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3/24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奇蹟般的《世界人權宣言》,如何改變二戰後殘破的國際秩序?

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的誕生,是出於確保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整個人類造成的史無前例的的恐怖悲劇不再重演的美好願景。就在2023年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宣言距發表已滿75週年之際,《瑞士資訊》聚焦於《世界人權宣言》是如何孕育而生的,以及在當今這個時代其是否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2022/12/25 | 方律元

新兵入伍訓練:社會學齊美爾的「社交性」如何發生在軍營中?

當兵是許多男性的共同回憶,拔除社會上的標籤與位階,進到新訓中心的鄰兵,同樣頂著一顆平頭,穿著不太合身的迷彩服。但就是這樣的條件,社會學家齊美爾(Georg Simmel)所說的「社交性」才可能發生。

2022/07/20 | 方格子vocus

魏晉風雲之西晉滅亡(三):一切的開端,就在江統所寫下的《徙戎論》中

江統的《徙戎論》,打開了「胡漢之分」的風氣。玄學清談的本意其實是「討論」。到底是五胡四海本一家?(故意寫的不要問)還是四夷就該住山上?這個直到20世紀都還在爭論的話題。

2021/11/28 | 蔣汶耕

【書評】《婚姻生活》:給現代人的情書,如何誠實面對不完美的自己與當下的選擇

《婚姻生活》是作者塔雅莉.瓊斯(Tayari Jones)給我們現代人的情書,如何誠實面對不完美的自己與當下的選擇,她在這個時代也拋出了「你要如何定義你自己」的問題。

2020/10/27 |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2020女性影展】專訪《未命名》導演張均瑜、洪德高:規定女生要蹲著尿尿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大概從女性主義出現在我的生命時就開始關注了。我沒想過會有女性沒遭遇到這類的困境耶,因為我從小就連搭個電梯,旁邊都會有人問「你是男生還是女生?」

2020/09/09 | Y.t.Chan

無參與全民檢測者不是好市民?雷鼎鳴變相撐港版信用評分

雷鼎鳴不會不知道市民對信用評分系統非常反感。他這樣做爛頭卒,站在市民的對立面,並非基於深刻的反省或硬淨的實證硏究,而是要打開話題禁忌的缺口。

2020/07/04 | 余杰

「黑命貴」的不正義:假平等之名,實則邪惡的無政府主義

諾齊克一語道破羅爾斯的「宏大敘事」背後的「幽暗意識」——那些理直氣壯地倡言平等的人,很可能是出於嫉妒。嫉妒的人如果不能夠擁有一件別人的東西或才能,他就寧願別人也不擁有它。比起別人有而自己沒有來說,他寧願大家都沒有。

2020/04/22 | 精選書摘

《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反資本主義抗爭最深層的價值——平等、民主與社群

資本主義造成的那種不公正的不平等,不僅限於所得與財富。資本主義在美滿人生所需的社會條件方面也會造成嚴重的不平等。此處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否取得有意義而且具有充實感的工作。

2020/03/03 | 藍玉雍

韓炳哲《精神政治學》書評:當自由不再是權利而是權力時

讓我真正對此書有所感觸的,是在於我發現作者對於大數據思維的批判,可以放到對民主這一政治制度的省思。因為如果作者批判大數據主義將所有人複雜的資訊都單單只是視為數字的作法,那麼以投票多數為政策、政務官產生依據的民主制度,同樣也有可能面臨相同將政治理念價值窄化成數字的威脅。

2020/02/09 | 精選書摘

《歡迎來到人生哲學研究所》:理應「自由」的現代社會,為何依然讓人喘不過氣? 

現代理應是自由的,人們卻不得不過被各種規則束縛的生活。傅柯將各個時代特有的「知識架構」稱為「知識型」,並且探討真正能實現個人幸福的社會是什麼樣子。

2020/01/31 | 精選書摘

《平等》:政府所謂「社會正義」或「分配正義」的舉措,具有正當性嗎?

在本章,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在決定「分配多少?」之前,實際上有個更基本的問題——「政府應不應該進行重分配?」我們提到許多人認為追求平等的重分配政策,某種程度侵犯了另一個同等重要的政治價值——個人自由。

2019/10/31 | 多元文化行動計劃

香港少數族裔面對的中文教育問題

現時教育政策並未能切合少數族裔青少年的學習需要,這制度上的缺陷令少數族裔學生因未能學好中文,導致他們的升學選擇和就業發展受到局限。

2019/05/28 | 精選轉載

柯文哲「奉公論」問題出在哪?想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中國

柯文哲說「奉公」就是「努力求進步」,又說,要是一直講平等,就會阻礙社會的進步。這段話有什麼問題嗎?而他在媽祖遶境的時候,又說過另一句相當矛盾的句子。為何柯文哲不覺得這是完全相反的兩種價值觀?

2019/05/15 | 精選書摘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導論:為何本書用的術語是「觀念」而非「意識形態」?

「觀念論」(idealist)和「唯物論」(materialist)的歷史解釋是個讓人肅然起敬的辯論。新觀念會引發社會、政治、經濟變遷嗎?還是與之相反,觀念是時代的產物呢?本書的立場毋寧是,觀念經常走在物質變遷前面,隨即在解釋和推動這些變遷上推了一把。

2019/05/14 | 精選書摘

《創造現代世界的四大觀念》導論:為何本書用的術語是「觀念」而非「意識形態」?

「觀念論」(idealist)和「唯物論」(materialist)的歷史解釋是個讓人肅然起敬的辯論。新觀念會引發社會、政治、經濟變遷嗎?還是與之相反,觀念是時代的產物呢?本書的立場毋寧是,觀念經常走在物質變遷前面,隨即在解釋和推動這些變遷上推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