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統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馬來語: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英語: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又譯巫來由人統一組織,簡稱巫統(PEKEMBAR;UMNO),成立於1946年,是馬來西亞的政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2/16 | 吳振南

馬來西亞的凱里是誰?從政途被看好的抗疫部長,到下野成為電台DJ的前駙馬爺

馬來西亞前首相阿都拉的女婿凱里,被視為是中庸派的馬來政治領袖,由於他在過去兩年領導抗疫有功,因此深獲許多網民支持。不過凱里在去年11月全國大選落敗後,又遭到巫統黨主席阿末札希廢除黨籍的封殺,如今已無官職的凱里選擇成為一名電台DJ。 不過各方勢力仍在拉攏凱里入黨,以為即將到來的地方選舉增添猛將,因此凱里接下來的政治動向備受矚目。

TNL+ 2022/11/27 | 張安翔

馬來人將更為宗教保守化?為何伊斯蘭黨會在馬來西亞大選中崛起

一般上大家認為居住在城市,受高等教育和專業人士的馬來穆斯林較為開明,但如今卻已有保守化的趨勢。原因大致上有三:一,城市的家庭和工作壓力,導致他們需要宗教給予的慰劑;二,有了基本的宗教基礎,他們更想把自己的餘力回饋給更大的穆斯林社群;三,受國際伊斯蘭教運動的影響,如穆斯林兄弟會等。因此這次大選伊斯蘭黨的崛起,也被視為掀起了「綠色海嘯」,綠色為該黨的代表色。

2022/11/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馬來西亞大選:反對派安華宣稱取得多數,前首相馬哈地53年來首次落選

歷經一晚上瘋狂協商後,馬來西亞反對派領袖安華於今天黎明舉行記者會表示,「我們如今有多數來籌組政府」。當被問及誰會與他結盟,75歲的安華並未點名,但說這些人已做出書面承諾,並將提交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蘇丹阿布都拉批准。

TNL+ 2022/11/14 | 馮振豪

馬哈迪和安華還能呼風喚雨?馬來西亞大選仍是老政客們的恩仇錄

馬哈迪在2018年5月9日的選舉中,領導希望聯盟實現馬來西亞建國以來的首次政權論題,但隨著2020年2月底發生喜來登政變後,馬哈迪和安華再次下野。儘管外媒仍關注馬哈迪與安華在今年大選的政治動向,但就這幾年的馬哈迪與安華的種種政治作為,其實從朝野政黨到市井小民,兩人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另一方面,隨著馬來西亞已實現18歲公民權投票,未來年輕選民對政黨生態的影響值得觀察。

2022/10/24 | 精選書摘

《在承認與平等之間》:住在馬來西亞已五百年的華人與印度人,如何才能算是「土著」?

所謂馬來主權的依據在於馬來人自認乃土地之子或土著,而馬來(西)亞就是他們世代相傳的領土、原地。然而我們審視歷史,有關領土和歸屬權之爭奪原本就是人類最原始的千古難解之題。著名的馬來評論作者法力斯在其一篇文章中就叩問道:那些住在馬來西亞經已五百年的華人、印度人要如何才能算是土著?實際上,舉例而言,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的華人就已被承認具有原住民地位了。

2022/02/11 | 精選書摘

《懶惰土著的迷思》導讀:馬來菁英看似自省的「懶惰的馬來人」,實為複製殖民者的意識形態

從阿拉塔斯對《馬來人的困境》一書的引述與轉述不難看出,在馬哈迪的想像世界裏,他所謂的馬來人的困境主要肇因於外來移民——尤其是華人。在馬哈迪看來,刨根究底,當下馬來人的困境華人難辭其咎,自然得負起相當的責任。《馬來人的困境》表面上是一本自省的書,實則其整個論述反而是諉過他人居多。

2022/02/09 | 精選書摘

《懶惰土著的迷思》的當代意義:消解「馬來人懶惰論」的形象,再為民族融合努力

殖民時期的馬來人形象迫切需要被糾正,因為這個形象依然在部分有影響力的非馬來人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也影響了部分馬來知識分子。此形像只要繼續存在,就會損害民族融合的努力。這個形像也導致馬來人在就業上一定程度的歧視。

2021/08/20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馬來西亞新首相出爐,國家王宮宣布依斯邁明下午宣誓就職

新任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2018年擔任執政黨巫統副主席至今,2020年3月進入慕尤丁內閣擔任國防部高級部長,今年7月9日升任副首相,並兼任國防部高級部長。

2021/08/16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在任僅17個月,慕尤丁成馬來西亞「最短命」首相:國家皇宮證實已內閣總辭

大馬首相慕尤丁在8月13日晚間的電視直播上宣布,承認自身已無法掌握國會多數議席,因此嘗試拉攏在野黨組成跨黨派政府。隨著在野黨不接受有關政治獻議,以及政治盟友巫統逼宮的壓力,最終慕尤丁在16日決定內閣總辭。

2021/08/12 | 李政豪

馬來西亞又要換首相了?一群投機政客讓王室憤怒的政治危機

馬來西亞有222名國會議員,目前有2位國會議員逝世而未進行補選,作為少數黨領袖的首相慕尤丁若要保住地位,須爭取超過110名國會議員的支持,然而目前支持首相者有100名國會議員,而反對者卻有120名。慕尤丁下場會如何,將在9月召開的國會見真章。

2021/05/25 | 馮振豪

為何以巴衝突,會在馬來西亞穆斯林社群與政壇餘波蕩漾?

馬來西亞國盟政府的防疫不力,遂使 #KERAJANGAGAL(失敗政府)的標籤流於社群平台。對此,國盟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的不滿情緒,恰巧以巴戰火吹又生,便順理成為國盟試著挽回民意的窗口。

2021/01/11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更新】馬來西亞疫情嚴峻,最高元首應首相慕尤丁要求頒布緊急狀態至8月1日

近日馬國疫情日益嚴重,在過去兩週以來,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在四位數以上,因此首相慕尤丁宣布恢復實施行動管制令,以減緩疫情擴散。

2020/08/07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95歲的馬哈迪宣布再創新的馬來人政黨,挑戰首相慕尤丁政府

馬哈迪之所以決定創立新政黨,起因源自於首相慕尤丁做出了撤銷馬哈迪與原土著團結黨國會議員的決定,因此必須另立新黨,延續自身的政治鬥爭。

2020/07/28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1MDB金融弊案:大馬前首相納吉7項罪名全有罪,須入獄12年與罰款14億

馬來西亞吉隆坡高等法庭宣布前首相納吉涉及一馬發展公司(1MDB)洗錢案的七項罪名皆有罪,以及須入獄12年與罰款新台幣14億。未來納吉仍可就此判決提出上訴。

2020/06/12 | 馮振豪

從「綠色崛起」到「綠色海嘯」,馬來西亞最長壽在野黨伊斯蘭黨的前世今生

伊斯蘭黨是馬來西亞最長壽的在野黨,其特點在於,雖是個地緣性濃鬱的政黨,但最終目標是取代巫統或其他馬來政黨,成為馬來社會的政治主流,因此該黨逐漸從宗教本位過渡到附帶族群面向的意識形態

2019/04/09 | 當代評論

大馬政黨輪替後的下一波民主進程:培養公民意識

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之後,迎來大馬建國以來首次政黨輪替。然而,這不表示民主化進程已臻完善,反之即將迎接新的挑戰。

2019/03/22 | 新加坡紅螞蟻

輸掉補選又面臨巫伊結盟,馬哈迪困境中炒作「星馬議題」已非頭一遭

伊斯蘭黨和巫統非正式結盟,對希盟來說雖不至於是致命一擊,但肯定是雪上加霜。馬哈迪隔天就在星馬水供問題上發表意見,表示星國不會要把和大馬的水供糾紛帶上國際法庭,因為「如果是這樣,他們會輸」。

2019/02/26 | 當代評論

馬國選前火力全開的在野黨如今態度轉彎,看出馬哈迪深不可測的權謀

伊斯蘭黨在509大選前對馬哈迪火力全開,如今大幅度U轉支持馬哈迪,違反近年來高喊的「Istiqamah」(始終如一)口號;而伊黨主席哈迪突然撤回對巫統的支持,也讓原越趨融和的巫伊關係產生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