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10/05 | 李秉芳

槍擊要犯張錫銘服刑17年申請假釋18次都遭駁回,矯正署稱「迄今未與被害人作修復和解」

張錫銘在獄中表現良好,完成國中數學科等課業,然而報名烘焙班、手工皂或木工班等都不予錄取,獄方也曾評估再犯機率降低「建議同意假釋」,然而卻始終未能通過;監所關注小組認為矯正署對於張錫銘假釋的審查標準不清;差別待遇之下,反而更難讓受刑人真正的被「矯正教化」。

2022/07/20 | 精選書摘

《失控的蔑視性社會》:為什麼部分保守派白人女性反對同工同酬,並且能容忍性騷擾?

保守主義者對確定性和可預測性有強烈的需求,因此他們傾向於維持現狀。由於社會不平等是美國的現狀,許多人可以接受地位、財富及權力的等級制度,反而抗拒平等原則。

2022/06/24 | TNL 編輯

徐國堯釋憲案判決出爐:爭取消防員權益遭記兩大過,大法官認定免職處分合憲

前消防員徐國堯10年前為爭取消防人員勞動權益,隨後卻遭高市消防局連記42支申誡,累計兩大過後遭到免職。憲法法庭判決認定,牽涉記過處分的《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與憲法與憲法第7條、第18條保障人民平等服公職權等規定尚無牴觸。

2022/03/08 | 方格子vocus

殖民統治下的苦悶心靈: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的差別待遇與皇民化病象

無論如何,台灣作家的確充分反映了當時台灣人內心的苦悶,誠如鍾肇政所言,「即令是皇民文學,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記錄了一個時代部分台灣人身上的斑斑創痕,同樣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2020/11/17 | 精選書摘

《我們的女兒怎麼了》:為何女孩習慣讓自己說的話聽起來像個問句?

當女孩不情願做某件事,很常被人說很自以為是或是很跩。讓事情更惡化的是,女孩比男孩更常陷入自我折磨的反省。不管她們有沒有自覺,許多女性都將寶貴精力花在不斷焦慮地審視每一個微小決定可能帶來的影響。

2020/09/03 | 辣台妹聊性別

我們就是敵意環境的一部份,職場性別友善不能只仰賴法規

首先我們必須注意,差別待遇不等於歧視,只有不合理、沒有正當關聯性的差別才構成歧視而須限制,這個「合理性」論證之難,就是處理歧視之難。

2020/08/09 | 讀者投書

中國學生來台受阻是歧視嗎?暫時性的差別待遇而已

國安考量是否能凌駕於人權?中國學生的身分,與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我們是不是能將中生視為一般的外國學生,忽略掉他來自的國家?

2019/12/30 | 運動視界

性別平等是假議題嗎?從《勝負反手拍》看男女網壇獎金爭議

早在1970年的羅馬網賽,Billie Jean King就公開要求賽事主辦者要講究男女平等。在當時,奪冠的她拿到了六百元美金,但是男子組的冠軍卻拿了三千五百元。當時的King就發誓要替女性爭取她們應有的權利。

2019/07/04 | 精選書摘

《史丹佛給你最好懂的經濟學:個經篇》:最低工資是雙面刃,而工會的存在並不是壞事

如果你問工會的存在對經濟是「好」或「壞」?就過度簡化了這個問題,工會顯然是可以和高收入、市場導向的經濟體共存的。舉例來說,相較於美國,很多歐洲國家的工會化程度非常高。

2019/03/13 | 白經濟 TalkEcon

顏值值多少?談職場中的外貌歧視

經濟學的研究發現,長相是影響職涯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雇主以貌取人挑選員工,是歧視嗎?這是第一個我們必須釐清的問題。模特兒經紀公司以貌取人,是歧視嗎?房仲或是補習班老師呢?

2019/03/12 | 女性主義有事嗎

《挑機法官RBG》:一步步打破性別不平等的大法官

《挑機法官RBG》不僅僅是一部解釋金斯伯格如何成為一位在美國家喻戶曉、備受愛戴的法官的紀錄片,更多時候,我們能從這部紀錄片中看到,我們所追求的平等、自由與不被差別對待的權利,是不少女性堅定奮鬥而來的成果。

2019/03/12 | 女性主義有事嗎

《RBG:不恐龍大法官》:性別歧視真實存在,我們要一件件打破它

如今已85歲的她,人稱「惡名昭彰的RBG」,仍持續對大法官的決定發表異議:他是保守派難以對付,但卻不得不敬佩的強大對手,也讓自由派支持者感到堅定、並擁抱著她這樣的「惡名」。有溫柔、有堅定,甚至使人又愛又恨——她精湛的倡議策略,是他為什麼會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大法官、如此令人敬佩的原因。

2018/02/08 | 精選書摘

為平衡男女平均壽命差異,男性應該接受特殊待遇嗎?

性別平等是由什麼構成?對於性別平等的要求為什麼合理?另一方面,男女之間的哪些差異應該保留?為了平衡男女之間的平均壽命差異,男性應該接受特殊待遇嗎?

2018/02/07 | 精選書摘

為了平衡男女之間的平均壽命差異,男性應該接受特殊待遇嗎?

這裡的難題在於:性別平等是由什麼構成?對於性別平等的要求為什麼合理?另一種思考這個議題的方式,是問一個概括性的問題與一個特定問題:男女之間的哪些差異應該保留?為了平衡男女之間的平均壽命差異,男性應該接受特殊待遇嗎?

2017/12/25 | 精選書摘

林恩魁:生我的是台灣,日本是養育我的親人——但還是有些無情

八十四歲高齡的林恩魁回憶,日治時期的他在中學畢業後決定去日本,因為他討厭台灣,因為台灣是殖民地,台灣人總是受到差別待遇,日本人則享有比台灣人優越的待遇,無論發生什麼事,總是台灣人被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