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TNL+ 2023/03/20 | 鍾喬

從《千年之遇》到《千年之外》,我們恰在劇場裡,與時間搏鬥著

胡德夫以〈撕裂〉這首歌,將老兵在當代島嶼洞穴症候群中被排除的記憶,從肺腑湧現之際,恰是坂本弘道的提琴,最具撞擊性介入的每一瞬間。相同的,在〈美麗的稻穗〉一首排灣古謠中,提琴的弦,將一首歌謠拉往無限的天空,而後又輕輕置放在記憶的海洋中。

2022/10/31 | TNL特稿

讀《如影而行:鍾喬劇本選輯》:就像一股集結底層人民意志所發出的吶喊,在社會夾縫間掙扎求生

我想,在現今資本與共產對立的世界中,我們也不急著戴上有色的左派眼鏡來看這部劇本輯。因為就我看來,裡面收錄的作品實實在在地站在台灣的土地上,用最貼近生活的角色、最接地氣的語言、最具本土特色的音樂形式,以及富有批判性的思考,為一段段卑屈的故事與受壓迫的角色們發聲。

TNL+ 2022/09/25 | 鍾喬

在監所裡,針對輕刑責的青少年男女,進行一項結合教育戲劇性質的工作坊與演出

2022年,再次地,差事劇團在彰化青少年輔育的勵志中學(今年剛改制成正式學校),開展《逆風戲劇計畫》。這是在監所裡,針對輕刑責的青少年男女,進行的一項結合教育戲劇性質的工作坊與演出。

2022/09/22 | 精選書摘

《如影而行:鍾喬劇本選輯》推薦序:抵抗的武器、精神的密碼,看見了「劇場」的希望

《如影而行:鍾喬劇本選輯》中巨大能量的「她(它)者」,也是參與在每一部劇本中的女性智者,她們始終具備著巨大的內在能量,來應付接踵而來的危機,特別是當垂死的帝國在歐亞大陸收編女性菁英充當門面時,她們知道該如何守護!她們抵抗的武器還不能公開!密碼就在此書中。

TNL+ 2022/04/15 | 鍾喬

【劇場】差事劇團《洄家了!》:承載馬祖島民在曲折的文化冷戰年代,至今不曾終止的往返旅程

逆流,在彼岸與此岸之間,對於島鄉子民而言,是一趟艱辛的生命之旅;對於外來者而言,唯有更深切感知並實踐返身於島鄉脈絡的文化行動,才得以在陣陣逆流中,體會自身與島鄉民眾的對等關係。

2021/08/12 | 鍾喬

【劇場】《戲中壁X》:以堪稱魔幻寫實的演出形式,書寫島嶼白色恐怖的共同記憶

記憶,只需稍稍轉身,便得以讓劇作家陷入糾纏的圍繞中,意圖提出深刻的反思。這是《戲中壁X》要帶給觀眾的衝擊,隔著時空中一睹隱形的「壁」,築起記憶與當下千萬堵難以跨越「壁」。這隱形的「壁」,每一個瞬間,都響起叩問的瞬間。如此,出現了《戲中壁X》。

2021/07/28 | 鍾喬

深入以亞洲為主體的「亞際」劇場,更清楚理解何謂「身體對話」的歷程

只有當個別民眾的新民眾性,透過劇場表現被個體推動出來時,「亞際」的交互視線才會具備文化生產的衍生性。「亞際民眾戲劇」是在「亞際」和「民眾」中間,不端穿梭、斷裂、結構又解構的過程。這是一種以相互對話為視線,共同形構的民眾戲劇劇串聯。

2020/11/13 | 鍾喬

劇場是危險的:當戲劇美學形式的鋪陳,與冷戰/內戰/戒嚴肅殺的主題相逢時

作為戲劇創作者的這一代人,如何看待這樣的共同記憶與戲劇美學的辯證呢?如何在轉型正義的政治光譜下,不再一味環繞於普世人權價值觀,並釐清當代世界觀,重新看待劇場的左翼歷史意識再生產呢?

2020/10/12 | 鍾喬

牢禁中的戲劇輔育:從少年哪吒轉進逆風少女,打造一個離院後的支持系統

作為特定群體的社會少數,能否再有一個機會,因著戲劇培力的考驗,打造一個離院後的支持系統?透過互助,共同面對現實環境,撕去社會既定印象的標籤,有一個屬於他們的文化發聲管道?

2020/10/05 | 鍾喬

《戲中壁》 如何從小說轉化為劇本?在禁錮中重構時間、記憶與敘事的旅程

我開始構思起一部小說:《戲中壁》,融合了記憶的真實與創作的虛構。真實,來自報導文學的田野踏查與閱讀;虛構,來自想像的場景與情境。

2020/05/02 | 鍾喬

劇場、亞際與在地文化:爬梳農村婦女劇場的發展軌跡

921大地震後在東勢災區成立的「石岡媽媽劇團」。今年是這個以農村婦女為核心的社區劇場,成立的重要一年。而這個農村女性劇團,又是如何在發展20年後,因著參與者年歲的增長,在勞動生活美學上,受到一群大學教育劇場師生的觀照呢?頗值得探究,特別是知識份子與女性庶民,因著「對話」關係,所共同形成的文化行動。

2020/04/14 | 鍾喬

走過被壓殺的血腥道途,重新「歷史化」白色恐怖歷史

對於轉型正義文化創作的反思,我常說,縱或觀點有異,卻因革命者曾以實體的存在,走過被壓殺的血腥道途;因此,記憶所堆起的千層骨骸,得以在我們面前重新現身。面對記憶前來叩門,唯有在劇場作為一種文化生產的前提下,檢視左翼革命在「去帝國」的特殊性下,從民眾的、民族的內涵與脈絡,重申以第三世界視野出發的人權價值。

2020/04/04 | 鍾喬

《植變》計畫:透過公共藝術反思武漢肺炎,人與人的斷裂關係

去年在一場公共藝術上的策劃與執行上,曾經有過對於空間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的想像,開展過美學思維與實踐的辯證,可以在這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時,作為一種人在城市空間中,思辨現代化與資本競奪的關係裡,人類如何漸次失去與自然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