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

安東尼·約翰·布林肯(英語:Antony John Blinken,1962年4月16日—),美國外交事務專家及政府官員,現任美國國務卿(第71任),在目前的美國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四。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1 | BBC News 中文

解除對李尚福制裁?拜登政府出「烏龍」,美中關係回暖再蒙陰影

美國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分析稱, 美中關係已經進入「危險的雷區」, 拜登總統終於意識到中美目前零和博弈對兩國的和平共處和世界的穩定都是非常危險的。他說, 拜登很可能希望借此時機緩和關係,通過解除對李尚福的制裁來換取雙方軍事高層見面的機會。

2023/06/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中防長對話遭拒,美方公布共機攔截美軍機畫面,中:美方抵近偵察挑釁危險

五角大樓前天證實,中國拒絕美國提出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本週末在新加坡舉行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期間會面。就在美中防長面對面對話破局後,美軍印太司令部昨天透過新聞稿指出,一架中國殲16戰機在26日攔截美國空軍RC-135偵察機期間,做出沒有必要的挑釁行動。

2023/05/25 | 德國之聲

美國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簽署防務協議,巴紐總理:國家不會成為「發動戰爭」的基地

美國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簽署一項安全協議後,巴布亞紐幾內亞總理本週二表示,該國不會被用作「發動戰爭」的基地,與美國簽訂的國防協議禁止「進攻性軍事行動」。

2023/05/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美中修補關係各有盤算留有未爆彈,偵察氣球分析結果攸關和解進程

一名美方官員說,北京高層自認現在占據比偵察氣球事件後更有利的地位,在重啟美中外交上發揮一定作用。不過,FBI與其他單位分析中國偵察氣球電子儀器的結果尚未出爐,拜登預計以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中國半導體與其他關鍵技術產業,猶如未爆彈。中方官員擔心兩者如化為現實,北京可能被迫還擊,阻礙美中和解進程。

2023/05/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拜登取消巴紐行改由布林肯出席,美同意和帛琉續簽戰略協議,今年擇期舉辦島國領袖峰會

美國與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地區正在競逐勢力範圍。政治分析人士表示,拜登原訂在日本參加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之後,於22日前往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摩斯比港作短暫訪問,如今行程取消,對美國在太平洋島國地區的信譽造成打擊。

2023/04/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G7外長會議對台海降溫有共識、對中關係推「去風險化」,中國外交部:不容任何外部干涉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強調,與北京來往不能太天真,無視中國近年的變化。她接受《德國第二電視台》(ZDF)訪問時指出,歐洲過去與俄羅斯交往,以為貿易就足以作為戰略,結果在政治和經濟上付出高昂代價,這麼嚴重的錯誤不能再犯一次。

2023/04/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海和平穩定成國際焦點,美國仍強調遏制中國或打造「新冷戰」並非目標

儘管台海議題成為美中互動核心焦點,但尋求與崛起中霸權往來仍是美國政府重要外交政策,即使是在總統蔡英文過境美國並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歷史性會晤後,中共解放軍在台海周遭大規模軍演時,華府儘管坦言台海局勢緊張,仍不放棄與中國接觸。

2023/04/15 | TNL 編輯

北京拒重新安排布林肯訪中,華郵:美國掌握另外4顆中國偵查氣球

《華盛頓郵報》看到的機密文件描述,除了被美國政府擊落的偵查氣球外,還有3顆未公開的中國氣球,其中有一顆氣球飛越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這起事件從未被報導披露,另外一顆氣球墜落在南海。

2023/04/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菲2+2部長級對話聲明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兩國啟動歷來最大規模軍演抗中意味濃

在談及國際秩序時,聲明重申支持不受阻礙的合法商業行為,以及充分尊重國際法,包括航行自由及對海洋的其他合法用途。部長們強調,強烈反對在南海的非法海事主張、填海島礁軍事化及威脅和挑釁活動,包括中國近來干擾菲律賓在南海及周邊地區的行為,並呼籲中國遵守2016年關於南海的最終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仲裁裁決。

2023/04/11 | Abby Huang

台海局勢升級之際:美菲進行史上最大規模軍演,美國務卿布林肯將出訪越南、日本

美國一系列團結亞洲盟友的行動,接在法國總統馬克宏近日發言之後。馬克宏日前結束訪問中國的行程,在返法專機上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強調歐洲戰略自主、不應跟隨美國,在歐洲引發強烈反彈。

2023/04/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駐美大使空懸逾3個月,中國審慎斟酌如何與美國打交道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群表示,北京沒有參議院,沒有國會聽證,(人選)定了就是定了,想必是北京在故弄玄虛,以表達對美方的不滿。他說,就是要讓美方知道北京很不悅,並期盼美國好好善待中國的新任大使。

2023/03/29 | BBC News 中文

賀錦麗出訪迦納、坦尚尼亞和尚比亞,美國的「魅力攻勢」能吸引非洲國家嗎?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無疑增加了西方國家爭取更多非洲國家的緊迫感。聯合國投票譴責它使非洲國家分裂,在投票中,非洲國家佔了一半的棄權票,其中有坦尚尼亞,該國也包括在賀錦麗的行程中。賀錦麗是拜登政府中訪問非洲的級別最高的美國官員,也是自去(2022)年12月美非峰會以來的第五個美國官員。

2023/03/27 | 張博丞

突尼西亞加強逮捕非法移民,3艘偷渡船往義大利途中沉沒,至少29死、60人失蹤

突尼西亞政府加大圍捕沒有居留證件的非洲移民,人權組織指出,當地的反黑人暴力和仇外事件增加,網路上的種族主義言論也極端化。非裔移民在突國,面臨被石頭攻擊,財產遭到破壞的危險。房東和雇主也將他們趕出房屋和工作崗位,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因為幫助非法移民而被懲罰。惡劣的居住環境,加快了突尼西亞非法移民前往歐洲的速度,也使地中海移民人數暴增。

2023/03/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中關係低潮又逢蔡總統過境美國,拜習通話的機會窗口恐「開得慢、關得快」

拜登若能與習近平通話固然會是重要的起步,一旦實現,將是兩人自去(2022)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出席20國集團(G20)峰會後首次公開互動。但消息人士透露,即便美方外交人員努力,中方仍對安排拜習通話興趣缺缺。

2023/03/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務卿布林肯:中國2027年前將具備犯台能力,尚未越線提供俄國大量軍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23)日表示,他同意情報單位評估,認為共軍2027年前將具備犯台能力,並表示中國正在觀察全世界對俄烏戰爭的回應,從中汲取經驗,若任由俄羅斯攻擊鄰國而不受懲罰,將為潛在侵略者「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2023/03/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習近平訪俄會普亭,布林肯呼籲勿被拖延戰術矇騙,烏克蘭:和平計畫需以俄國撤軍為前提

CNN報導,習近平本週高調前赴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並將會晤俄國總統普亭,對他而言這是個及時機會,得以展現中國在世界舞台與日俱增的外交影響力,並且展現出挑戰美國所領導世界秩序的野心。習近平的莫斯科之行將走在外交鋼索上,一方面試圖將中國形塑成中立的和平使者,另一方面在不致進一步與歐洲為敵的情況下,強化與俄羅斯的關係。

2023/03/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習近平罕見點名批評「美國」,中美關係陷入向下螺旋

如果習近平的點名批判,象徵著中國對美國的「定性」已經向上提升一個台階,那麼,在習近平之後發言的中國新任外長秦剛,則明確指出了雙方關係惡化探底的關鍵。

2023/03/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白羅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遭法院判刑入獄10年,歐美譴責打壓民主、審判是「騙局」

畢亞利亞茨基是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1980年代中期白羅斯民主運動興起的領頭人之一,畢生奉獻於提倡民主以及祖國和平發展。因應白羅斯通過憲法修正案賦予總統極端權力,引發大規模示威,他在1996年成立白羅斯人權團體「維斯納」展開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