以色列「極右派」財長推「左派」改革,遺害百年的市政稅之亂是怎麼回事?

對經濟相對寬裕的城市首長來說,這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建設、計畫而得來的,現在只為求公平原則,就把他們辛苦規劃來的盈餘,撥款給財政相對弱勢的地方政府,長期下來,豈不會讓各地方政府傾向躺平,失去打拼的動機,也形同讓財政管理不善的地方政府,不用對錯誤的財務政策負責。

TNL+ 2023/05/19 | 橫議拉美

智利總統博里奇推動修憲的反覆態度,猶如經歷「本我」和「自我」的不斷切換

柏瑞克政府與左派聯盟有意無意把智利三年來示威抗爭活動的一切,歸結靠新憲萬靈丹可以解決,根本就是撐起「憲法擋箭牌」,殊不知非但無法立即解決問題,包山包海洋洋灑灑寫了一堆互相衝突矛盾的條文引發了更多問題,進而削弱人民和政治人物對憲法的信心與敬意,是個「危險的轉移焦點」。

TNL+ 2023/05/14 | 李姿萱

【2023土耳其大選】專訪庫德族選民:在野聯盟不包括親庫德政黨,投給他們是對的嗎?

土耳其國內約有6000萬名選民,其中庫德族人口即佔了2成左右。不過由於上次獲得第3高票的人民民主黨,也是庫德族主要支持的政黨,這次並沒有推出候選人角逐總統大選。因此,誰能拉攏庫德族選民,填補人民民主黨讓出的空白,就有更大的機會在這場選舉中勝出。

2023/04/26 | 《思想坦克》

論投降主義的不道德性:虛妄的反戰自以為義,還誤將「躺平」作「和平」

無論反戰論者多麽想極力辯解,只要細究他們的反戰主張,都不難發現就是投降的體面說法而已。畢竟直接向處於戰爭邊緣的社會倡議投降,實在是件懦弱、有失格調、太low的事了,講「反戰」多麼清新而脫俗啊,然而這也意味著事不關己與脫離現實。

2023/03/30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66%瑞士人對「瑞信拯救行動」感到憤怒,是否會影響今秋聯邦選舉的政治平衡?

瑞士信貸被競爭對手瑞銀集團收購,這一金融界的「地震級操作」並沒有讓瑞士人信服。根據瑞士廣播電視集團的民意調查,大多數受訪者傾向由國家暫時接管瑞士第二大銀行的選項。這一「民意所向」意味著:社會民主黨可能因此在今年的聯邦大選中受益。

2023/03/25 | 精選轉載

反戰運動應該向內自省,看見自己除了是大雄以外,也可能扮演過胖虎

反戰運動應該是一場向內自省的運動,一場向自己社群內部鷹派喊話、讓對外敵意降溫的運動,也就是看到自己除了是大雄以外,也可能曾經扮演過胖虎或其幫兇。要促成區域的和平,必須是區域間反戰派的合作與交流才可能達成。

TNL+ 2023/03/24 | 張宇韶

台灣左膠反戰學者把中共侵略威脅當兒戲,一心只想回到造反解殖的60年代

這群人自詡左派反戰,一心只想回到那個造反解殖的60年代,但是完全忽視當下國際關係的時空環境,不知道當下最大的權力中心與異化力量,正是習近平的共產中國。

2023/03/22 | 王祖鵬

義大利左翼名導馬塞里尼逝世享耆壽92歲,威尼斯影壇齊聲悼念

義大利電影工作者,左翼名導法蘭西斯科馬塞里尼傳出逝世消息,而對於義大利影壇而言,等於損失一名重要的作者導演。為此,威尼斯雙年展主席等人,也都公開弔念。

TNL+ 2023/03/20 | 橫議拉美

智利總統柏瑞克還未葬送「新自由主義」,卻反陷制憲迷宮的跛腳困境

2019年動亂根源之一為姓社姓資之爭,但智利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期間還能像以前一樣吸引外資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財團會坐視不管嗎?《華爾街日報》拉美專欄作家歐格蘭蒂(Mary Anastasia O’Grady)在第一次憲法草案公投前,就曾宣稱智利「正站在政治和經濟集體自殺的關口上」。

TNL+ 2023/02/11 | TNL國際編譯

美國研究:保守腦和自由腦處理資訊的方式大不同,黨派分歧更可能與生物學有關

美國神經政治學新研究指出,政治極化問題的根源不僅止於媒體的作用,甚至可能在大腦的資訊處理階段便開始產生分歧。保守派人士與自由派人士的大腦活躍區塊不盡相同,詮釋訊息的方式與反應則導致迥異甚至對立的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