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2 |
馬來西亞政黨惡鬥之外,曾眾聲喧嘩的公民社會已不再
由於馬國公民社會在希盟執政期間過於安逸,且依賴和力挺希盟政府的政策,部分社運人士也進入了體制,因此曾眾聲喧嘩的公民社會不再有力地監督當權者,面對各陣營的政治惡鬥更顯無措。
希望聯盟(馬來語:Pakatan Harapan),簡稱希盟(PH),是馬來西亞的一個政黨聯盟,初始由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土著團結黨和國家誠信黨組成,於2015年9月22日成立,並獲得沙巴民族復興黨的支持。 --來自 維基百科
馬國首相慕尤丁發表文告稱,安華宣傳已獲的多數國會議員支持的說法,仍必需經過聯邦憲法所規定的程序和方式予以證明,否則只是空談,因此而他依然是合法首相。
馬國首相慕尤丁以防疫為由,儘管5月18日召開國會,但僅有國家元首發表施政御詞,朝野無法進行辯論,因此馬哈迪對慕尤丁的不信任動議也落空。同時,安華與馬哈迪能否在政壇繼續合作,備受關注
由於馬國公民社會在希盟執政期間過於安逸,且依賴和力挺希盟政府的政策,部分社運人士也進入了體制,因此曾眾聲喧嘩的公民社會不再有力地監督當權者,面對各陣營的政治惡鬥更顯無措。
雖然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但獨立60多年的政治主旋律,仍逃離不了馬來霸權與主權的控制。儘管過去兩年希望聯盟政府嘗試走向不同的多元路線,但還是抵不過現實而瓦解。
馬來西亞政局長此下去,不單意味著希盟種族多元路線的徹底終結,更可能使馬來西亞的君主立憲議會政體從政黨輪替而滑向單一種族主導政治秩序的晦暗前景,並使種族緊張更難透過選舉及辯論等方式而消解。
2018年5月9日,馬哈迪主導的希望聯盟成功實現馬國首次政權輪替,由於馬哈迪和安華的交棒之爭始終未平,2020年2月24日,馬哈迪宣布辭首相一職,希望聯盟政府執政不到兩年便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