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重力理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0/27 | 精選書摘

《黑洞簡史》:真正的黑洞是什麼樣子?符合愛因斯坦的理論,還是量子力學的理論?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寫作教授芭杜席雅克在本書中梳理了300年來的黑洞理論發展史,也記錄了那些物理大師們被黑洞弄得團團轉的樣子:愛因斯坦打從心底不相信黑洞的存在——近代對黑洞的觀測卻反過來驗證了廣義相對論。因為研究黑洞互撞的重力波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索恩,也因為黑洞從霍金手裡贏得了一年份的性感雜誌。

2022/07/26 | 精選書摘

加來道雄《神的方程式》:若實驗結果與自己的理論不同,愛因斯坦會認為肯定是上帝犯了錯

當民眾簇擁要求簽名,愛因斯坦詢問卓別林,「這一切有什麼意義嗎?」卓別林答道,「沒有,完全沒有。」接著他又說,「他們為我歡呼是因為所有人都懂我。他們為你歡呼是因為沒有人懂你。」

2022/07/26 | 精選書摘

加來道雄《神的方程式》:愛因斯坦承認,在他的方程式添加「宇宙常數」是最大的錯誤

事實上,宇宙正在進入一種脫韁模式。或許宇宙會死於所謂的「大撕裂」(Big Rip),到時宇宙的膨脹就會加快到令人炫目的速度。宇宙會膨脹得十分快速,夜空會變成一片暗黑(因為鄰近恆星發出的光沒辦法傳到我們這裡),而萬物也都會降溫到接近絕對零度。

2022/05/08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作者大衛波戴尼:我很好奇,愛因斯坦為什麼在人生結尾如此孤立和悲傷?

「或許是猶太人的天性,我想愛因斯坦和我一樣是有幽默感的人。對我們來說世界如此殘酷、艱困,只能試著苦中作樂。但我們仍然嚴肅對待人生,只是從中保持距離,不讓自己被生活所吞噬,依舊對未知萬物抱持好奇心。」

2021/11/25 | TNL香港編輯

愛因斯坦與拍檔相對論手稿拍賣,傳李嘉誠以破記錄千萬歐元購得

愛因斯坦在1915年正式發表「廣義相對論」論文,改變了人類對空間、時間和重力的理解,為物理學界帶來深遠影響,奠定現代宇宙學及GPS導航等技術的基礎。

2021/08/08 | TNL國際編譯

天文學家觀測到「來自黑洞背面的閃光」,再度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的

觀察結果與愛因斯坦在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中,描述的關於引力在黑洞周圍彎曲光的預測相吻合。研究團隊在今(2021)年7月《自然》雜誌上發表這項發現。

2021/07/12 | 《科學人》粉絲團

時間有沒有盡頭?答案既「是」又「否」,物理學有一個解決矛盾的方法

在我們的經驗裡,沒有事物會真正結束。在我們死後,身體會腐朽,而其組成物質將還諸天地,成為另一個新生命的成份。因此,我們仍繼續存在於後世之中。但這情形會永遠持續下去嗎?有朝一日,是否可能不再有「下一刻」?令人鬱悶的是,現代物理學竟然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時間本身會有結束的一刻,一切活動終將停止,不再有新生與復甦。時間的結束將是一切最終的結局。

2021/05/09 | 精選書摘

《科學大師的失誤》:「白癡才期望有一個回答」,愛因斯坦犯了愚蠢的錯誤

這個方程式預言宇宙將隨時間而膨脹或收縮;愛因斯坦為了保證宇宙的靜態而違背初衷,加入一個宇宙項,其實是畫蛇添足,造成一個可悲可歎的錯誤。

2020/10/06 | TNL 編輯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研究宇宙最黑暗秘密,英德美3國學者同獲獎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由研究黑洞的3名學者獲獎。其中英國學者潘羅斯透過數學方式證明黑洞的形成可以驗證廣義相對論,可獨得一半獎金;德國學者根策爾和美國學者吉茲觀測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兩人將平分另一半獎金。

2019/09/22 | 精選書摘

《腦洞大開物理學》:廣義相對論──有啤酒肚的胖子比一般人空間扭曲更嚴重

當同事、情人或身邊的人變胖,又不好意思當面點破的時候,或許可以用「你周圍的空間最近是不是扭曲得太嚴重了」來取代「你最近是不是胖太多了」,這樣一定可以圓滑委婉地表達。

2019/04/25 | 書傳媒

從臆測到接受︰科學家發現黑洞之旅

黑洞是個大多數人都相信,卻沒有人見過的存在。那過去科學家是如何知道黑洞的呢?《新科學人》雜誌主編便在《萬物視覺化》介紹了歷代研究者如何推論黑洞。

2019/04/25 | 書傳媒

「黑洞」從何而來?科學家百年來的推論歷程

黑洞是個大多數人都相信,卻沒有人見過的存在。那過去科學家是如何知道黑洞的呢?《新科學人》雜誌主編便在《萬物視覺化》介紹了歷代研究者如何推論黑洞。

2019/04/19 | 余海峯 David

理解宇宙︰如何運作?為何如此運作?

有些科學家會說理解宇宙為何如此運作,比起只是知道宇宙如何運作更重要,這點我是絕對同意的。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不用首先理解宇宙如何運作。

2019/04/01 | 精選書摘

《物質之輕》:表面看來「重力」真的很微弱,但表象一定是騙人的

愛因斯坦的理論解釋了這個重力的「巧合」;或者應該說,超越了這個概念。我們不需要分開討論作用力和對作用力的反應,即使這兩者恰好以相反的方式取決於質量,但一切不過只是物體在盡其所能沿直線穿過彎曲時空而已。說到底,這就是深遠的簡單。

2018/12/08 | 精選書摘

《愛因斯坦的宇宙》:黑洞不再是科幻想像,連時空之旅都變得可能

推算出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大約是水星軌道半徑的十分之一大,這麼小的物體,居然完全主宰了附近星球的運動,著實令人感到驚訝!

2018/08/02 | 精選書摘

《科幻電影的預言與真實》:今天來認真討論「時光機」這件事(上)

《回到未來》其實一點也不創新。穿越時光是科幻題材的大宗,早在1895年,英國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就在作品《時光機器》中,創造出了「時間旅行者」的角色。於是我們要問的,顯然是一個新手級的問題:我們能穿越時間嗎?

2018/07/30 | 物理雙月刊PSROC

廣義相對論再下一城:首個星系級的重力實驗

就像當年愛丁頓實驗一樣,團隊的觀測結果與廣義相對論相符。這結果非常重要,因為它影響了科學家探索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方向。