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8 |
《世界不再是平的》:我們將面對不只是人口結構導致的經濟崩潰,更是五百年經濟歷史的終結
本書作者彼得.澤汗以地緣政治學和人口學為基礎,引領讀者進入「全球化秩序崩潰後地緣政治新局勢」真正務實的議題,以六個不同產業(運輸、金融、能源、原料、製造、農業)為主題,分析不同國家與區域的前景,以及這六個產業之間的關連性。
2023/04/26 |
《美國神話的終結》推薦序:美國價值的核心元素實為「擴張」,白人至上主義與種族主義也伴隨產生
自從美國成立以來,開放且持續擴張的邊疆一直是這個國家的認同核心。它象徵未來充滿無限希望,也是美國的信仰基石——相信自己是「例外國家」,擴張即是自由的體現,更賦予了美國人重視民主、個人主義和大步向前的精神。然而,如今美國有了新的象徵:邊境圍牆。
2023/02/22 |
《時間怪獸》:英國人借助新的歷史感,將暴力消滅某些人視為一種進步
進化論主義史觀同樣建議人們,在面對新式機槍所帶來的大規模死亡時保持寬容,機槍結束了歐洲人和其他國家之間長期的技術邏輯上的平等,使歐洲人最終有可能征服非洲。
2023/02/22 |
《時間怪獸》:大英帝國主義的出發點是良善的,但是卻具有破壞性
一九二五年的《勛章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of the Medal)試圖推翻英國人長久以來的論述(說印度人對於英國人完全慈愛的存在展開了惡魔般的攻擊),確認了叛亂者所表達出的真實的政治抗議,以及英國人自己挑起的暴力行為。
TNL+ 2023/02/22 |
老左派、川粉與季辛吉,這三類人為何會站在一起支持俄羅斯、詆毀烏克蘭?
有趣的是,老左派和另外兩類人本身是極端對立的光譜,現在居然都站在同一陣線。不得不說,這類「老左派」是脫離時代的存在,他們成長在一個「西方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壞」的左派話語年代(60、70年代),比如赫許的成名做是美國的越戰中的戰爭罪行。沃特斯搖滾樂更是反戰反殖民的文藝工具。
2022/12/21 |
蔡東杰《戰爭的年代》:美國的全球盟主地位,有賴於它在歐亞大陸的優勢能維持多久
延續《瘋狂的年代》視角,本書作為「歷史與國際關係」系列二部曲,除繼續鎖定戰爭之起因與發展,依舊嘗試聚焦歐洲(西方)歷史,畢竟人類在這裡進行了最漫長且最難分難解的戰爭,也是在這裡形成了戰爭被日常化的出發點,同樣地,今日對於戰爭問題之正義思考、邏輯辯證、政策抉擇與未來無論樂觀或者悲觀之期待等討論,絕大多數也是由西方學者各憑己見,從歐洲歷史當中提煉出來的果實。
2022/12/20 |
《時間怪獸》導讀:每次的殖民挫敗,都成為他們更支持帝國主義的理由
紀律是文明的主要特徵,但紀律要成為無意識的習慣需要長久的訓練和練習。因此印度需要被託管,英國必須要盡責地、家父長主義地治理印度。神意不再是隱密的自然目的,英國的統治就是神意本身,給次等文明帶來進步的賜福。
2022/10/06 |
《歷史的轉換期9:1861年.改革與試煉的時代》導讀:全球史視野下的十九世紀中期
兩個力挽狂瀾的大帝國(大清、鄂圖曼),兩個急起直追的小國家(俄國、日本),以及一個剛成立的新興民族國家(義大利)。以1861年為舞台,一群運籌帷幄的歷史人物為主軸,我們得以看見大時代的巨變浪潮下,充滿能動性的個人,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作出抉擇,為自身國家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