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伊曼努爾·康德(德語:Immanuel Kant;德語發音:[ɪˈmaːnu̯eːl ˈ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啟蒙時代著名普魯士王國哲學家,啟蒙運動時期的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0 | 精選書摘

《如何認識世界與自我》:想了解「桶中之腦」是什麼概念,可以看看《駭客任務》

在當代分析哲學,有「桶中之腦」的思想實驗,去質疑外在世界的存在。假設有個邪惡的科學家、AI機械人、外星人或其他人,把一個人的大腦放入營養液維持其生命,並用超級電腦通過神經末梢向大腦傳達各樣神經訊息,令大腦擁有相同的感知經驗。在這情況下,大腦能夠知道自己所感知的「真實世界」其實只是模擬實境?

2022/05/19 | 精選書摘

《帝國與文明》:康德論世界公民法權——歐洲對外帝國主義式擴張如何違反普遍的友善?

如果將臨時條款視為康德消極地批判在他之前的義戰傳統與國際法傳統,那麼後續的「國家之間的永久和平之確定條款」便可以看成是康德國際政治思想之「積極的建構」。

2022/05/11 | 精選書摘

《想像「聲辯才博」》:孔子所謂的「君子不器」,就是不拘泥或堅持工具性的理性或知識

孔子講的「不器」,基本上是從道德的立場來講的,認為人生命的根本意義乃在於參與創造一個道德完整的世界(或社會),思考這一類的問題的人應該是社會的領導者,而其他的人從事專業的工作,其目的是解決我們生存的衣食住行或柴米油鹽的日常需要。這一類的知識不是君子需要追求的。

2022/02/26 | 王偉雄

哲學翻譯之難

為何會找哲學程度不足的人來翻譯,我估計是由於報酬低,難以吸引優秀的翻譯者;此外,研究哲學的人大多對翻譯不感興趣,重金也不能打動他們。

2021/05/31 | 精選書摘

傅偉勳《西洋哲學史》:簡介叔本華《充足理由律之四大根據》與《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我們從叔本華主著《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初版序文不難窺知,他的根本思想可以說是揉合康德知識論、柏拉圖的形相論以及印度《奧義書》(The Upanishads)的汎神論而形成的哲學體系;原始佛教的根本教義似亦影響過叔氏的厭世觀與解脫觀。

2021/03/14 | TNL特稿

在台美國人:公開談論CCR,在英語系國家被視為一種禁忌

當我們對CCR表示不滿,不滿的原因究竟為何?批判主要有兩個面向:基於權力,或慾望。

2020/11/18 | 戲言

柏林,在那裡(二):令柏林變成大都會的開明國君,為何熱愛法國文化?

腓德烈二世自小被迫接受嚴格軍事與宗教教育,但他的家庭教師卻偷偷教他拉丁語、法語以及文學知識。腓德烈二世更會吹長笛,也會作曲,音樂造詣很高。

2020/11/14 | 讀者投書

中天主張「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彌爾、康德、羅爾斯會怎麼看?

對我而言,我認為討論不應該被綁在「親中媒體」被下架的框架之下,而是中天新聞台在經營媒體的行為早已出現許多瑕疵,無論是從效益論的結果,抑或是從義務論的動機上來看,他們都無法符合社會對最大幸福的追求,以及符合對道德行為的追求。

2020/10/29 | 精選書摘

《哲學與宗教全史》:黑格爾辯證法最大膽之處,就是從「絕對精神」思考歷史

黑格爾認為,這就是人類得到絕對精神、獲得自由的過程,也就是歷史。除了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人類的歷史也能透過正、反、合的辯證法,往絕對精神更進一步,最終到達自由。這是直線式的進步史觀,認為由於技術會不斷累積,因此必定會進步;人類每天的辛勞,也一定會讓日子變得更方便。

2020/08/07 | 戲言

哲學家康德是種族主義者?

受時代限制,作者不一定比後來的讀者更加理解自己的想法。歷史距離拉開,對比不同的想法,比柏拉圖更理解柏拉圖。文本是開放的,康德發明他的哲學體系,後來的人如何去詮釋是另外一回事。

2020/05/24 | 讀者投書

思想的戰場即政治的戰場:獨裁與無知者的悲劇,也是康德哲學的悲劇

蔡慶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反抗和服膺納粹的這兩種思想,其實正有著共同的根源。而這個共同的根源正是影響了全歐洲、甚至全世界哲學思想兩百多年之久的康德哲學。而這是康德哲學本身的困境。

2019/12/26 | 詹育杰

《生態地存在》:從生態哲學、藝術,到集體行動

文學研究起家的英國哲學家莫頓(Timothy Morton)是當下生態哲學的重要論者,透過他的著作《生態地存在》可以瞭解他的生態哲學,以及為什麼必須停止認為人類是世界的中心,而藝術如何能幫助我們,使生態與創造產生面對面對話。

2019/10/24 | 王偉雄

意外發現的一本政治哲學小書

總括來說,這本書古今兼備,不囿於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的門戶之見,清晰簡要地論述了西方政治哲學裏最重要的人物、著作和理論,而且寫得饒有趣味,肯定是值得推薦的政治哲學導論。

2019/08/29 | 戲言

哲學家雅各比的五十道陰影(三):再賠上哲學家性命的泛神論論爭

對康德而言,雅各比與韋茨曼兩人不察覺,一但理性被摧毀,而僅依賴直觀與情感,即等於擁護專制。康德呼籲,理性是自由的基石,懇求他們重視審視那一套非理性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