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德語:Adolf Hitler,[ˈadɔlf ˈhɪtlɐ] ();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德國政治人物,藝術家,納粹黨領袖,1933年至1945年擔任德國總理,1934年至1945年兼任元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3 | 精選書摘

《邱吉爾:與命運同行》:邱吉爾支持與希特勒談判,前提是「不要表現得像一群烏合之眾」

在羅伯茨筆下,邱吉爾才華洋溢、情感豐沛,幽默卻又愛哭。他出身望族,卻有著自私冷淡的父母;從小接受一流的軍事教育,讓他獲得拯救帝國的雄心。長大後的邱吉爾,縱橫戰場與政界,不時展現迷人的特質,卻也時常惹人厭惡;他既無私又自私,個人弱點顯而易見,卻也因此擁有號召眾人的力量。

2023/10/12 | 方格子vocus

「讓我們為鸚鵡大王歡呼」!原來宮﨑駿《蒼鷺與少年》的鸚鵡,是在暗諷納粹希特勒?

雖然知道許多人挺喜歡《蒼鷺與少年》裡傻憨可愛的鸚鵡,但還是得指出,其實宮﨑駿將鸚鵡借用納粹的形象,來傳達他的反戰意涵。如果有仔細觀察的話,鸚鵡的旗幟和鸚鵡十字的形象,甚至鸚鵡行軍和群眾的躁動,都有特別之處。

2023/08/27 | 德國之聲

擁有該領域傑出科學家並取得先機,為什麼納粹德國沒能搶先造出原子彈?

80多年前,美國因為擔心德國先造出核武器,而啟動了曼哈頓計劃。最終,在奧本海默領銜下,美國率先研發出原子彈。那麼,當年納粹德國究竟距離造出原子彈還有多遠?

TNL+ 2023/08/19 | 劉威良

我在德國威瑪:燦爛的藝術之都,有著與台灣相似的歷史傷痕

台灣目前的民主政治也非常脆弱,正如美國史學家韋茲所言:「威瑪的歷史向我們昭示,社會如缺乏共識,就無法建立一套(價值)觀念以及產生權威的團隊,那將是危險的。」讀到他精確分析民主體制的挫敗成因,與今日台灣意識形態的分裂那麼相近,實在讓人為台灣擔憂。

TNL+ 2023/05/29 | 許劍虹(Samuel Hui)

前立委帥化民狂言「殲-35比F-35B厲害」,恐怕是想效法跟希特勒合作的貝當元帥

不過可惜的是,有一點這些台灣退役將領不如貝當。那就是希特勒還需要一個凡爾賽戰役的英雄,來維持對法國南部非佔領區的統治,而中共在佔領台灣之後很可能不需要由外省籍的台灣退役將領來扮演貝當的角色。

2023/05/11 | 德國之聲

1945年5月8日納粹投降,對德國來說是「戰敗日」還是「勝利日」?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標誌著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對許多國家民眾來說,這一天是紀念勝利的日子。但德國人對這個日子心情糾結複雜。

2023/02/04 | 精選書摘

【小說】《沒有神在的青春》推薦序:要養出一個希特勒,得靠整個村莊的明哲保身

小說出版於1937年,隔年立刻售出八種版權。曾經被列為德國禁書之一,至今為多個德語區國家青少年必讀之作,經典呈現扭曲體制下的私慾與謊言,並已改編為電影。這本小說藉勾勒當時高中生青春校園故事,刻畫出納粹當道的時代背景,可以窺見作者對威權、法西斯質疑,而今作為對獨裁者的恐怖樣態與統治群眾的瘋狂描寫,仍令人不寒而慄。

2022/12/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捍衛中立地位的秘密基地:為何瑞士有37萬4142個地下堡壘?

山區地堡固然吸睛,但多數瑞士人其實不住在山裡,而是住在北部高原。瑞士地堡的著眼點在於向希特勒(Adolf Hitler)與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暗示,若想跨越阿爾卑斯山區把德國、義大利連成一氣,代價將極其高昂,哈里斯形容,這就好比「把防禦當成嚇阻」。

TNL+ 2022/12/22 | 余杰

愛穿野戰軍迷彩服的習近平,效仿希特勒卻畫虎不成反類犬

習近平身穿迷彩服,臃腫土氣,不倫不類,毫無美感,他身邊的一眾高級將領如出一轍。既然習近平反西方、反現代化,號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麼他為什麼不穿上中國古代的鎧甲,那樣更顯「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2022/11/14 | 精選書摘

《看得見的世界史:德國》: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捩點,蘇軍從此掌握了主動權直到納粹德國滅亡

《看得見的世界史德國》從德國文明肇端的日耳曼人部落時期講起,到2017年梅克爾連任德國總理為止,系統地介紹了德意志的成長時期、普魯士的統一時期、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和戰後國家再次統一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人物,串聯起了一個完整的時間軸,展現了德國從古代到現代的發展和演變。

TNL+ 2022/10/23 | TNL特稿

獨裁者希特拉畫作該燒不該燒?可議不可議?

英國國營電視頻道Channel 4為新節目買了希特拉(希特勒)一副畫作,讓觀眾決定畫作是否要由主持人銷毀。「每件作品都有其支持者,希特拉的作品也不例外,爭論的焦點在於這件藝術品的存亡是否應取決於其創作者—希特拉的道德品德。」

2022/07/25 | 精選書摘

《戰敗者的觀點》:二戰德軍將領對蘇聯紅軍的印象,「不僅僅是聽天由命,簡直就是麻木不仁」

本書是李德哈特親訪戰敗德軍將領的二戰史經典之作,在他筆下,我們能跳脫「勝著為王、敗者為寇」的刻板印象,不以負面與反派形象加諸其身,能客觀理解那些軍官如何驍勇善戰、如何運籌帷幄。這些德軍將領在他眼中,甚至還比盟軍將領更有軍人氣度;然而,他們的命運卻被希特勒強行綑綁,帶領德國走向敗戰一途。

2022/05/03 | 精選書摘

《海德格》:既然要在納粹政府之下當大學校長,海德格知道自己必須做一些妥協

本書作者項退結教授致力研究海德格並開設「海德格」相關課程長達數十年,多年來的教學相長,以及對海德格原著之不斷鑽研,成就了本書的經典地位,是認識海德格的最佳中文著作。

TNL+ 2022/04/07 | 張宇韶

紀律越來越像蘇聯紅軍的俄軍,手段越來越像希特勒的普亭

希特勒知道不存在單面媾和的可能,如果戰敗自己將面臨戰犯受審的下場,與其恥辱投降不如蠻幹到底,反正第三帝國的存亡已經和自己的生命綁在一起,而普亭攻屋後的心理狀態,也與1943年的希特勒有雷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